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14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该多功能复合面料涉及纺织产品的技术领域,包括面料基层、设置于所述面料基层两侧的防霉面料层和透气面料层、吸水面料层,所述透气面料层之间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防霉面料层和所述透气面料层的气孔,所述防霉面料层与所述面料基层之间点涂有位于所述气孔之间的纳米抗菌层。通过设置防霉面料层和透气面料层,直接增强面料的透气、防霉性能,并辅以吸水面料层对水渍以及汗液进行吸收,另外通过纳米抗菌层对气孔内霉菌或其他细菌进行灭杀,从而提高面料的吸水透气、防霉抗菌性能;由于微孔内外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使得面料内部与外界实现不断的气体交换,从而提高面料的吸水透气、防霉抗菌性能。

A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产品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
技术介绍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其中复合面料是将一层或多层纺织材料、无纺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经粘结贴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复合面料适合做沙发,服装等纺织品,是人们居家生活不可缺少的面料之一。由于复合面料由多层面料组成,在日常穿着中,其透气性能较差,穿着者穿着时身上容易出汗,从而打湿浸湿复合面料,导致面料滋生霉菌而发霉,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吸水透气、防霉抗菌性能的复合面料。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包括面料基层、设置于所述面料基层两侧的防霉面料层和透气面料层、吸水面料层,所述透气面料层之间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防霉面料层和所述透气面料层的气孔,所述防霉面料层与所述面料基层之间点涂有位于所述气孔之间的纳米抗菌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霉面料层和透气面料层,直接增强面料的透气、防霉性能,并辅以吸水面料层对水渍以及汗液进行吸收,从而保证面料与肌肤接触面的舒适度;另外由于微孔内外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使得透气面料层之间的小颗粒潮汽分子和气体可以沿着气孔和透气面料层顺利渗透到罩面层的外部,进而使得面料内部与外界实现不断的气体交换,减小了面料的湿度,并增加面料的透气度,从而抑制霉菌的生长环境的产生,以此提高面料的防霉效果;当气孔中通过的气体含有霉菌或其他细菌时,通过纳米抗菌层对气孔内霉菌或其他细菌进行灭杀,以此达到抗菌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孔靠近所述吸水面料层的一端嵌设有防水填充层,所述防水填充层由憎水型防水涂料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气孔与面料基层和防霉面料层均连通,当吸水面料层吸收水渍或汗液后,通过防水填充层将气孔与吸水面料层隔离开来,同时又不影响气体在气孔和吸水面料层之间的交换,进而避免水渍或汗液向内渗透、导致霉菌滋生,在不影响面料的吸水透气性能的前提下,提高面料的防霉抗菌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面料层包括多个交叉设置的竹浆纤维纱线和竹炭纤维纱线、上下穿设于所述竹浆纤维纱线与所述竹炭纤维纱线之间的甲壳素纤维纱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浆纤维和竹炭纤维组成透气面料层的基础,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并兼具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同时辅以甲壳素纤维使透气面料层具有良好的防霉性能,从而直接增强透气面料层的吸水透气、防霉抗菌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面料层与所述吸水面料层之间设置有由防水粘结剂组成的粘结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粘结层直接增强透气面料层与吸水面料层之间连接强度,同时在两层之间形成一层防水透气膜,避免水渍或汗液向内渗透、导致霉菌滋生,在不影响面料的吸水透气性能的前提下,提高面料的防霉抗菌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基层由麻线、涤纶线、丙纶线和金属线交替沉浮编织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涤纶线和丙纶线作为骨架支撑,并增设麻线,从而使面料基层拥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另外通过金属线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产生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使面料具备的抗菌功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霉面料层包括交叉设置的纤维载体和附着在所述纤维载体上的竹炭微粉,所述竹炭微粉通过偶联剂涂覆于所述纤维载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炭微粉与纤维载体之间通过偶联剂连接成碳纤维,碳纤维的吸附能力强,具有良好的除臭、防腐、吸附异味的功能,可以吸附并中和汗液所含有的酸性物质,从而抑制霉菌的生长环境的产生,以此提高面料的防霉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纳米抗菌层部分嵌合于所述纤维载体之间、另一部分嵌合于所述面料基层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纳米抗菌层的直接嵌合,实现面料基层与防霉面料层之间的多点连接,从而增强面料的连接强度,避免隔层脱离而失效,进一步保证面料的吸水透气、防霉抗菌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纳米抗菌层由纳米金属粉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金属粉能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产生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使面料具备的抗菌功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防霉面料层和透气面料层,直接增强面料的透气、防霉性能,并辅以吸水面料层对水渍以及汗液进行吸收,另外通过纳米抗菌层对气孔内霉菌或其他细菌进行灭杀,从而提高面料的吸水透气、防霉抗菌性能;2.由于微孔内外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使得面料内部与外界实现不断的气体交换,从而提高面料的吸水透气、防霉抗菌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复合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面料基层;2、纳米抗菌层;3、防霉面料层;31、纤维载体;32、竹炭微粉;4、透气面料层;41、竹浆纤维纱线;42、竹炭纤维纱线;43、甲壳素纤维纱线;5、吸水面料层;6、气孔;61、防水填充层;7、粘结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依次包括面料基层1、设置于面料基层1两侧的防霉面料层3和透气面料层4、吸水面料层5。通过设置防霉面料层3和透气面料层4,直接增强面料的透气、防霉性能,并辅以吸水面料层5对水渍以及汗液进行吸收,从而保证面料与肌肤接触面的舒适度。其中,防霉面料层3包括交叉设置的纤维载体31和附着在纤维载体31上的竹炭微粉32,竹炭微粉32通过偶联剂涂覆于纤维载体31上。透气面料层4包括多个交叉设置的竹浆纤维纱线41和竹炭纤维纱线42、上下穿设于竹浆纤维纱线41与竹炭纤维纱线42之间的甲壳素纤维纱线43。面料基层1由麻线、涤纶线、丙纶线和金属线交替沉浮编织而成。以涤纶线和丙纶线作为骨架支撑,并增设麻线,从而使面料基层1拥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另外通过金属线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产生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使面料具备的抗菌功能。透气面料层4之间开设有多个贯穿防霉面料层3和透气面料层4的气孔6,气孔6靠近吸水面料层5的一端嵌设有防水填充层61,防水填充层61由憎水型防水涂料组成。透气面料层4与吸水面料层5之间设置有由防水粘结剂组成的粘结层7。由于微孔内外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使得透气面料层4之间的小颗粒潮汽分子和气体可以沿着气孔6和透气面料层4顺利渗透到罩面层的外部,进而使得面料内部与外界实现不断的气体交换,减小了面料的湿度,并增加面料的透气度,从而抑制霉菌的生长环境的产生,以此提高面料的防霉效果。防霉面料层3与面料基层1之间点涂有位于气孔6之间的纳米抗菌层2。纳米抗菌层2由纳米金属粉组成,且纳米抗菌层2部分嵌合于纤维载体31之间、另一部分嵌合于面料基层1内。当气孔6中通过的气体含有霉菌或其他细菌时,通过纳米抗菌层2对气孔6内霉菌或其他细菌进行灭杀,以此达到抗菌效果。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纺织过程中,现在面料基层1上预设细管,并在细管之间点涂纳米抗菌层2,然后编织出防霉面料层3和透气面料层4。此时,抽出细管,并添加防水填充层61,然后依次添加粘结层7和吸水面料层5。本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基层(1)、设置于所述面料基层(1)两侧的防霉面料层(3)和透气面料层(4)、吸水面料层(5),所述透气面料层(4)之间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防霉面料层(3)和所述透气面料层(4)的气孔(6),所述防霉面料层(3)与所述面料基层(1)之间点涂有位于所述气孔(6)之间的纳米抗菌层(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基层(1)、设置于所述面料基层(1)两侧的防霉面料层(3)和透气面料层(4)、吸水面料层(5),所述透气面料层(4)之间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防霉面料层(3)和所述透气面料层(4)的气孔(6),所述防霉面料层(3)与所述面料基层(1)之间点涂有位于所述气孔(6)之间的纳米抗菌层(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6)靠近所述吸水面料层(5)的一端嵌设有防水填充层(61),所述防水填充层(61)由憎水型防水涂料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面料层(4)包括多个交叉设置的竹浆纤维纱线(41)和竹炭纤维纱线(42)、上下穿设于所述竹浆纤维纱线(41)与所述竹炭纤维纱线(42)之间的甲壳素纤维纱线(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超峰布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