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强度高的铝塑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806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强度高的铝塑板,包括高分子层,所述高分子层的外侧粘贴有保温材料层,所述保温材料层的外侧粘贴有铝塑板层,所述铝塑板层的外侧粘贴有PE保护层,所述高分子层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卡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轴接有连接杆。该减震强度高的铝塑板,通过高分子板向下移动,立柱同时向下移动,使第一弹簧收缩,可减少向下作用的力,达到缓冲效果,通过高分子层向下移动,连接杆向外侧移动,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腔向外侧滑动,第三矩形框在第二矩形框的内腔向外侧移动,使第二弹簧收缩,对装置进一步的缓冲,装置的减震效果较好,在运输和碰撞时,不容易造成装置的损坏,且保温效果较好。

An Aluminum-Plastic Plate with High Shock Absorption Streng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强度高的铝塑板
本技术涉及建材
,具体为一种减震强度高的铝塑板。
技术介绍
塑复合板是以经过化学处理的涂装铝板为表层材料,用聚乙烯塑料为芯材,在专用铝塑板生产设备上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铝塑复合板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决定了其广泛用途,它可以用于大楼外墙、帷幕墙板、旧楼改造翻新、室内墙壁及天花板装修、广告招牌、展示台架、净化防尘工程,属于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现有的装置大多数的减震效果较差,在运输和碰撞时,容易造成装置损坏,且保温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强度高的铝塑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强度高的铝塑板,包括高分子层,所述高分子层的外侧粘贴有保温材料层,所述保温材料层的外侧粘贴有铝塑板层,所述铝塑板层的外侧粘贴有PE保护层,所述高分子层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卡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轴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延伸出矩形块,所述高分子层的内腔底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连接杆的底端焊接有与第一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滑槽的内腔,高分子层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卡接有第一矩形框,所述高分子层的内腔顶端左右两侧均卡接有立柱,且立柱的底端延伸至第一矩形框的内腔,所述立柱的底端卡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矩形框的内嵌底端卡接,所述第一矩形框的内侧底端焊接有第二矩形框,所述第二矩形框的内腔上下两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卡接有相匹配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内侧焊接有第三矩形框,且第三矩形框的内侧与第一滑块焊接,所述第二矩形框的内嵌外侧卡接有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三矩形框的内腔卡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与第二矩形框内腔的长度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三矩形框的长度与立柱的高度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截面呈凸字形。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底端延伸至第一矩形框内腔的距离为3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减震强度高的铝塑板,通过高分子板向下移动,立柱同时向下移动,使第一弹簧收缩,可减少向下作用的力,达到缓冲效果,通过高分子层向下移动,连接杆向外侧移动,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腔向外侧滑动,第三矩形框在第二矩形框的内腔向外侧移动,使第二弹簧收缩,对装置进一步的缓冲,通过保温材料层可正价装置的保温效果,装置的减震效果较好,在运输和碰撞时,不容易造成装置的损坏,且保温效果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左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高分子层,2、保温材料层,3、铝塑板层,4、PE保护层,5、矩形块,6、连接杆,7、第一滑槽,8、第一滑块,9、第一矩形框,10、立柱,11、第一弹簧,12、第二矩形框,13、第二滑槽,14、第二滑块,15、第三矩形框,16、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强度高的铝塑板,包括高分子层1,高分子层1的材质为合成树脂,高分子层1的外侧粘贴有保温材料层2,保温材料层2的材质为硅酸铝保温板,保温材料层2的外侧粘贴有铝塑板层3,铝塑板层3的外侧粘贴有PE保护层4,PE保护膜层4的材质为特殊聚乙烯塑料薄膜,高分子层1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卡接有矩形块5,矩形块5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轴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可在矩形块5的底端旋转移动,连接杆6的底端延伸出矩形块5,高分子层1的内腔底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7,连接杆6的底端焊接有与第一滑槽7相匹配的第一滑块8,第一滑块8可在第一滑槽7的内腔往复滑动,且第一滑块8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滑槽7的内腔,高分子层1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卡接有第一矩形框9,高分子层1的内腔顶端左右两侧均卡接有立柱10,立柱10可收回至第一矩形框9的内腔,且立柱10的底端延伸至第一矩形框9的内腔,立柱10的底端卡接有第一弹簧11的一端,第一弹簧11的另一端与第一矩形框9的内嵌底端卡接,第一弹簧11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18N/CM,第一弹簧11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第一矩形框9的内侧底端焊接有第二矩形框12,第二矩形框12的内腔上下两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13,第二滑槽13的内腔卡接有相匹配的第二滑块14,第二滑块14向外侧移动,可带动第三矩形框15同时向外侧移动,第二滑块14的内侧焊接有第三矩形框15,且第三矩形框15的内侧与第一滑块8焊接,第一滑块8向外侧移动,可使第三矩形框15向外侧移动,第二矩形框12的内嵌外侧卡接有第二弹簧16的一端,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与第三矩形框15的内腔卡接,第二弹簧16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18N/CM,第二弹簧16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二滑槽13的长度与第二矩形框12内腔的长度相同,可使第二滑块14在第二滑槽13的内腔移动的距离最长,防止第三矩形框15无法移动。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三矩形框15的长度与立柱10的高度相同,保证第三矩形框15收回至第二矩形框12的同时,立柱10可收回至第一矩形框9的内腔。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一滑块8的截面呈凸字形,防止第一滑块8在移动中,脱离第一滑槽7的内腔。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立柱10的底端延伸至第一矩形框9内腔的距离为3cm,可防止立柱10在移动中脱离第一矩形框9的内腔。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装置在运输或者受到外力时,促使高分子层1向下侧移动,立柱10在第一矩形框9的内腔向下侧移动,将第一弹簧11收缩,对装置起到缓冲作用,在高分子层1向下移动的同时,连接杆6向外侧移动,促使第一滑块8在第一滑槽7的内腔向外侧移动,第二滑块14在第二滑槽13的内腔向内侧滑动,带动第三矩形框15在第二矩形框12的内腔向外侧移动,将第二弹簧16收缩,对装置进行进一步的缓冲,促使缓冲效果达到最好,防止装置损坏,在外力去除时,第一弹簧11弹出,将立柱10向上移动,同时第二弹簧16弹出,促使第三矩形框15向内侧移动,第二滑块14在第二滑槽13的内腔向内侧滑动,将矩形块5恢复原状,促使连接杆6和立柱10可对装置起到支撑作用,可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成本,有利于装置的推广和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强度高的铝塑板,包括高分子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层(1)的外侧粘贴有保温材料层(2),所述保温材料层(2)的外侧粘贴有铝塑板层(3),所述铝塑板层(3)的外侧粘贴有PE保护层(4),所述高分子层(1)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卡接有矩形块(5),所述矩形块(5)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轴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底端延伸出矩形块(5),所述高分子层(1)的内腔底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连接杆(6)的底端焊接有与第一滑槽(7)相匹配的第一滑块(8),且第一滑块(8)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滑槽(7)的内腔,高分子层(1)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卡接有第一矩形框(9),所述高分子层(1)的内腔顶端左右两侧均卡接有立柱(10),且立柱(10)的底端延伸至第一矩形框(9)的内腔,所述立柱(10)的底端卡接有第一弹簧(11)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11)的另一端与第一矩形框(9)的内嵌底端卡接,所述第一矩形框(9)的内侧底端焊接有第二矩形框(12),所述第二矩形框(12)的内腔上下两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13),所述第二滑槽(13)的内腔卡接有相匹配的第二滑块(14),所述第二滑块(14)的内侧焊接有第三矩形框(15),且第三矩形框(15)的内侧与第一滑块(8)焊接,所述第二矩形框(12)的内嵌外侧卡接有第二弹簧(16)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与第三矩形框(15)的内腔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强度高的铝塑板,包括高分子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层(1)的外侧粘贴有保温材料层(2),所述保温材料层(2)的外侧粘贴有铝塑板层(3),所述铝塑板层(3)的外侧粘贴有PE保护层(4),所述高分子层(1)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卡接有矩形块(5),所述矩形块(5)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轴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底端延伸出矩形块(5),所述高分子层(1)的内腔底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连接杆(6)的底端焊接有与第一滑槽(7)相匹配的第一滑块(8),且第一滑块(8)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滑槽(7)的内腔,高分子层(1)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卡接有第一矩形框(9),所述高分子层(1)的内腔顶端左右两侧均卡接有立柱(10),且立柱(10)的底端延伸至第一矩形框(9)的内腔,所述立柱(10)的底端卡接有第一弹簧(11)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11)的另一端与第一矩形框(9)的内嵌底端卡接,所述第一矩形框(9)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棋芳蒋玉镇梁庆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建兴隆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