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立生专利>正文

纠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10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纠姿器,包括支撑单元(1)和固定单元(2),所述的支撑单元(1)设置于固定单元(2)上,所述的固定单元(2)呈带状,可将支撑单元(1)固定在人的头部颞骨区域用于在睡眠时支撑起头部保持面部向上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人睡眠时支撑人的头部,确保人的嘴巴朝上倾斜,避免睡眠时口水从嘴角流出,提高睡眠质量。

Posture corr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纠姿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纠姿器。
技术介绍
睡眠质量系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人在睡眠时,平躺的睡姿是医生推荐的最佳大众睡姿,但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平躺着睡眠,由于平躺的睡姿容易导致舌根下坠,阻塞呼吸,对于打鼾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不适合平躺的睡姿;另一方面,人们在睡眠时,会不经意的翻身而成侧躺的姿势睡眠,在侧躺时,人的面部基本与竖直面平行,此时人的嘴角的高度小于喉咙的高度,嘴巴中的口水会顺着口腔从嘴角流出,口水从嘴角流出后滴溅在枕头和床单上,时间长了会产生异喷水,影响睡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纠姿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在睡眠时由于睡姿不佳而导致口水从口中流出打湿枕头等的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纠姿器,包括支撑单元和固定单元,所述的支撑单元设置于固定单元上,所述的固定单元呈长条状,可将支撑单元固定在人的头部颞骨区域用于在睡眠时支撑起头部保持面部向上倾斜。本技术套在人头部的颞骨区域,人在睡眠时,对人头部予以支撑,使人的面部向上倾斜,人的嘴巴也向上倾斜,并且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侧身睡时的睡姿始终保持嘴巴向上倾斜,嘴巴中的口水会顺着口腔流向喉部并被吞咽,而不会顺着嘴角从嘴巴流出,避免口水打湿枕头或床单,保持睡眠的质量和床榻的清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单元包括基座和安装于基座上的支撑体,所述的固定单元与基座连接。本技术中的支撑单元由两部分构成,基座方便与固定单元连接,支撑体用于支撑人的头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体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上,所述的基座包括连接板和连接套,所述的连接套的一端与连接板相固定,所述的支撑体安放在连接套内。本技术中的支撑体通过连接套与基座可拆卸安装,便于对本技术进行清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基座上位于连接套两侧的部位对称的各开有一个通孔,所述的固定单元通过所述的通孔与基座连接。本技术通过在基座上开设通孔,方便支撑单元与固定单元的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板和连接套均采用柔性塑胶制成,所述的支撑体呈球形,所述的连接套的内径小于支撑体的直径。本技术中的支撑单元由柔性塑料制成,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连接套内径略小于支撑体的直径即可,即可确保支撑体可安放于连接套内,又不致于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支撑体从连接套内掉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板的截面为圆形,在连接板的边沿靠近连接套的一侧设置环形的凸起。本技术通过设置环形凸起,増大连接板的强度,防止其被固定件拉扯断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套内设置有垫片,所述的支撑体与垫片直接接触。本技术中的支撑体由于是球形,其导致基座与人头部的支撑为点状支撑,本技术通过设置垫片,増大本技术支撑人头部的面积,减小头部的压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另一种方案是:一种纠姿器,包括支撑单元和固定单元,所述的支撑单元用于与人头部接触的一端开有贯穿其两侧的通孔,所述的固定单元呈带状并穿过通,可将支撑单元固定在人的头部颞骨区域用于在睡眠时支撑起头部保持面部向上倾斜。本申请中的固定单元通过通孔穿过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可在固定单元上滑动,便于支撑单元位置的调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单元由硬质材质制成,在支撑单元用于与头部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可与人头部相配合的孤形凹陷,所述的凹陷内设置有软质隔垫。本技术中的支撑单元隔着软质隔垫支撑人的头部,进一步提高人的舒适度,设置孤形凹陷,便于软质隔垫的安放与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单元均设置在固定单元上,两个支撑单元分别可由固定单元固定在人头部两侧的颞骨区域。本技术的支撑单元设置两个,人在睡眠时无论朝着哪个方向翻身,均可由本技术支撑头部,可较好的防止睡眠时流口水。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人睡眠时支撑人的头部,确保人的嘴巴朝上倾斜,避免睡眠时口水从嘴角流出,提高睡眠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反映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支撑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反映本申请实施例1中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采用圆柱状支撑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反映本申请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反映本申请实施例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反映本申请实施例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反映本申请实施例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反映本申请实施例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反映本申请实施例8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反映本申请实施例8使用状态的俯视图。图11是反映本申请实施例8使用状态的右视图。图12是反映本申请实施例8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反映本申请实施例8平躺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撑单元;11、基座;111、连接板;112、连接套;113、通孔;114、凸起;12、支撑体;13、软质隔垫;14、孤形凹陷;3、夹具;4、塑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的纠姿器,包括一个支撑单元1和一个固定单元2,所述的支撑单元1设置于固定单元2上,所述的固定单元2呈长条状,可将支撑单元1固定在人的头部颞骨区域用于在睡眠时支撑起头部保持面部向上倾斜使人在侧身躺着时人体的矢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如图11所示,本技术中的锐角α最佳的数值为45度。在使用时,采用固定单元2将支撑单元1固定在头部的颞骨区域,人躺下睡眠时,支撑单元1远离人的头部的一端与枕头接触,支撑人头部的颞骨区域,使人在睡眠状态下面部向上倾斜,人的口部也向上倾斜,嘴巴中产生的唾液向喉咙处流动而被吞下,不会从人的口中流出,保证人在侧身睡眠时不会因为口水从口中流出而打湿枕头和床单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单元1包括基座11和安装于基座11上的支撑体12,所述的固定单元2与基座11连接;所述的支撑体12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11上,本实施例实现支撑体12与基座可拆卸地安装的具体结构是:所述的基座11包括连接板111和连接套112,所述的连接套112的一端与连接板111相固定,本实施例优选的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基座11,所述的支撑体12安放在连接套11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板111和连接套112均采用柔性塑胶制成,所述的支撑体12优选的采用空心的塑料球(如可采用乒乓球),所述的连接套112的内径略小于支撑体12的直径,在将支撑体12放置到连接套112内时,由于其柔性的特性,支撑体12放入连接套112时连接套112会发生形变,其开口被支撑体12撑大,从而将支撑体12放进连接套112内并被夹紧在连接套112内,所述的连接套112轴向的长度大于支撑体12的半径小于支撑体12有直径,本实施例优选的连接套112轴向的长度为支撑体12直径的3/4,如此支撑体12远离连接板111的一侧露出连接套112以外,使用时支撑体112直接与枕头接触。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体12的形状也可为圆柱状,支撑体12的直径与连接套112的内径相等,以保持支撑体12与连接套112间配合牢固,组装时先将连接套112如挽袖口一般向外翻,将支撑体12放置在连接套112的开口处,再将连接套112挽起的部分套在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纠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1)和固定单元(2),所述的支撑单元(1)设置于固定单元(2)上,所述的固定单元(2)呈带状,可将支撑单元(1)固定在人的头部颞骨区域用于在睡眠时支撑起头部保持面部向上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纠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1)和固定单元(2),所述的支撑单元(1)设置于固定单元(2)上,所述的固定单元(2)呈带状,可将支撑单元(1)固定在人的头部颞骨区域用于在睡眠时支撑起头部保持面部向上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单元(1)包括基座(11)和安装于基座(11)上的支撑体(12),所述的固定单元(2)与基座(1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纠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体(12)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11)上,所述的基座(11)包括连接板(111)和连接套(112),所述的连接套(112)的一端与连接板(111)相固定,所述的支撑体(12)安放在连接套(11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纠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1)上位于连接套(112)两侧的部位对称的各开有一个通孔(113),所述的固定单元(2)通过所述的通孔(113)与基座(1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纠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111)和连接套(112)均采用柔性塑胶制成,所述的支撑体(12)为呈球形,所述的连接套(112)的内径小于支撑体(12)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纠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111)的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生
申请(专利权)人:孙立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