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79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摄像模组,所公开的摄像模组包括外壳、至少两个感光芯片、镜片组件和电路板,所述外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至少两个感光芯片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外壳固定在电路板上,所述外壳罩设在所述至少两个感光芯片上,所述外壳开设有与所述感光芯片一一对应的拍摄视窗,所述镜片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之内,且所述镜片组件与所述外壳固定相连,所述镜片组件覆盖在所有的所述感光芯片上,且所述镜片组件包括与所述感光芯片一一对应的配光区域,所述配光区域位于相对应的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拍摄视窗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终端设备。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的摄像头在终端设备的壳体内占据较大的空间的问题。

Camera module and termin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终端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为:当前的终端设备的拍摄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配置有至少两个摄像头。摄像头数量的增多,势必会导致终端设备的壳体内的空间越来越局促。如何减小摄像头在壳体内的占用空间,是当前终端设备的主要设计方向。目前的终端设备内,各摄像头的镜头安装在各自对应的镜头座上,然后镜头座固定在底座上,底座安装在电路板上,镜头包括镜头筒和固定在镜头筒内的镜片组件,从而实现各镜头与电路板上相应的感光芯片的配合。为了方便装配,相邻的两个镜头座以及相邻的两个镜头之间均留有间隙。上述结构会导致所有的摄像头的整体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目前的摄像头在终端设备的壳体内占据较大的空间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外壳、至少两个感光芯片、镜片组件和电路板,所述外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至少两个感光芯片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外壳固定在电路板上,所述外壳罩设在所述至少两个感光芯片上,所述外壳开设有与所述感光芯片一一对应的拍摄视窗,所述镜片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之内,且所述镜片组件与所述外壳固定相连,所述镜片组件覆盖在所有的所述感光芯片上,且所述镜片组件包括与所述感光芯片一一对应的配光区域,所述配光区域位于相对应的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拍摄视窗之间。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文所述的摄像模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摄像模组对现有的摄像模组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镜片组件固定在外壳内,外壳直接安装在电路板上,从而实现对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各个感光芯片的罩设,镜片组件覆盖在所有的感光芯片上,并通过相应的配光区域对感光芯片进行配光,最终使得摄像模组能够代替目前的终端设备上配置的至少两个摄像头。上述结构中,各感光芯片共用镜片组件和外壳,同时将现有技术中的镜头筒、镜头座和底座形成为一体式结构的外壳,这无疑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相邻的两个镜头之间需要留有安装间隙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摄像模组的占用空间。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外壳、110-拍摄视窗、120-定位部、200-感光芯片、300-镜片组件、400-电路板、500-支撑块、600-滤光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摄像模组,所公开的摄像模组包括外壳100、至少两个感光芯片200、镜片组件300和电路板400。外壳100为一体式结构件,外壳100固定在电路板400上。通常情况下,外壳100可以通过粘接固定或卡接固定的方式固定在电路板400上。感光芯片200为摄像模组的感光部件,感光芯片200能够感应光线进而实现取景拍摄。所述的至少两个感光芯片200安装在电路板400上。通常情况下,感光芯片200可以焊接或粘接在电路板400上。为了实现更稳定地安装,感光芯片200贴附在电路板400上,并与电路板400固定连接。外壳100罩设在所述的至少两个感光芯片200上,外壳100开设有与感光芯片200一一对应的拍摄视窗110,环境光线可以通过拍摄视窗110射入外壳100的内部,进而能够被感光芯片200感应。具体的,各感光芯片200可以通过相对应的拍摄视窗110进行光线的感应。外壳100的其它部位不透光,从而能够避免杂散光射入外壳100内而造成干扰。镜片组件300安装在外壳100之内,外壳100与镜片组件300固定相连。通常情况下,镜片组件30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叠置分布的镜片。具体的,各镜片可以通过粘接或卡接的方式与外壳100的内壁固定相连。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镜片组件300覆盖在所述的至少两个感光芯片200上,镜片组件300包括与感光芯片200一一对应的配光区域,配光区域位于相对应的感光芯片200与拍摄视窗110之间,从而对投射到感光芯片200上的光线进行配光。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各感光芯片200能够感应通过相对应的拍摄视窗110和配光区域的光线后进行取景拍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对现有的摄像模组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镜片组件300固定在外壳100内,外壳100直接安装在电路板400上,从而实现对安装在电路板400上的各个感光芯片200的罩设,镜片组件300覆盖在所有的感光芯片200上,并通过相应的配光区域对感光芯片200进行配光,最终使得摄像模组能够代替目前的终端设备上配置的至少两个摄像头。上述结构中,各感光芯片200共用镜片组件300和外壳100,同时将现有技术中的镜头筒、镜头座和底座形成为一体式结构的外壳100,这无疑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相邻的两个镜头之间需要留有安装间隙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摄像模组的占用空间。为了提高感光效果,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滤光片600,滤光片600通过支撑块500支撑于电路板400上,滤光片600位于感光芯片200与镜片组件300之间,感光芯片200位于电路板400与滤光片600之间。通常情况下,支撑块500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电路板400上。滤光片600可以与支撑块500固定连接。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外壳100的内壁可以设置有定位部120,滤光片600可以定位于支撑块500与定位部120之间,在外壳100固定在电路板400的过程中,定位部120可以与滤光片600背离支撑块500的一侧定位配合,从而实现与支撑块500配合以定位滤光片600。上述结构无疑能够提高对滤光片600安装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组装过程中滤光片600位置的保持。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定位部12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请再次参考图1,定位部120可以为环状定位片,环状定位片与滤光片600的边缘定位配合,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定位,进而能够使得滤光片600的受力较为均衡。具体的,滤光片600的数量可以与感光芯片200的数量相等,各感光芯片200与相对应的滤光片600相对设置。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滤光片6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滤光片600可以覆盖在各感光芯片200上,进而同时为各感光芯片200进行配光。此种情况下,滤光片600为面积较大的一块滤光结构件,能够减少安装工作量。为了提高支撑效果,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相邻的两个感光芯片200之间均可以设置有支撑块500,此种情况下,支撑块500还能起到隔离的作用,进而方便感光芯片200的安装,避免相互干扰。如上文所述,外壳10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通常情况下,外壳100可以为一体式注塑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包括至少两个感光芯片200,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至少两个感光芯片、镜片组件和电路板,所述外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至少两个感光芯片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外壳固定在电路板上,所述外壳罩设在所述至少两个感光芯片上,所述外壳开设有与所述感光芯片一一对应的拍摄视窗,所述镜片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之内,且所述镜片组件与所述外壳固定相连,所述镜片组件覆盖在所有的所述感光芯片上,且所述镜片组件包括与所述感光芯片一一对应的配光区域,所述配光区域位于相对应的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拍摄视窗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至少两个感光芯片、镜片组件和电路板,所述外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至少两个感光芯片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外壳固定在电路板上,所述外壳罩设在所述至少两个感光芯片上,所述外壳开设有与所述感光芯片一一对应的拍摄视窗,所述镜片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之内,且所述镜片组件与所述外壳固定相连,所述镜片组件覆盖在所有的所述感光芯片上,且所述镜片组件包括与所述感光芯片一一对应的配光区域,所述配光区域位于相对应的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拍摄视窗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通过支撑块支撑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镜片组件之间,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定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耀敏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