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设计与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579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设计与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待搭建框架柱对应的位置进行一次超前钻形成第一钻孔;对第一钻孔的地质进行勘测,绘制第一钻孔处的地质柱状图,确定第一钻孔的稳定岩石面的深度,计算第一理论桩长,当理论桩长大于预设值,在第一钻孔的两侧各钻一个第二钻孔;对第二钻孔的地质进行勘测,绘制每个第二钻孔处的地质柱状图,确定第二钻孔的稳定岩石面的深度,计算第二理论桩长,对理论桩长的数据进行比较,并选择理论桩长最短的钻孔作为打桩的位置,打桩,在桩上布置承台、转换梁以及联系梁以形成桩基。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设计与施工方法,能最大限度的缩短桩长,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

A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ile Foundation in Karst Developed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设计与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桩基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设计与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工程建设中,遇到岩溶地基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溶洞分布广泛、溶洞规模较大的区域,若不进行正确的技术处理,会造成岩溶塌陷等灾害。现有技术中,岩溶地区采用的最广泛的地基处理方式是桩基形式,一般采用在灌注桩上搭建承台和连接梁形成桩基的形式。建筑物的框架柱对应位置的位置均需要打桩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因此桩的数量与框架柱对应位置的数量有对应关系,常见的为一个框架柱下设置一个桩。灌注桩打桩时需穿越溶洞,并保证桩端落在没有溶洞的稳定岩石面上且深入稳定岩石面一定深度。但是在岩溶发育地区,溶洞常常会呈现串珠式的分布,稳定岩石面埋藏很深。这会使桩长很长。过长的桩长不但大大增加桩施工的难度,还增加了工程造价,增大了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设计与施工方法,该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设计与施工方法能最大限度的缩短桩长,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设计与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待搭建框架柱对应的位置进行一次超前钻形成第一钻孔;S2、对所述第一钻孔的地质进行勘测,根据勘测结果绘制第一钻孔处的地质柱状图,通过地质柱状图读取第一钻孔的稳定岩石面的深度l1,并计算框架柱对应位置的第一理论桩长L1,L1=l1+m,其中,m>0;将第一理论桩长L1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理论桩长L1大于预设值,则进入步骤S3;当理论桩长L1小于等于预设值,否则进入步骤S6;S3、在第一钻孔的两侧各钻一个第二钻孔;S4、对第二钻孔的地质进行勘测,根据勘测结果绘制第二钻孔处的地质柱状图,通过地质柱状图读取第二钻孔的稳定岩石面的深度l2、l3,并计算框架柱对应位置的第二理论桩长:L2=l2+m,L3=l3+m;其中,m>0;S5、对步骤S2和S4中的L1、L2、L3的数据进行比较,并选择理论桩长最短的钻孔作为打桩的位置;S6、在步骤S5选定的位置处打桩;S7、在桩上布置承台、转换梁以及联系梁以形成桩基。优选的,步骤S3中,第二钻孔与第一钻孔的距离等于原有两相邻的第一钻孔间距离的一半。优选的,步骤S1中,先完成K个超前钻孔后再进行步骤S2,其中K是待搭建框架柱的数量。优选的,步骤S6中,打桩时,需确认上一根桩的强度需达到设定强度后才开始施工下一根桩。优选的,步骤S6中,根据场地以及不同区域岩溶发育规律及程度,选择合适的桩型。优选的,m大于等于0.5m。优选的,步骤S7中,转换梁需有足够的刚度,转换梁的高度大于等于1500mm,转换梁的宽度大于等于框架柱的宽度。优选的,步骤S7中,联系梁的宽度为300-500mm,联系梁的高度为900-1100mm。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框架柱对应的位置钻第一钻孔勘测,根据勘测结果绘制第一钻孔处的地质柱状图,通过地质柱状图读取第一钻孔的稳定岩石面的深度,并计算框架柱对应位置的第一理论桩长。将第一理论桩长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第一理论桩长大于预设值,则在第一钻孔的两侧各钻一个第二钻孔,对第二钻孔的地质进行勘测,根据勘测结果绘制第二钻孔处的地质柱状图,通过地质柱状图读取第二钻孔的稳定岩石面的深度,并计算框架柱对应位置的第二理论桩长;对第一理论桩长和第二理论桩长进行比较,选择理论桩长最短的钻孔作为打桩的位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桩基位置的桩长,降低施工的难度,进一步地,还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设计与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地质柱状图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S1的操作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S3的操作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S4的操作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S5的操作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S7的操作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S7中A排桩基的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S7中B排桩基的剖面图。图中:1、框架柱,2、第一钻孔,3、第二钻孔,4、打桩的位置,5、承台,6、转换梁,7、联系梁,8、灌注桩;TA、粉质黏土层,TB、微风化岩夹层,TC、溶洞,TD、微风化稳定岩,TE、稳定岩石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设计与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待搭建框架柱对应的位置进行一次超前钻形成第一钻孔2;S2、对第一钻孔2的地质进行勘测,根据勘测结果绘制如图2所示的包含地层名称和厚度的地质柱状图,通过地质柱状图读取第一钻孔2的稳定岩石面的深度l1,并计算框架柱1对应位置的第一理论桩长L1,L1=l1+m,其中,m>0;将第一理论桩长L1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理论桩长L1大于预设值,则进入步骤S3;当理论桩长L1小于等于预设值,否则进入步骤S6;S3、在第一钻孔2的两侧各钻一个第二钻孔3;S4、对第二钻孔3的地质进行勘测,根据勘测结果绘制如图2所示的包含地层名称和厚度的地质柱状图,通过地质柱状图读取第二钻孔3的稳定岩石面的深度l2、l3,并计算框架柱1对应位置的第二理论桩长:L2=l2+m,L3=l3+m;其中,m>0;S5、对步骤S2和S4中的L1、L2、L3的数据进行比较,并选择理论桩长最短的钻孔作为打桩的位置4;S6、在步骤S5选定的位置处打桩;S7、在桩上布置承台5、转换梁6以及联系梁7以形成桩基。基于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框架柱1对应的位置钻第一钻孔2;对第一钻孔2处的地质进行勘测,根据勘测结果绘制第一钻孔2处的地质柱状图,通过地质柱状图读取第一钻孔2的稳定岩石面的深度l1,并计算框架柱1对应位置的第一理论桩长L1,L1=l1+m,其中,m>0。将第一理论桩长L1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第一理论桩长L1大于预设值,则在第一钻孔2的两侧各钻一个第二钻孔3,对第二钻孔3的地质进行勘测,根据勘测结果绘制第二钻孔3处的地质柱状图,通过地质柱状图读取第二钻孔3的稳定岩石面的深度l2、l3,并计算框架柱对应位置的第二理论桩长:L2=l2+m,L3=l3+m;其中,m>0;对L1、L2、L3进行比较,选择理论桩长最短的钻孔作为打桩的位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桩基位置的桩长,降低施工的难度,进一步地,还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优选的,步骤S3中,第二钻孔3与第一钻孔2的距离等于原有两相邻的第一钻孔2间距离的一半。由此使得桩的布置尽可能保持对称关系,提高桩基的稳定性。具体的,步骤S1中,先完成K个超前钻孔后再进行步骤S2,其中K是待搭建框架柱1的数量。由此可先完成钻孔再进行勘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设计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待搭建框架柱对应的位置进行一次超前钻形成第一钻孔;S2、对所述第一钻孔的地质进行勘测,根据勘测结果绘制第一钻孔处的地质柱状图,通过地质柱状图读取第一钻孔的稳定岩石面的深度l1,并计算框架柱对应位置的第一理论桩长L1,L1=l1+m,其中,m>0;将第一理论桩长L1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理论桩长L1大于预设值,则进入步骤S3;当理论桩长L1小于等于预设值,否则进入步骤S6;S3、在第一钻孔的两侧各钻一个第二钻孔;S4、对第二钻孔的地质进行勘测,根据勘测结果绘制第二钻孔处的地质柱状图,通过地质柱状图读取第二钻孔的稳定岩石面的深度l2、l3,并计算框架柱对应位置的第二理论桩长L2、L3:L2=l2+m,L3=l3+m;其中,m>0;S5、对步骤S2和S4中的L1、L2、L3的数据进行比较,并选择理论桩长最短的钻孔作为打桩的位置;S6、在步骤S5选定的位置处打桩;S7、在桩上布置承台、转换梁以及联系梁以形成桩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设计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待搭建框架柱对应的位置进行一次超前钻形成第一钻孔;S2、对所述第一钻孔的地质进行勘测,根据勘测结果绘制第一钻孔处的地质柱状图,通过地质柱状图读取第一钻孔的稳定岩石面的深度l1,并计算框架柱对应位置的第一理论桩长L1,L1=l1+m,其中,m>0;将第一理论桩长L1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理论桩长L1大于预设值,则进入步骤S3;当理论桩长L1小于等于预设值,否则进入步骤S6;S3、在第一钻孔的两侧各钻一个第二钻孔;S4、对第二钻孔的地质进行勘测,根据勘测结果绘制第二钻孔处的地质柱状图,通过地质柱状图读取第二钻孔的稳定岩石面的深度l2、l3,并计算框架柱对应位置的第二理论桩长L2、L3:L2=l2+m,L3=l3+m;其中,m>0;S5、对步骤S2和S4中的L1、L2、L3的数据进行比较,并选择理论桩长最短的钻孔作为打桩的位置;S6、在步骤S5选定的位置处打桩;S7、在桩上布置承台、转换梁以及联系梁以形成桩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发育地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兆雄尹春明黄丹尹谦钧陶林惠张略秋周雷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