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瘢痕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瘢痕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自古以来,瘢痕的存在一直是众多爱美人士的心结,瘢痕的形成可促进创口的愈合,但由于它突出于皮肤表面,不仅有碍美观,还痒痛难忍,严重时还会因瘢痕挛缩导致身体功能障碍。直到目前,人类尚未找到一种能有效预防和抚平瘢痕的治疗方式。对于瘢痕,中医史上对其已早有研究。史鸿涛等[1]认为瘢痕是因为人皮肤受损后正气减弱,致使邪毒与体内淤血搏结而成。此外,瘢痕的形成与人的体质相关,身体有湿热症状的人更容易形成瘢痕[2-3]。综上,中医认为瘢痕的形成病机应属“气滞血瘀、余毒未清”,兼有气血虚、湿热等证。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中医多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两方面着手,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有中药外敷和中药汤剂内服两种。而西医认为,增生性瘢痕是创伤后组织修复过度的结果,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是因为胶原合成与降解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比如胶原的合成明显超过其降解,导致胶原的大量不规则堆积,从而形成增生性瘢痕[4]。目前西医对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手段有硅凝胶防治、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放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瘢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组成:丹参提取物0.2g~1.0g、川芎提取物0.2g~1.1g、苦参提取物0.2g~1.0g、五倍子提取物0.1g~0.6g、红花提取物0.08g~0.40g、鸦胆子提取物10μL~42μ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瘢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组成:丹参提取物0.2g~1.0g、川芎提取物0.2g~1.1g、苦参提取物0.2g~1.0g、五倍子提取物0.1g~0.6g、红花提取物0.08g~0.40g、鸦胆子提取物10μL~42μ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提取物为丹参酮ⅡA、川芎提取物为川芎嗪、苦参提取物为苦参碱、五倍子提取物为五倍子鞣质、红花提取物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鸦胆子提取物为鸦胆子油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所述辅料为:硬脂酸30g~75g、单硬脂酸甘油酯9g~15g、凡士林18g~30g、氮酮6g~18g、十二烷基硫酸钠1.5g~6g、尼泊金乙酯0.30g~0.60g、甘油30g~51g,所述剂型为膏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片剂、丸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辅料组成:丹参酮ⅡA0.2g~1.0g、川芎嗪0.2g~1.1g、苦参碱0.2g~1.0g、五倍子鞣质0.1g~0.6g、羟基红花黄色素A0.08g~0.40g、鸦胆子油酸10μL~42μL、硬脂酸30g~75g、单硬脂酸甘油酯9g~15g、凡士林18g~30g、氮酮6g~18g、十二烷基硫酸钠1.5g~6g、尼泊金乙酯0.30g~0.60g、甘油30g~51g。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辅料组成:丹参酮ⅡA0.3152g~0.9456g、川芎嗪0.3158g~0.9474g、苦参碱0.3061g~0.9183g、五倍子鞣质0.1613g~0.4839g、羟基红花黄色素A0.12g~0.36g、鸦胆子油酸13μL~39μL、硬脂酸30g~75g、单硬脂酸甘油酯9g~15g、凡士林18g~30g、氮酮6g~18g、十二烷基硫酸钠1.5g~6g、尼泊金乙酯0.30g~0.60g、甘油30g~51g。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辅料组成:丹参酮ⅡA0.3152g、川芎嗪0.3158g、苦参碱0.3061g、五倍子鞣质0.1613g、羟基红花黄色素A0.12g、鸦胆子油酸13μL、硬脂酸52.5g、单硬脂酸甘油酯12g、凡士林24g、氮酮12g、十二烷基硫酸钠3.75g、尼泊金乙酯0.45g、甘油40.8g。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辅料组成:丹参酮ⅡA0.6304g、川芎嗪0.6316g、苦参碱0.6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祖华,吕享,陈滕,周英,徐峰,孙学燕,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