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防渗层及生态防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5778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0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生态防渗层,所述生态防渗层由核壳结构的复合颗粒水化后形成,复合颗粒的壳层包括吸水膨胀层以及包裹在吸水膨胀层外的保护层,所述吸水膨胀层包含膨润土、黄原胶、生态基质和水生植物种子,所述保护层由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形成。所述生态防渗层的渗透系数≤6.12*10‑8cm/s。本申请提供的生态防渗层及生态防渗系统,能够实现污染底泥的原位处理,处理完成后具备清水绿岸的生态效应。

An Eco-impervious Layer and Eco-impervious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防渗层及生态防渗系统
本申请涉及水利防渗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防渗层及生态防渗系统。
技术介绍
在污染河道以及水塘、湖泊、水库等的治理过程中,通常采用疏浚,清除污染底泥的传统方式,这种处理方式需要解决污染物的开挖、转运、堆放以及后续处置的一系列问题,处置流程复杂并且耗费大量资源,在处置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在喀斯特地貌区域,水塘、湖泊、水库、河道治理疏浚、清淤后易出现底部渗漏,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解决渗漏的问题,通常会采取类似土工膜覆盖、压实粘土层、灌浆等封漏措施,这些措施施工难度大,效果差,有些还完全阻断了水环境的生态功能,不利于水环境的生态正向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污染底泥的治理问题,提供一种经济可行的原位处理措施,处理完成后具备清水绿岸的生态效应。一种生态防渗层,所述生态防渗层由核壳结构的复合颗粒水化后形成,复合颗粒的壳层包括吸水膨胀层以及包裹在吸水膨胀层外的保护层,所述吸水膨胀层包含膨润土、黄原胶、生态基质和水生植物种子,所述保护层由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形成。本申请提供的生态防渗层原位覆盖湖泊、水库、河道等污染底泥,具有密性和极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防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防渗层由核壳结构的复合颗粒水化后形成,复合颗粒的壳层包括吸水膨胀层以及包裹在吸水膨胀层外的保护层,所述吸水膨胀层包含膨润土、黄原胶、生态基质和水生植物种子,所述保护层由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防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防渗层由核壳结构的复合颗粒水化后形成,复合颗粒的壳层包括吸水膨胀层以及包裹在吸水膨胀层外的保护层,所述吸水膨胀层包含膨润土、黄原胶、生态基质和水生植物种子,所述保护层由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防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防渗层的渗透系数≤6.12*10-8cm/s。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防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颗粒的粒径范围为7~1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防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膨胀层的厚度为1~7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防渗层,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宏梁越熊伟尹衍栋刘慧平黄一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三航重庆生态修复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重庆诺为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