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立莎专利>正文

一种急诊内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4289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器材技术领域中一种急诊内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装置,包括抢救床体、保护围挡和转动连接通槽等,在运送被抢救患者过程中,首先将患者放置在抢救床体上的床垫上,手推推手,将患者移送至抢救处,进行换床操作,通过按遥控器,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上端上移,通过第一连接绳和二连接绳对床垫的牵拉,使床垫将患者托起,与抢救床体分离,向下翻转保护围挡,再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向一侧移动,带动第一电动伸缩杆向一侧移动,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上端下移,从而将患者移至抢救床,剪开第二连接绳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被抢救患者进行自动换床,在医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抢救便利。

A rescue devic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内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领域为一种急诊内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装置。
技术介绍
心脑肺复苏主要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养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保护心、脑和肺等重要器官,避免其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心脑肺复苏是抢救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有效复苏技术,在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和心搏骤停时,需要在患者体外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措施,从而保护和恢复大脑功能,并能维持较长的生存和被抢救时间。心脑肺复苏的基本过程为首先将患者由移动推床移动至抢救病床上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在此过程中,由于患者已失去自主意识,因此换床的搬抬过程需要较多人力进行,在急救患者较多,医护工作人员较少的情况下会延误抢救时间,为此而提出一种急诊内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内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内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装置,包括抢救床体,所述抢救床体的前后端转动连接有保护围挡,所述抢救床体的左右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内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装置,包括抢救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抢救床体(1)的前后端转动连接有保护围挡(2),所述抢救床体(1)的左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5),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5)的上侧壁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6),所述抢救床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床垫(7),所述床垫(7)的四周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8),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绳(9),所述第二连接绳(9)依次穿过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绳(8),所述抢救床体(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腿(10)的一端,所述支腿(10)的另一端设置有滚轮(11),所述抢救床体(1)的下端面安装有移动电源,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内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装置,包括抢救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抢救床体(1)的前后端转动连接有保护围挡(2),所述抢救床体(1)的左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5),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5)的上侧壁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6),所述抢救床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床垫(7),所述床垫(7)的四周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8),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绳(9),所述第二连接绳(9)依次穿过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绳(8),所述抢救床体(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腿(10)的一端,所述支腿(10)的另一端设置有滚轮(11),所述抢救床体(1)的下端面安装有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与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5)和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6)电连接,所述抢救床体(1)的侧壁上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5)和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6)工作的遥控器(12),所述抢救床体(1)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推手(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内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围挡(2)包括围挡外框(201),所述围挡外框(20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斜杆(2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立莎
申请(专利权)人:郭立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