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部辅灸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434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腹部辅灸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盘、伸缩支腿、连接件和夹持机构,所述固定盘的底部间隔均匀铰接有三个伸缩支腿,三个所述伸缩支腿上均设置有紧固旋钮,所述伸缩支腿的底端安装有底板,所述外杆插接在固定盘的中间位置,所述外杆的底部滑动套接有滑动体,所述滑动体通过连接件与三个伸缩支腿活动连接,所述外杆的上端插接有内杆,所述内杆的一侧侧面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均匀安装有齿牙,所述齿牙与安装在外杆一侧的齿轮啮合,所述齿轮的后端安装有把手,所述内杆的顶端安装有卡座,所述卡座上卡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安装有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快速实现高度调节,并且夹持紧固,稳定性较高。

A fixing device for abdominal auxiliary moxibus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部辅灸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艾灸治疗辅助工具
,具体为一种腹部辅灸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主要是对人体背部,腰部和腹部等主要部分进行治疗,艾灸腹部大多是对肚脐进行艾灸,中医叫做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为了方便进行腹部艾灸,现有的技术大多会先通过腹部辅灸固定装置将艾灸盒固定再进行艾灸。但是,现有的腹部辅灸固定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现有的艾灸腹部是先上患者躺在床上再通过腹部辅灸固定装置艾灸,但是现有的腹部辅灸固定装置灵活性较差,无法根据床体的高度和艾灸者体型的不同对艾灸盒的高度进行灵活调整,并且对艾灸盒的夹持不够紧固,村大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一次只能为一个人进行艾灸治疗,实用性不佳。2、现有的腹部辅灸固定装置稳定性较差,一旦受到过往行人或其它物体的撞击很容易就倾倒。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部辅灸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盘(1)、伸缩支腿(2)、连接件(7)和夹持机构(1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1)的底部间隔均匀铰接有三个伸缩支腿(2),三个所述伸缩支腿(2)上均设置有紧固旋钮(3),所述伸缩支腿(2)的底端安装有底板(4),外杆(5)插接在固定盘(1)的中间位置,所述外杆(5)的底部滑动套接有滑动体(6),所述滑动体(6)通过连接件(7)与三个伸缩支腿(2)活动连接,所述外杆(5)的上端插接有内杆(8),所述内杆(8)的一侧侧面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均匀安装有齿牙(9),所述齿牙(9)与安装在外杆(5)一侧的齿轮(10)啮合,所述齿轮(10)的后端安装有把手(11),所述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部辅灸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盘(1)、伸缩支腿(2)、连接件(7)和夹持机构(1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1)的底部间隔均匀铰接有三个伸缩支腿(2),三个所述伸缩支腿(2)上均设置有紧固旋钮(3),所述伸缩支腿(2)的底端安装有底板(4),外杆(5)插接在固定盘(1)的中间位置,所述外杆(5)的底部滑动套接有滑动体(6),所述滑动体(6)通过连接件(7)与三个伸缩支腿(2)活动连接,所述外杆(5)的上端插接有内杆(8),所述内杆(8)的一侧侧面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均匀安装有齿牙(9),所述齿牙(9)与安装在外杆(5)一侧的齿轮(10)啮合,所述齿轮(10)的后端安装有把手(11),所述内杆(8)的顶端安装有卡座(13),所述卡座(13)上卡接有横杆(14),所述横杆(14)的两端安装有夹持机构(15),所述固定盘(1)的一侧安装有电箱(21),所述外杆(5)的一侧侧面上安装有控制器(22)。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江红丛军李莉顾志坚耿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