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067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23
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比物质组成:嘧霉胺25.77%,聚羧酸盐类分散剂1.67%~5%,磺酸盐类和嵌段聚醚混合物类分散剂1.67%~5%,增稠剂0.1%~0.14%,硅酸镁铝0.5%~0.8%,防冻剂4%,消泡剂0.3%,余量为水;其制备工艺分别取上述质量比的物质,先将嘧霉胺原药原粉,磺酸盐类和嵌段聚醚的混合物类分散剂,聚羧酸盐类分散剂,混合加入反应釜,搅拌均匀后加入增稠剂,然后加入消泡剂和防冻剂,最后加入余量的水,用砂磨机磨1.5个小时,过滤即得嘧霉胺水悬浮剂。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具有很好的灭菌效果,还对环境友好,不会结块,使用方便,其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嘧霉胺又称甲基嘧啶胺、二甲嘧啶胺属苯氨基嘧啶类杀菌剂,对灰霉病有特效。其杀菌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并杀死病菌。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内吸和熏蒸作用,产品有20%、30%、37%、40%悬浮剂,20%、40%可湿性粉剂。根据嘧霉胺的理化性质,嘧霉胺是一种作用机理独特的高效杀菌剂,由于其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且性质稳定,适宜加工成悬浮剂。目前已经登记的嘧霉胺制剂中,悬浮剂有138个,占所有的登记嘧霉胺制剂总数的55.2%。现有技术的20%的嘧霉胺的水悬浮剂起泡性高,大于60ML;热储稳定性差,热储14天析水大于50%,冷藏前粘度2100mPa.s,冷藏后粘度3200mPa.s,因此为了改善20%的嘧霉胺的水悬浮剂的起泡性及稳定性,需要研究一种稳定配方的嘧霉胺水悬浮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及其制备工艺,制备方法简单,性能稳定,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比物质组成:嘧霉胺25.77%,聚羧酸盐类分散剂1.67%~5%,磺酸盐类和嵌段聚醚混合物类分散剂1.67%~5%,增稠剂0.1%~0.14%,硅酸镁铝0.5%~0.8%,防冻剂4%,消泡剂0.3%,余量为水。优选的:所述的增稠剂为硅酸镁铝,黄原胶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的防冻剂是乙二醇。优选的:所述的磷酸酯润湿剂主要成分为磺酸盐类和嵌段聚醚混合物。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分别取上述质量比的物质,先将嘧霉胺原药原粉,磷酸酯润湿剂,聚羧酸盐类分散剂,混合加入反应釜,搅拌均匀后加入增稠剂,搅拌均匀,然后将消泡剂和防冻剂加入其中,混合搅拌,最后加入余量的水,用砂磨机磨1.5个小时,至物料的悬浮粒径在4-6μm,过滤即得嘧霉胺水悬浮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不仅具有很好的灭菌效果,还对环境友好,不会结块,使用方便,其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改善了嘧霉胺水悬起泡性,起泡性低至为30ML,磨出水悬样品品相完美;将以上各组分按照最佳比例复配而成的增效助剂,应用于嘧霉胺复配水悬浮剂时,可使水悬浮剂的稳定性良好,提高了悬浮率。并具有调节功能,增效效果显著;热储稳定性良好,54℃热储14天后悬浮率在95%以上,热储14天不分层,冷藏前粘度600mPa.s冷藏后粘度610mPa.s;可使农药水悬浮剂真正实现耐热、耐寒、可生物降解、优质高效、绿色环保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嘧霉胺水悬浮剂的粒径分布均匀,平均95%粒径在5-7μm,分布比较平均,分散系数为1;以本专利技术助剂制备的农药水悬浮剂分散优,流动优,粒径合格,热储较为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聚羧酸盐类分散剂的分子结构式;图2为磺酸盐类分散剂的分子式;图3为嵌段聚醚混合物分散剂的分子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在附图中: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比物质组成:嘧霉胺25.77%,聚羧酸盐类分散剂1.67%~5%,磺酸盐类和嵌段聚醚混合物类分散剂1.67%~5%,增稠剂0.1%~0.14%,硅酸镁铝0.5%~0.8%,防冻剂4%,消泡剂0.3%,余量为水;所述的增稠剂为硅酸镁铝,黄原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防冻剂是乙二醇;所述的磷酸酯润湿剂主要成分为磺酸盐类和嵌段聚醚混合物。。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分别取上述质量比的物质,先将嘧霉胺原药原粉,磷酸酯润湿剂,聚羧酸盐类分散剂,混合加入反应釜,搅拌均匀后加入增稠剂,搅拌均匀,然后将消泡剂和防冻剂加入其中,混合搅拌,最后加入余量的水,用砂磨机磨1.5个小时,至物料的悬浮粒径在4-6μm,过滤即得嘧霉胺水悬浮剂。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型号为ZX-F556,由江苏凯元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它对悬浮体系中的离子,pH值以及温度等敏感程度小,分散稳定性高,不易出现沉降和絮凝。提高了固体颗粒的含量,显著降低分散体系粘度,在高固含量下具有较好流动性,降低了原料成本,减少设备磨损。原材料选择范围广,可选择不同种类的共聚单体,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可设计性强,易形成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作增稠剂,能够提高嘧霉胺水悬浮剂的分散性,从而增大水悬浮剂于作物表面的停留时间,杀菌效果显著。ZX-F556聚羧酸盐类分散剂的分子结构式见附图1;磷酸酯润湿剂型号为ZX-F516,其主要成分为磺酸盐类和嵌段聚醚混合物,由江苏凯元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磺酸盐类分散剂与嵌段聚醚混合物分散剂的比例分别是80%和20%。磺酸盐类分散剂的分子式见附图2,嵌段聚醚混合物分散剂的分子式见附图3。实施例1:取下列重量的物质:将计量的25.77%的嘧霉胺原药原粉,1.67%磷酸酯润湿剂,1.67%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合加入反应釜,搅拌均匀后加入称量好的0.1%增稠剂,搅拌均匀,然后将0.3%消泡剂和防冻剂4%加入其中,混合搅拌,最后加入余量的水,用砂磨机磨1.5个小时,过滤即得嘧霉胺水悬浮剂。对制备的高效嘧霉胺水悬浮剂进行黏度测定:仪器:NDJ-79型旋转式黏度计(江苏同君科技仪器有限公司);测试温度:室温;转子:2号转子,转速:6转/分;使用旋转式黏度计测得高效嘧霉胺复配水悬浮剂的粘度为500mPa.s。外观判定:包括颜色、物态、气味等。颜色一般为乳白色最佳,物态一般为粘稠的可流动性的悬浮液体。测定高效嘧霉胺复配水悬浮剂的外观合格。分散性及稀释稳定性测定:仪器:100mL量筒测试温度:室温;测量方法:于100mL具塞锥形量筒中,装入99.5L标准硬水,用注射器取0.5mL待测水悬浮剂样品,从距量筒水面5cm处滴入水中,观察其分散状况。按其善的好坏分为优、良、劣三级。优级:在水中呈云雾状自动分散无可见颗粒下沉。良级:在水中能白分右下下沉颗粒可慢慢分散成轻微摇动后分散。劣级:在水中不能自动分散,呈颗粒状成絮状下沉,经强烈摇动后才能分散。稀释液30倒置次后置于30+1℃的水中,静止h若无漂浮物下成沉淀则为合格。测定高效嘧霉胺复配水悬浮剂的分散为优。热贮稳定性测定:将待测水悬浮剂样品用安培瓶密封后放于54±2℃的烘箱中,静止热贮14天后取出,分别检测记录外观、流动性、分散性、径粒、有效含量、悬浮率等各项指标有无变化。若贮前与贮后相同或有轻微变化(其变化应在允许范围内),视热贮合格。其中,物理稳定性方面,若有油或沉淀析出为不合格,析水率以小于5%为合格。其结果相当于常温下贮藏两年,产品合格。测定高效嘧霉胺水悬浮剂的为热贮稳定性测定为合格。粒径的测定: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体系粒径,按照HG/T2467.5-2003进行低温储藏,按照HG/T2467.5-2003方法进行热储,测定冷储对粒径的影响,根据悬浮剂粒径的分布和变化来选择分散润湿剂。测定高效嘧霉胺复配水悬浮剂的粒径4.8μm。实施例2:取下列重量的物质:将计量的25.77%的嘧霉胺原药原粉,5%磷酸酯润湿剂,5%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合加入反应釜,搅拌均匀后加入称量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比物质组成:嘧霉胺25.77%,聚羧酸盐类分散剂1.67%~5% ,磷酸酯润湿剂1.67%~5%,增稠剂 0.1%~0.14%,硅酸镁铝 0.5%~0.8%,防冻剂4%,消泡剂0.3%,余量为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比物质组成:嘧霉胺25.77%,聚羧酸盐类分散剂1.67%~5%,磷酸酯润湿剂1.67%~5%,增稠剂0.1%~0.14%,硅酸镁铝0.5%~0.8%,防冻剂4%,消泡剂0.3%,余量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稠剂为硅酸镁铝,黄原胶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冻剂是乙二醇。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生张琦何华雄朱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