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171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包括超声探头和激光发射器,所述超声探头包括探头和手柄,还包括固定环和套环,所述套环具有弹性,所述套环套设在探头上,所述套环的侧面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套环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固定环连接,所述激光发射器插装在固定环内。使用上述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通过激光显示出来的超声图像能够帮助医生进针,穿刺精准、简单,提高成功率和效率,达到良好的穿刺效果。

A Laser Emitter on an Ultrasound Guidanc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
技术介绍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软组织活检术,是确诊软组织肿物、甲状腺、腮腺肿物及其他浅表部位肿物性质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但是经超声定位的理想的穿刺角度经常在与水平线成30°-60°之间,即操作者要估计好角度,才能准确进针,穿刺成功,尤其是肿物较小时(如<1cm),精准的定位更为重要。进针的角度,大多数超声医生只是肉眼估计,但是通常会有较大的偏差由于进针角度不准确,经常要反复调整进针角度再重新进针,这样不仅降低了穿刺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而且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使得并发症的几率更大。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性能的进步和穿刺针具的改进以及操作医生经验的积累,超声引导下穿刺术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诊断技术,使得很多疾病特别是肿瘤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明确的诊断,为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治疗中治疗后的评价与随访提供了最重要的信息。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具有灵活、方便、盲区小的特点,适用于各种浅表病变的活检抽液、动脉静脉穿刺、神经阻滞等过程。具体做法是在超声的引导下,避开重要脏器及较大的血管神经,将穿刺针准确地穿入病变组织内进行治疗或通过吸出、切割出少量细胞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就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穿刺后还能立即对穿刺部位及穿刺路径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出血等现象,用最短的时间加以处理,避免引起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平面内穿刺法以其针道显示完整、穿刺精度高而成为大部分医师的首选。但是,平面内徒手穿刺要求穿刺时针道完全处于超声的扫描平面内,稍有偏斜针道就无法显示,医生需要不断调整穿刺针的位置,才能较好地显示针道,这给医生操作过程带来许多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穿刺的质量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能够在辅助医生调整、确定穿刺点以便进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效率,减轻病人痛苦,保证病人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包括超声探头和激光发射器,所述超声探头包括探头和手柄,还包括固定环和套环,所述套环具有弹性,所述套环套设在探头上,所述套环的侧面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套环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固定环连接,所述激光发射器插装在固定环内。在使用平面内穿刺法时用手持手柄用超声探头进行扫描,将套环套在探头上,打开激光发射器将超声波的图像显示出来,在显示过程中,可以相对于套环转动转轴,带动固定环内的激光发射器一起转动,调整激光发射器的角度以便将图像完整的显示出来。上述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激光显示出来的超声图像能够帮助医生进针,穿刺精准、简单,提高成功率和效率,达到良好的穿刺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插装在外管中,所述内管与外管滑动连接。由滑动连接的内管和外管组成的转轴,使转轴能够达到伸缩的效果。方便调整激光发射器的位置和发射角度。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的靠近内管的一端沿周向设有朝向圆心的限位块,所述内管的靠近外管的一端沿周向设有凸块,所述限位块的内径与内管的外径相同。当内管和外管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时,限位块能够阻挡凸块运动,用于防止外管从内管上脱落。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靠近固定环的一端上设有转动球,转动球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外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呈半球形,所述转动球与凹槽滑动连接。固定环能够在转动球上沿任意角度和方向转动,极大提高了激光发射器的自由度,更加方便调整激光发射的位置,便于更好地显示图像。进一步地,所述套环上设有贴片,所述贴片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手柄的轴向平行,所述转轴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通过转轴在贴片的滑槽上滑动,使激光发射器能够沿轴向滑动,让激光可远可近能够达到将范围扩大或缩小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贴片上还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探头的周向设置,并且垂直于第一滑槽,所述转轴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激光发射器能够绕探头的周向滑动,在探头用超声扫描时,可以滑动激光发射器以寻求合适的位置显示图像。进一步地,所述转轴通过滑动座与第一滑槽连接,所述转轴通过滑动座与第二滑槽连接,所述转轴设置在滑动座的一侧上,并与滑动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座的另一侧上设有滑动片,所述滑动座为铁磁性材料,所述滑动片为磁体,所述滑动片卡在第二滑槽内并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片具有向中间卷缩的弹性,所述第一滑槽的深度小于第二滑槽的深度,所述滑动座能够在第一滑槽中滑动。转轴可以通过滑动座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上滑动,在第二滑槽中滑动时,滑动座通过磁力贴在滑动片上,当滑动到两个滑槽交叉的地方时,由于第一滑槽的深度比第二滑槽浅,滑动座可以脱离滑动片进入第一滑槽中并滑动,从而达到转轴既能够轴向滑动,也能够周向滑动。在第二滑槽中,滑到拐弯的地方时,滑动片滑过弯曲处时,由于具有向内卷缩的弹力,在弹力作用下,转弯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紧贴在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的侧壁上沿轴向均匀、间隔地设有若干第一插槽,所述滑动座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插条,所述第一插条能够插入第一插槽中,所述滑动座内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插条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滑动座上设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旋钮相连接;所述第二滑槽的侧壁上沿轴向均匀、间隔地设有若干第二插槽,所述滑动座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插条,所述第二插条能够插入第二插槽中,所述滑动座内设有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一插条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滑动座上设有第二旋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旋钮相连接。转动第一旋钮,第一旋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能够带动第一齿条移动,第一齿条带动第一插条插入到第一插槽中或从第一插槽中退出。第二旋钮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旋钮相同,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中,分别能够通过旋转两个旋钮,将插条插入到插槽中,固定当前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贴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滑动座和滑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探头、110-手柄、200-固定环、210-激光发射器、300-转轴、320-外管、321-限位块、330-内管、331-凸块、340-转动球、400-套环、410-贴片、420-第一滑槽、421-第一插槽、430-第二滑槽、431-第二插槽、500-滑动座、510-第一插条、511-第一齿条、512-第一齿轮、520-第二插条、521-第二齿条、522-第二齿轮、530-滑动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包括超声探头和激光发射器,所述超声探头包括探头和手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环和套环,所述套环具有弹性,所述套环套设在探头上,所述套环的侧面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套环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固定环连接,所述激光发射器插装在固定环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包括超声探头和激光发射器,所述超声探头包括探头和手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环和套环,所述套环具有弹性,所述套环套设在探头上,所述套环的侧面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套环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固定环连接,所述激光发射器插装在固定环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插装在外管中,所述内管与外管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靠近内管的一端沿周向设有朝向圆心的限位块,所述内管的靠近外管的一端沿周向设有凸块,所述限位块的内径与内管的外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靠近固定环的一端上设有转动球,转动球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外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呈半球形,所述转动球与凹槽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上设有贴片,所述贴片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手柄的轴向设置,所述转轴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声引导装置上的激光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上还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建政李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