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船舶桅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168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船舶桅杆,涉及自动船舶技术领域,该自动船舶桅杆,包括底座、第一桅杆和第二桅杆,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第一桅杆固定连接在连接件内壁的侧面,所述第一桅杆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的固定轴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表面与蜗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桅杆固定连接在蜗轮的表面,且第二桅杆位于蜗轮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桅杆的底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壁与圆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件、蜗杆、液压推杆、螺杆和把手,解决了目前常见自动船舶的桅杆需要人工手动进行高度的调节,由于桅杆重量较重,导致不方便调节的问题。

An Automatic Ship Ma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船舶桅杆
本技术涉及船舶
,具体为一种自动船舶桅杆。
技术介绍
自动船舶是指利用发动机的动力使螺旋桨能够带动船运动,船舶是各种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工具总称,桅杆是船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用处也很多,比如悬挂帆以及旗帜、装设天线、装信号灯等用处,船舶在行驶过程中经常遇到桥梁,因此,桅杆的高度需要进行调节以便顺利通过。目前常见自动船舶的桅杆在进行高度调节时,需要人工手动进行调节,由于桅杆重量较重,从而不方便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船舶桅杆,解决了目前常见自动船舶的桅杆需要人工手动进行高度的调节,由于桅杆重量较重,导致不方便调节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船舶桅杆,包括底座、第一桅杆和第二桅杆,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第一桅杆固定连接在连接件内壁的侧面,所述第一桅杆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的固定轴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表面与蜗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桅杆固定连接在蜗轮的表面,且第二桅杆位于蜗轮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桅杆的底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壁与圆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圆杆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圆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蜗杆的顶部与圆槽内壁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圆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且齿条位于齿轮的背面,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右端与齿条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蜗轮的侧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与卡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桅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卡杆活动套接在固定杆的表面,所述第一桅杆的右侧与螺杆的左端活动连接,所述卡杆对应螺杆的位置处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壁与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而且,所述齿条靠近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壁活动连接的活动轴表面固定套接有滚轮,所述底座对应滚轮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滚轮的表面与滑槽的内壁活动连接。而且,所述把手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把手以螺杆的中心为阵列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而且,所述把手包括连接杆和握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螺杆的侧表面,所述握杆的左端与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而且,所述蜗轮表面齿牙所对应的弧心角为一百八十度。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自动船舶桅杆,通过设置连接件、蜗杆、液压推杆、螺杆和把手,转动把手,螺杆转动,卡杆向右运动,卡杆与卡槽分离,液压推杆伸长,齿条向右运动带动齿轮转动,圆杆和蜗杆便转动,从而带动蜗轮转动,第二桅杆绕着固定轴顺时针转动,当第二桅杆转动九十度时,第一桅杆和第二桅杆整体的高度便下降了,在通过桥梁时,只需转动把手并使液压推杆工作即可使船舶顺利通过桥梁,达到了方便调节桅杆高度的效果,解决了目前常见自动船舶的桅杆需要人工手动进行高度的调节,由于桅杆重量较重,导致不方便调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把手位置处右视图。图中:1-底座、2-第一桅杆、3-第二桅杆、4-连接件、5-凹槽、6-轴承、7-蜗轮、8-圆槽、9-圆杆、10-蜗杆、11-齿轮、12-齿条、13-液压推杆、14-卡槽、15-卡杆、16-固定杆、17-螺杆、18-螺纹槽、19-把手、1901-连接杆、1902-握杆、20-连接座、21-滚轮、22-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船舶桅杆,包括底座1、第一桅杆2和第二桅杆3,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4,第一桅杆2固定连接在连接件4内壁的侧面,第一桅杆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5,凹槽5内壁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的固定轴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6,轴承6的表面与蜗轮7的内壁固定连接,轴承6可以使蜗轮7转动更加稳定,第二桅杆3固定连接在蜗轮7的表面,且第二桅杆3位于蜗轮7的正上方,第一桅杆2的底部开设有圆槽8,圆槽8的内壁与圆杆9的表面活动连接,圆杆9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活动连接,圆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蜗杆10,蜗杆10与蜗轮7啮合,底座1对应圆杆9的位置处和圆槽8内壁的顶部对应蜗杆10的位置处均可镶嵌轴承,且两个轴承分别固定套接在圆杆9和蜗杆10的表面,蜗杆10的顶部与圆槽8内壁的顶部活动连接,圆杆9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齿轮11,齿轮11与齿条12啮合,且齿条12位于齿轮11的背面,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13,液压推杆13的供电方式为外部电源,液压推杆13的右端与齿条12的左端固定连接。蜗轮7的侧表面开设有卡槽14,卡槽14的内壁与卡杆15的表面活动连接,第一桅杆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6,卡杆15活动套接在固定杆16的表面,第一桅杆2的右侧与螺杆17的左端活动连接,第一桅杆2对应螺杆17的位置处可镶嵌轴承,轴承固定套接在螺杆17的表面,卡杆15对应螺杆17的位置处开设有螺纹槽18,螺纹槽18的内壁与螺杆17的表面螺纹连接,螺杆1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9,卡杆15可以增加一道保险,依靠液压推杆13自锁和卡杆15与卡槽14配合,相当于在蜗轮7的两侧均设置锁止结构,使第二桅杆3固定更加牢固。齿条12靠近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0,连接座20内壁活动连接的活动轴表面固定套接有滚轮21,底座1对应滚轮21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22,滚轮21的表面与滑槽22的内壁活动连接,滚轮21可以支撑齿条12并使齿条12运动更加稳定。把手19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把手19以螺杆17的中心为阵列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方便使用者转动螺杆17。把手19包括连接杆1901和握杆1902,连接杆1901固定连接在螺杆17的侧表面,握杆1902的左端与连接杆1901的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杆1901连接螺杆17和握杆1902,握杆1902主要用来握持,方便使用。蜗轮7表面齿牙所对应的弧心角为一百八十度。在使用时,转动把手19,螺杆17转动,固定杆16给卡杆15导向并使卡杆15不会转动,卡杆15向右运动,卡杆15与卡槽14分离,打开液压推杆13外部电源,液压推杆13伸长,齿条12向右运动带动齿轮11转动,圆杆9和蜗杆10便转动,从而带动蜗轮7转动,第二桅杆3绕着固定轴顺时针转动,当第二桅杆3转动九十度时,第一桅杆2和第二桅杆3整体的高度便下降了,在通过桥梁时,只需转动把手19并使液压推杆13工作即可使船舶顺利通过桥梁,达到了方便调节桅杆高度的效果,待船舶过了桥梁时,使液压推杆13带动齿条12向左运动,从而使得蜗轮7转动,第二桅杆3便逆时针转动,当第二桅杆3位于竖直面时,转动把手19使卡杆15运动至卡槽14的内部,从而将蜗轮7进行锁止,操作即完成,第二桅杆3的收起也较为方便,实用性较高。综上可得,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件4、蜗杆10、液压推杆13、螺杆17和把手19,解决了目前常见自动船舶的桅杆需要人工手动进行高度的调节,由于桅杆重量较重,导致不方便调节的问题。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船舶桅杆,包括底座(1)、第一桅杆(2)和第二桅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4),所述第一桅杆(2)固定连接在连接件(4)内壁的侧面,所述第一桅杆(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壁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的固定轴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6),所述轴承(6)的表面与蜗轮(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桅杆(3)固定连接在蜗轮(7)的表面,且第二桅杆(3)位于蜗轮(7)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桅杆(2)的底部开设有圆槽(8),所述圆槽(8)的内壁与圆杆(9)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圆杆(9)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圆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蜗杆(10),所述蜗杆(10)与蜗轮(7)啮合,所述蜗杆(10)的顶部与圆槽(8)内壁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圆杆(9)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齿轮(11),所述齿轮(11)与齿条(12)啮合,且齿条(12)位于齿轮(11)的背面,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13),所述液压推杆(13)的右端与齿条(12)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蜗轮(7)的侧表面开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的内壁与卡杆(15)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桅杆(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6),所述卡杆(15)活动套接在固定杆(16)的表面,所述第一桅杆(2)的右侧与螺杆(17)的左端活动连接,所述卡杆(15)对应螺杆(17)的位置处开设有螺纹槽(18),所述螺纹槽(18)的内壁与螺杆(17)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船舶桅杆,包括底座(1)、第一桅杆(2)和第二桅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4),所述第一桅杆(2)固定连接在连接件(4)内壁的侧面,所述第一桅杆(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壁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的固定轴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6),所述轴承(6)的表面与蜗轮(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桅杆(3)固定连接在蜗轮(7)的表面,且第二桅杆(3)位于蜗轮(7)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桅杆(2)的底部开设有圆槽(8),所述圆槽(8)的内壁与圆杆(9)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圆杆(9)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圆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蜗杆(10),所述蜗杆(10)与蜗轮(7)啮合,所述蜗杆(10)的顶部与圆槽(8)内壁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圆杆(9)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齿轮(11),所述齿轮(11)与齿条(12)啮合,且齿条(12)位于齿轮(11)的背面,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13),所述液压推杆(13)的右端与齿条(12)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蜗轮(7)的侧表面开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的内壁与卡杆(15)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桅杆(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强王雅涛李亮宽赵桂华张以贵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