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600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52
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涉及机油泵技术领域,该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机油泵、发动机的主油道和两路高压油支路,机油泵包括大机油泵和小机油泵,大机油泵的进油口与油底壳连通,大机油泵的出油口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小机油泵的进油口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小机油泵的出油口与两路高压油支路的入口连通,两路高压油支路分别经过两个高压输油泵,且该两路高压油支路内的出口均与油底壳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结构简单,可以有效的满足增加高压输油泵后的发动机的润滑需求,以利于提高发动机的使用性能。

An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油泵
,尤其指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发动机上增加高压输油泵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燃油压力,例如:在传统的潍柴260发动机上增加两个供汽油的高压输油泵后,可提高发动机的燃油压力,作为船用大马力发动机,此款发动机的排量达到了340L,工作时,为保证各零件的正常运转,需要润滑系统为各零件提供润滑油,潍柴260发动机上仅有一个泵送润滑油的机油泵,该机油泵从油底壳吸取油液,加压后通过出油口输送至润滑系统的发动机的主油道,发动机的主油道再输送给各零件,在未增加高压输油泵之前,发动机的主油道内可以为各零件提供合适压力及流量的润滑油,而增加的高压输油泵所需要的润滑油的压力高于发动机的主油道的润滑油的压力,因此,传统的潍柴260发动机中的机油泵无法很好的满足高压输油泵的润滑需求,以致无法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结构简单,可以有效的满足增加高压输油泵后的发动机的润滑需求,以利于提高发动机的使用性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机油泵和发动机的主油道,所述机油泵包括大机油泵和小机油泵,所述大机油泵的进油口与油底壳连通,所述大机油泵的出油口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所述小机油泵的进油口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所述小机油泵的出油口与两路高压油支路的入口连通,所述两路高压油支路分别经过两个高压输油泵,且该两路高压油支路内的出口均与油底壳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小机油泵为WD260S齿轮式机油泵。更进一步地,所述小机油泵的转速为1091r/min、进口压力为150kpa、出口压力为450kpa时,流量不小于9L/min。或者,所述小机油泵的转速为1451r/min、进口压力为185kpa、出口压力为450kpa时,流量不小于18L/min。再或者,所述小机油泵的转速为3000r/min、进口压力为376kpa、出口压力为450kpa时,流量不小于20L/min。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有针对性的增加了为高压输油泵提供润滑油的小机油泵,在不需要改变原有机油泵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以简单的方式解决了高压输油泵的润滑问题,为高压输油泵提供发动机的主油道不能满足的高压润滑油,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简单易行,成本低,既可以在满足发动机其他零件的润滑需求下,还可以有效的满足增加的高压输油泵的润滑需求,从而为提高发动机的使用性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涉润滑系统中小机油泵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在阐述本实施方式的机油泵之前,需要特别提出说明的是,通过长期的研究探索,事实上,还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满足增加两个高压输油泵后的机油泵的润滑需求,即重新设计大机油泵,使大机油泵泵出的油液压力就能达到设计要求,此种方法虽然可行,但与本实施方式中的方法相比,此种方法的改动更大,成本很高,而且发动机上的很多零部件根本不需要这么高油压的润滑油,因此会造成发动机的能耗浪费。本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润滑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机油泵和发动机的主油道,机油泵包括大机油泵和小机油泵,大机油泵的进油口与油底壳连通,大机油泵的出油口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小机油泵的进油口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小机油泵的出油口泵送油液给两个高压输油泵进行润滑,润滑后的油液回到油底壳中,具体来说,小机油泵将从发动机的主油道吸取的油液进行上述增压后泵送给两个高压输油泵使用,为了使小机油泵泵出的高压油能顺利的润滑两个高压输油泵,该发动机的润滑系统还包括两路分别经过两个高压输油泵的高压油支路,两路高压油支路的入口分别与小机油泵的出油口连通,该两路高压油支路将小机油泵泵送的高压油分别经过两个高压输油泵后回流到油底壳中。具体而言,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润滑系统为增加两个高压输油泵的潍柴260发动机提供润滑,在该发动机中,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大机油泵采用260齿轮式机油泵,购置成本在1-2万之间,小机油泵采用WD260S齿轮式机油泵,购置成本仅需2-3百,大机油泵从油底壳吸取油液,加压后通过出油口输送至发动机的主油道,此时,发动机的主油道内油液的油压可以达到一定的值,例如:150kpa、185kpa或者376kpa,发动机的主油道将油液分为多部分,其中一部分输送给小机油泵,另一部分直接输送给发动机中需要润滑的各零件中(除两个高压输油泵外),带润滑各零件后又回流到油底壳中,小机油泵的进油口连通发动机的主油道,此处虽为正压,但还不能满足高压输油泵的润滑需求,按照前述参数计算(发动机的主油道油压为150kpa、185kpa或者376kpa),小机油泵的出油口油压应当达到450kpa,供高压输油泵润滑的高压油还有流量要求,具体而言:在润滑油15W-40,温度65±5℃的情况下,小机油泵的性能要求如下:1、小机油泵的转速为1091r/min、进口压力为150kpa、出口压力为450kpa时,流量不小于9L/min;2、小机油泵的转速为1451r/min、进口压力为185kpa、出口压力为450kpa时,流量不小于18L/min;3、小机油泵的转速为3000r/min、进口压力为376kpa、出口压力为450kpa时,流量不小于20L/min;而小机油泵的转速为3000r/min时,限压阀的开启压力为460-540kpa。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机油泵和发动机的主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包括大机油泵和小机油泵,所述大机油泵的进油口与油底壳连通,所述大机油泵的出油口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所述小机油泵的进油口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所述小机油泵的出油口与两路高压油支路的入口连通,所述两路高压油支路分别经过两个高压输油泵,且该两路高压油支路内的出口均与油底壳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机油泵和发动机的主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包括大机油泵和小机油泵,所述大机油泵的进油口与油底壳连通,所述大机油泵的出油口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所述小机油泵的进油口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所述小机油泵的出油口与两路高压油支路的入口连通,所述两路高压油支路分别经过两个高压输油泵,且该两路高压油支路内的出口均与油底壳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机油泵为WD260S齿轮式机油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露笑许仲秋刘光明佘笑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