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巩德勇专利>正文

旋力刹车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68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力刹车片,特点是刹车片主体为螺旋状,其两端分别设有挂钩,一端挂钩为固定连接,一端挂钩为活动连接。刹车时,在螺旋状的切线方向施加一个力,以减小螺旋状刹车片的内径,通过刹车片的内径抱住刹车毂的摩擦面,从而实现刹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简单,使车辆的刹车过程变得轻便、稳定、可靠且低噪声、无污染。(*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刹车装置中的部件,尤其是一种旋力刹车片。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自行车、各种助力车的刹车片是通过闸把传递给刹车 片一个正压力作用于被制动的轮毂或轮圈上,以获得较大的摩擦力来实现刹 车目的,此种刹车片须加大正压力,即增大手握闸把的力,方能制动。而对 于力量较小的妇女、少年,由于握力不够而延长刹车距离造成危险,相反,由于刹车过猛造成刹车系统损坏,发生事故比比皆是;此外,由于刹车时产 生的噪声、摩擦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旋力刹车片,它 结构新颖、简单,可使车辆的刹车过程变得轻便、稳定、可靠且低噪声、无 污染。实现本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旋力刹车片,特点是刹车片主体为螺旋状,其两端分别设有挂钩, 一端挂钩为固定连接, 一端挂钩为活动连接。本技术结构新颖、简单,使车辆的刹车过程变得轻便、稳定、可靠。本技术还可用于轴类刹车毂的其它机械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l仰视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图3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l、图2,本技术主体2为螺旋状,其两端分别设有挂钩21、22,挂钩21为固定连接,挂钩22为活动连接。参阅图3、图4,为本技术使用在刹车装置上的一具体实例,刹车装 置包括外壳l、刹车片2、刹车毂3、后罩4、摇臂5、连接件6、注油螺塞7, 壳体l上固定设有钩座ll、支座16、销轴17;摇臂5呈L形、中部设有轴 孔、两端分别设有销孔52、 53、 54,摇臂5经轴孔铰接于销轴17;刹车片2 为螺旋状,其两端分别设有挂钩21、 22,挂钩21挂接于钩座11内,挂钩22 经连接件6与摇臂5上的销孔52铰接;后罩4套装于壳体1内并通过注油螺 塞7与壳体1固定,刹车毂3呈圆环状、位于刹车片2内并连接于车轴,壳 体l固定在车架上;连接件6由连接环61、吊环62、销轴63组成,连接环 61上设有上、下孔,吊环62呈倒L形并对称设置于连接环61两侧,吊环 62下部经销轴63与连接环61上孔铰接,吊环62上部卡装在刹车片2的挂 钩22上;连接环61下孔与摇臂5销孔52铰接;所述支座16上设有调节螺 钉15。使用时外壳l固定在车架上,刹车毂3经内螺纹31连接于车轴上,刹车拉线经调节螺钉15固定于摇臂5的销孔53上;刹车时,由闸把带动刹车 拉线使摇臂5绕销轴17逆时针转动,摇臂5的销孔52上的力通过连接环61、 吊环62、拉动刹车片2,使螺旋状刹车片2的内径减小,通过刹车片2的内 径抱住刹车毂3的摩擦面32,从而实现刹车的目的;刹车完成后,松开闸把 使刹车拉线作用于销孔53上的拉力释放,螺旋状刹车片2在弹力的作用下恢 复原状,刹车片2的内径脱离刹车毂3的摩擦面32、外径制约于外罩4上的 凸台41内,实现正常行驶;通过销孔54可调节摇臂5的力臂,以调节刹车 所需握力的大小。权利要求1. 一种旋力刹车片,其特征在于刹车片主体为螺旋状,其两端分别设有挂钩,一端挂钩为固定连接,一端挂钩为活动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旋力刹车片,特点是刹车片主体为螺旋状,其两端分别设有挂钩,一端挂钩为固定连接,一端挂钩为活动连接。刹车时,在螺旋状的切线方向施加一个力,以减小螺旋状刹车片的内径,通过刹车片的内径抱住刹车毂的摩擦面,从而实现刹车的目的。本技术结构新颖、简单,使车辆的刹车过程变得轻便、稳定、可靠且低噪声、无污染。文档编号F16D65/06GK201080978SQ20072007322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日专利技术者巩德勇 申请人:巩德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力刹车片,其特征在于刹车片主体为螺旋状,其两端分别设有挂钩,一端挂钩为固定连接,一端挂钩为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德勇
申请(专利权)人:巩德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