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系统横机底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5704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系统横机底板,属于针织机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板本体和两个针织单元,两个针织单元各与一个控制组件连接,针织单元和控制组件均安装在底板本体上,左上护山、中上护山和右上护山均安装在底板本体的上部,左长护山、中长护山和右长护山均安装在底板本体的中部,左下护山、中下护山和右下护山均安装在底板本体的下部,左回针三角安装在左上护山和左长护山之间,保留护山安装在中上护山和中长护山之间,右回针三角安装在右上护山和右下护山之间。提高了控制精度,减小了工作时的噪音,避免发生撞针延长了使用寿命。

A Double System Flat Knitting Machine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系统横机底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系统横机底板,属于针织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双系统横机底板长安装于电脑横机中,现有技术中的双系统横机底板体积大重量重,多数情况通过凸轮传动,运行起来噪音较大,编织精度较低,尝尝会出现撞针的情况,进而的降低其使用寿命,同时工作效率难以保证。有鉴于此,在申请号为201520319227.2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高集成电机归位的双系统横机底板。目前还没有一种能降低能耗的高集成电机归位的双系统横机底板。本技术包括三角母板,其特点是:还包括高集成左电机左归位机构和高集成右电机右归位机构,高集成左电机左归位机构包括左凸轮、左翻针导块导柱、左中山导块导柱、左导柱限位座、左敲板、设有左上输出轴和左下输出轴的左电机、左压片滑条、左齿轮和左轴套,左凸轮装在左上输出轴上,左翻针导块导柱固定在左翻针导块上,左凸轮顶在左翻针导块导柱上,左中山导块导柱固定在左中山导块上,左齿轮装在左下输出轴上且和左齿条啮合,和左滑槽滑动配合的左轴套固定在左接针吊目压片上。上述对比文件存在使用寿命短,工作效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双系统横机底板。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双系统横机底板,包括底板本体和两个针织单元,所述两个针织单元各与一个控制组件连接,所述针织单元和控制组件均安装在底板本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上护山、中上护山、右上护山、左长护山、中长护山、右长护山、左下护山、中下护山、右下护山、左回针三角、保留护山和右回针三角,所述左上护山、中上护山和右上护山均安装在底板本体的上部,所述左长护山、中长护山和右长护山均安装在底板本体的中部,所述左下护山、中下护山和右下护山均安装在底板本体的下部,所述左回针三角安装在左上护山和左长护山之间,所述保留护山安装在中上护山和中长护山之间,所述右回针三角安装在右上护山和右下护山之间;所述针织单元包括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左推针三角、右推针三角、左辅助推针三角、右辅助推针三角、翻针三角、编织三角、碟山和归针导块,所述左上护山与中上护山之间和中上护山与右上护山之间均安装有翻针三角,所述翻针三角位于底板本体的上部,所述左度目三角和右度目三角分别位于翻针三角的两侧,所述编织三角位于翻针三角的下方,所述碟山位于编织三角的下方,所述左下护山与中下护山之间和中下护山与右下护山之间均安装有归针导块,所述归针导块安装在底板本体的下部,所述左推针三角和右推针三角分别位于归针导块的两侧,所述左辅助推针三角位于左推针三角的左侧,所述右辅助推针三角位于右推针三角的右侧;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电机、碟山控制装置、度目控制装置和推针控制装置,所述碟山控制装置、度目控制装置和推针控制装置均与控制电机连接,所述碟山与碟山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左度目三角和右度目三角均与度目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左推针三角和右推针三角均与推针控制装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碟山控制装置包括左碟山机构、右碟山机构、控制套筒和控制推块,所述控制套筒安装在控制电机上,所述控制推块与控制套筒固定,所述左碟山机构和右碟山机构均与控制推块接触,所述左碟山机构和右碟山机构均与碟山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度目控制装置包括左度目机构、右度目机构、主动斜齿轮、从动斜齿轮和从动轴,所述主动斜齿轮安装在控制电机上,所述从动斜齿轮与主动斜齿轮啮合,所述左度目机构和右度目机构均与从动轴配合,所述左度目机构和右度目机构分别与左度目三角和右度目三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推针控制装置包括左推针机构、右推针机构、推针套筒和推针支架,所述推针套筒安装在控制电机上,所述推针支架安装在底板本体上,所述推针套筒与推针支架接触,所述左推针机构和右推针机构均与推针套筒连接,所述左推针机构和右推针机构分别与左推针三角和右推针三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左碟山机构包括左碟山支架、左碟山导杆、左碟山导杆座、左碟山弹簧、左碟山推杆、左碟山导杆座导向面和左碟山推杆导向面,所述右碟山机构包括右碟山支架、右碟山导杆、右碟山导杆座、右碟山弹簧、右碟山推杆、右碟山导杆座导向面和右碟山推杆导向面;所述左碟山支架安装在底板本体上,所述左碟山导杆与左碟山导杆座连接,所述左碟山弹簧套装在左碟山导杆上,所述左碟山弹簧的一端与左碟山导杆座抵接,所述左碟山弹簧的另一端与左碟山支架抵接,所述左碟山推杆滑动安装在左碟山支架上,所述左碟山导杆座导向面设置在左碟山导杆座上,所述左碟山推杆导向面设置在左碟山推杆上,所述左碟山导杆座导向面与左碟山推杆导向面接触,所述左碟山推杆与控制推块接触,所述左碟山导杆与碟山接触,所述右碟山支架安装在底板本体上,所述右碟山导杆与右碟山导杆座连接,所述右碟山弹簧套装在右碟山导杆上,所述右碟山弹簧的一端与右碟山导杆座抵接,所述右碟山弹簧的另一端与右碟山支架抵接,所述右碟山推杆滑动安装在右碟山支架上,所述右碟山导杆座导向面设置在右碟山导杆座上,所述右碟山推杆导向面设置在右碟山推杆上,所述右碟山导杆座导向面与右碟山推杆导向面接触,所述右碟山推杆与控制推块接触,所述右碟山导杆与碟山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左度目机构包括左度目齿轮、左度目齿条、左度目连杆、左度目球头、左度目球槽、左度目滚珠和左度目滚槽,所述右度目机构包括右度目齿轮、右度目齿条、右度目连杆、右度目球头、右度目球槽、右度目滚珠和右度目滚槽;所述左度目齿轮安装在从动轴上,所述左度目齿条与左度目齿轮啮合,所述左度目球头与左度目齿条通过左度目连杆连接,所述左度目滚珠滚动安装在左度目球头上,所述左度目球槽设置在左度目三角上,所述左度目滚槽设置在左度目球槽的内壁,所述左度目球头位于左度目球槽内,所述左度目滚珠位于左度目滚槽内,所述右度目齿轮安装在从动轴上,所述右度目齿条与右度目齿轮啮合,所述右度目球头与右度目齿条通过右度目连杆连接,所述右度目滚珠滚动安装在右度目球头上,所述右度目球槽设置在右度目三角上,所述右度目滚槽设置在右度目球槽的内壁,所述右度目球头位于右度目球槽内,所述右度目滚珠位于右度目滚槽内;所述左度目齿轮和右度目齿轮均为不完全齿轮,所述左度目齿条与右度目齿条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左推针机构包括左推针滑槽、左推针滑块、左推针底座、左推针导杆、左辅助推针连接座和左辅助推针导杆,所述右推针机构包括右推针滑槽、右推针滑块、右推针底座、右推针导杆、右辅助推针连接座和右辅助推针导杆;所述左推针滑槽设置在推针套筒上,所述左推针滑块与左推针底座固定,所述左推针滑块位于左推针滑槽内,所述左推针底座与左推针三角通过左推针导杆连接,所述左推针导杆与推针支架穿接,所述左辅助推针连接座固定在左推针导杆上,所述左辅助推针连接座与左辅助推针三角通过左辅助推针导杆连接,所述右推针滑槽设置在推针套筒上,所述右推针滑块与右推针底座固定,所述右推针滑块位于右推针滑槽内,所述右推针底座与右推针三角通过右推针导杆连接,所述右推针导杆与推针支架穿接,所述右辅助推针连接座固定在右推针导杆上,所述右辅助推针连接座与右辅助推针三角通过右辅助推针导杆连接;所述左推针滑槽为正螺旋凹槽,所述右推针滑槽为反螺旋凹槽,所述左推针滑槽和右推针滑槽的圈数均为.圈,且左推针滑槽与右推针滑槽连通。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系统横机底板,包括底板本体(1)和两个针织单元(6),所述两个针织单元(6)各与一个控制组件(7)连接,所述针织单元(6)和控制组件(7)均安装在底板本体(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上护山(21)、中上护山(22)、右上护山(23)、左长护山(31)、中长护山(32)、右长护山(33)、左下护山(41)、中下护山(42)、右下护山(43)、左回针三角(51)、保留护山(52)和右回针三角(53),所述左上护山(21)、中上护山(22)和右上护山(23)均安装在底板本体(1)的上部,所述左长护山(31)、中长护山(32)和右长护山(33)均安装在底板本体(1)的中部,所述左下护山(41)、中下护山(42)和右下护山(43)均安装在底板本体(1)的下部,所述左回针三角(51)安装在左上护山(21)和左长护山(31)之间,所述保留护山(52)安装在中上护山(22)和中长护山(32)之间,所述右回针三角(53)安装在右上护山(23)和右下护山(43)之间;所述针织单元(6)包括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2)、左推针三角(63)、右推针三角(64)、左辅助推针三角(65)、右辅助推针三角(66)、翻针三角(67)、编织三角(68)、碟山(69)和归针导块(60),所述左上护山(21)与中上护山(22)之间和中上护山(22)与右上护山(23)之间均安装有翻针三角(67),所述翻针三角(67)位于底板本体(1)的上部,所述左度目三角(61)和右度目三角(62)分别位于翻针三角(67)的两侧,所述编织三角(68)位于翻针三角(67)的下方,所述碟山(69)位于编织三角(68)的下方,所述左下护山(41)与中下护山(42)之间和中下护山(42)与右下护山(43)之间均安装有归针导块(60),所述归针导块(60)安装在底板本体(1)的下部,所述左推针三角(63)和右推针三角(64)分别位于归针导块(60)的两侧,所述左辅助推针三角(65)位于左推针三角(63)的左侧,所述右辅助推针三角(66)位于右推针三角(64)的右侧;所述控制组件(7)包括控制电机(71)、碟山控制装置(72)、度目控制装置(73)和推针控制装置(74),所述碟山控制装置(72)、度目控制装置(73)和推针控制装置(74)均与控制电机(71)连接,所述碟山(69)与碟山控制装置(72)连接,所述左度目三角(61)和右度目三角(62)均与度目控制装置(73)连接,所述左推针三角(63)和右推针三角(64)均与推针控制装置(7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系统横机底板,包括底板本体(1)和两个针织单元(6),所述两个针织单元(6)各与一个控制组件(7)连接,所述针织单元(6)和控制组件(7)均安装在底板本体(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上护山(21)、中上护山(22)、右上护山(23)、左长护山(31)、中长护山(32)、右长护山(33)、左下护山(41)、中下护山(42)、右下护山(43)、左回针三角(51)、保留护山(52)和右回针三角(53),所述左上护山(21)、中上护山(22)和右上护山(23)均安装在底板本体(1)的上部,所述左长护山(31)、中长护山(32)和右长护山(33)均安装在底板本体(1)的中部,所述左下护山(41)、中下护山(42)和右下护山(43)均安装在底板本体(1)的下部,所述左回针三角(51)安装在左上护山(21)和左长护山(31)之间,所述保留护山(52)安装在中上护山(22)和中长护山(32)之间,所述右回针三角(53)安装在右上护山(23)和右下护山(43)之间;所述针织单元(6)包括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2)、左推针三角(63)、右推针三角(64)、左辅助推针三角(65)、右辅助推针三角(66)、翻针三角(67)、编织三角(68)、碟山(69)和归针导块(60),所述左上护山(21)与中上护山(22)之间和中上护山(22)与右上护山(23)之间均安装有翻针三角(67),所述翻针三角(67)位于底板本体(1)的上部,所述左度目三角(61)和右度目三角(62)分别位于翻针三角(67)的两侧,所述编织三角(68)位于翻针三角(67)的下方,所述碟山(69)位于编织三角(68)的下方,所述左下护山(41)与中下护山(42)之间和中下护山(42)与右下护山(43)之间均安装有归针导块(60),所述归针导块(60)安装在底板本体(1)的下部,所述左推针三角(63)和右推针三角(64)分别位于归针导块(60)的两侧,所述左辅助推针三角(65)位于左推针三角(63)的左侧,所述右辅助推针三角(66)位于右推针三角(64)的右侧;所述控制组件(7)包括控制电机(71)、碟山控制装置(72)、度目控制装置(73)和推针控制装置(74),所述碟山控制装置(72)、度目控制装置(73)和推针控制装置(74)均与控制电机(71)连接,所述碟山(69)与碟山控制装置(72)连接,所述左度目三角(61)和右度目三角(62)均与度目控制装置(73)连接,所述左推针三角(63)和右推针三角(64)均与推针控制装置(7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系统横机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山控制装置(72)包括左碟山机构(721)、右碟山机构(722)、控制套筒(723)和控制推块(724),所述控制套筒(723)安装在控制电机(71)上,所述控制推块(724)与控制套筒(723)固定,所述左碟山机构(721)和右碟山机构(722)均与控制推块(724)接触,所述左碟山机构(721)和右碟山机构(722)均与碟山(69)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系统横机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度目控制装置(73)包括左度目机构(731)、右度目机构(732)、主动斜齿轮(733)、从动斜齿轮(734)和从动轴(735),所述主动斜齿轮(733)安装在控制电机(71)上,所述从动斜齿轮(734)与主动斜齿轮(733)啮合,所述左度目机构(731)和右度目机构(732)均与从动轴(735)配合,所述左度目机构(731)和右度目机构(732)分别与左度目三角(61)和右度目三角(6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系统横机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针控制装置(74)包括左推针机构(741)、右推针机构(742)、推针套筒(743)和推针支架(744),所述推针套筒(743)安装在控制电机(71)上,所述推针支架(744)安装在底板本体(1)上,所述推针套筒(743)与推针支架(744)接触,所述左推针机构(741)和右推针机构(742)均与推针套筒(743)连接,所述左推针机构(741)和右推针机构(742)分别与左推针三角(63)和右推针三角(6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系统横机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碟山机构(721)包括左碟山支架(7211)、左碟山导杆(7212)、左碟山导杆座(7213)、左碟山弹簧(7214)、左碟山推杆(7215)、左碟山导杆座导向面(7216)和左碟山推杆导向面(7217),所述右碟山机构(722)包括右碟山支架(7221)、右碟山导杆(7222)、右碟山导杆座(7223)、右碟山弹簧(7224)、右碟山推杆(7225)、右碟山导杆座导向面(7226)和右碟山推杆导向面(7227);所述左碟山支架(7211)安装在底板本体(1)上,所述左碟山导杆(7212)与左碟山导杆座(7213)连接,所述左碟山弹簧(7214)套装在左碟山导杆(7212)上,所述左碟山弹簧(7214)的一端与左碟山导杆座(7213)抵接,所述左碟山弹簧(7214)的另一端与左碟山支架(7211)抵接,所述左碟山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永军胡鹏淼严宁平贾亮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博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