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风管防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269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风管防风装置,涉及防风设备技术领域。排风管防风装置转动件和遮挡部;转动件的一端与排风管的一侧连接,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排风管的另一侧连接,转动件的轴线与风机的轴线垂直设置,遮挡部能够绕转动件转动;转动件将遮挡部分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风机所产生的风力对第一连接部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大于风机所产生的风力对第二连接部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且第一连接部的质量小于第二连接部的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风口与室外之间连通,容易导致灰尘和小动物进行变电站内,对变电设备进行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遮挡部对通风口进行遮挡,且在风机风力的作用下使得遮挡部旋转,实现对排风管内的通风。

Exhaust duct windproof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风管防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风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排风管防风装置。
技术介绍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交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变电站内放置各种变压设备,在电压传输的过程中,变压器会发热,为保证变电站内的变电设备正常的运行,一般都会在变压站上设置通风管道,实现对变电站内气体的流通及实现变电站内变电设备的散热。通风是减少室内污染物浓度、防止易燃易爆气体积聚、保护人体呼吸系统的有效途径,设置通风管道,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适宜的工作环境。现有的排风系统通常包括安装于室内的排风管道、风机以及置于室外的末端排放口,实现变电站内部与外界的流通。但是正因为末端排放口置于室外,容易导致灰尘和小动物进入变电站内,甚至在台风天气,雨水吹进户内,会对变电站内的变电设备造成极大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风管防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末端排风口与室外之间连通,容易导致灰尘和小动物进行变电站内,对变电设备进行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排风管防风装置,包括转动件和遮挡部;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排风管的一侧连接,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排风管的另一侧连接,所述转动件的竖直方向轴线与风机的水平方向轴线垂直设置,所述遮挡部能够绕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转动件将遮挡部分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风机所产生的风力对第一连接部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大于风机所产生的风力对第二连接部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质量小于第二连接部的质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大于第一连接板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支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所述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连接,且至少一个所述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风机的一侧,所述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呈倾角设置,所述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倾角为α。进一步的,所述支板的数量为两个,另一个支板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且设置与第二连接板远离风机的一侧,另一个支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呈倾角设置。进一步的,两个支板沿第二连接板的竖直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纵截面的截面形状为扇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叉件和第二叉件;所述第一叉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靠近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叉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靠近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叉件与所述第二叉件呈倾角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排风管连接,用于限制遮挡部沿风机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排风管通过连接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遮挡部的外侧面与排风管的内侧面贴合设置。本技术提供的排风管防风装置,所述转动件的左端与排风管的左侧连接,所述转动件的右端与排风管的右侧连接,所述转动件的竖直方向的轴线与风机的水平方向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遮挡部的中部套接在转动件上,且能够绕转动件旋转;所述转动件将遮挡部分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在第一连接部的上方,风机所产生的风力对遮挡部的第一连接部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大于风机所产生的风力对遮挡部的第二连接部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当风机处于运转状态时,风力作用在第一连接部(即遮挡部上部)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大于风力作用在第二连接部(即遮挡部下部)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使得遮挡部能够绕顺时针旋转,实现对排风管的通风;当风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第二连接部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下部的位置,遮挡部无法转动,排风管处于正常的遮挡状态,实现对排风管的遮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排风管防风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风管防风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排风管防风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排风管防风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排风管防风装置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排风管防风装置的侧视图。图标:100-转动件;200-遮挡部;300-排风管;400-限位件;500-连接件;600-风机;201-第一连接部;202-第二连接部;203-支板;204-第一叉件;205-第二叉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风管防风装置,所述排风管防风装置包括转动件100和遮挡部200;所述转动件100的一端与排风管300的一侧连接,所述转动件100的另一端与排风管300的另一侧连接,所述转动件100的竖直方向的轴线与风机600的水平方向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遮挡部200能够绕所述转动件100转动;所述转动件100将遮挡部200分为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2,风机600所产生的风力对第一连接部201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大于风机600所产生的风力对第二连接部202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且所述第一连接部201的质量小于第二连接部202的质量。本技术提供的排风管防风装置,所述转动件100为转动杆,所述转动件100的左端与排风管300的左侧连接,所述转动件100的右端与排风管300的右侧连接,所述转动件100的轴线与风机600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遮挡部200的中部套接在转动件100上,且能够绕转动件100旋转;所述转动件100将遮挡部200分为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2,第一连接部201设在第一连接部201的上方,风机600所产生的风力对遮挡部200的第一连接部201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风管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件和遮挡部;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排风管的一侧连接,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排风管的另一侧连接,所述转动件的竖直方向轴线与风机的水平方向轴线垂直设置,所述遮挡部能够绕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转动件将遮挡部分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风机所产生的风力对第一连接部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大于风机所产生的风力对第二连接部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质量小于第二连接部的质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风管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件和遮挡部;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排风管的一侧连接,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排风管的另一侧连接,所述转动件的竖直方向轴线与风机的水平方向轴线垂直设置,所述遮挡部能够绕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转动件将遮挡部分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风机所产生的风力对第一连接部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大于风机所产生的风力对第二连接部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质量小于第二连接部的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管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大于第一连接板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管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支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所述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连接,且至少一个所述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风机的一侧,所述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呈倾角设置,所述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倾角为α。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演平胡良山张斌斌鄢雨候张健陈正龙陈慧聪刘延伟谢树泳周俊宏张焕燊韩金越傅龙伟刘晓洲李佳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