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血氧指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69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血氧指套,包括指套主体、二极管固定件一和二极管固定件二,所述指套主体两侧对称开有连接槽,且两个连接槽外侧均固定有二级管固定件挡板,所述二极管固定件一和二极管固定件二分别安装在两个连接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指套主体及二极管固定件分开,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接收二极管的传输线缆在二极管固定件一和二极管固定件二中走直线,简单明了,降低了传输线缆损伤的几率,在生产中便于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使用后清洁时,把指套主体及二极管固定件一和二极管固定件二分离,只翻转了指套主体,避免传统指套在翻转时拉扯到传输线缆、易损伤传输线缆的问题。

A New Kind of Blood Oxygen Finger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血氧指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血氧饱和度和脉率监测
,具体为一种新型的血氧指套。
技术介绍
血氧探头,全称为血氧饱和度探头(英文SpO2Sensor/SpO2Probe),是指将探头指套固定在病人指端,利用手指作为盛装血红蛋白的透明容器,使用波长660nm的红光和905nm或940nm的近红外光作为射入光源,测定通过组织床的光传导强度,来计算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通过SpO2监护,可以得到SpO2、脉率、脉搏波。应用于各种病人的血氧监护,通常另一端是接心电监护仪。传统的指套为一体式,指套主体及传感器固定件不能分离,传统的指套式血氧探头在生产时传感器传输线缆在指套内部经过4到8次的90°弯折,造成布线困难,易损伤线缆,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传统的指套式血氧探头使用后的清洁,在翻转指套的过程中同时会拉扯到传输线缆,造成传输线缆的损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血氧指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血氧指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血氧指套,包括指套主体、二极管固定件一和二极管固定件二,所述指套主体两侧对称开有连接槽,且两个连接槽外侧均固定有二级管固定件挡板,所述二极管固定件一和二极管固定件二分别安装在两个连接槽内,且二极管固定件一和二极管固定件二内分别安装有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接收二极管。优选的,所述二极管固定件一和二极管固定件二均由二极管安装壳和盖板组成,所述二极管安装壳顶部开有二极管安装槽,且发光二极管或光电接收二极管安装在二极管安装槽内,所述盖板与安装槽槽口卡接,所述二极管安装壳尾端开有穿线孔,且穿线孔与安装槽连通。优选的,所述指套主体两侧一端对称固定有引线块,且引线块内开有引线孔。优选的,所述指套主体内开有手指容腔,且手指容腔内壁上固定有软垫。优选的,所述引线块、安装槽和二级管固定件挡板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优选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接收二极管一端连接的传输线缆在二极管固定件一和二极管固定件二中走直线,且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接收二极管一端连接的传输线缆一端呈直线贯穿穿线孔与引线孔,并与心电监护仪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内宽与二极管固定件一和二极管固定件二的宽度一致。优选的,所述指套主体两端外侧开有按压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指套主体及二极管固定件分开,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接收二极管的传输线缆在二极管固定件一和二极管固定件二中走直线,简单明了,降低了传输线缆损伤的几率,在生产中便于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使用后清洁时,把指套主体及二极管固定件一和二极管固定件二分离,只翻转了指套主体,避免传统指套在翻转时拉扯到传输线缆、易损伤传输线缆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指套主体内开有手指容腔,且手指容腔内壁上固定有软垫,增加了使用舒适性,便于用户使用。3、本专利技术线块内开有引线孔,引线孔也可以做成开放式的,即在穿线孔顶部开槽,便于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接收二极管的传输线缆的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侧视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手指插入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二极管固定件一与指套主体走线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开放式引线孔的指套主体示意图。图中:1-指套主体;2-二极管固定件一;3-二极管固定件二;4-连接槽;5-二级管固定件挡板;6-发光二极管;7-光电接收二极管;8-二极管安装壳;9-盖板;10-穿线孔;11-引线块;12-引线孔;13-手指容腔;14-软垫;15-按压槽;16-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图示中一种新型的血氧指套,包括指套主体1、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主体1两侧对称开有连接槽4,且两个连接槽4外侧均固定有二级管固定件挡板5,所述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分别安装在两个连接槽4内,且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内分别安装有发光二极管6和光电接收二极管7,通过发光二极管6和光电接收二极管7实现对各种病人的血氧监护。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均由二极管安装壳8和盖板9组成,所述二极管安装壳8顶部开有二极管安装槽4,且发光二极管6或光电接收二极管7安装在二极管安装槽4内,所述盖板9与安装槽4槽口卡接,所述二极管安装壳8尾端开有穿线孔10,且穿线孔10与安装槽4连通。具体的实施方法:本产品为软硅胶材质,使用时套在手指上。生产指套式血氧探头时,从指套主体1两边布线方式相同,首先焊接发光二极管6和光电接收二极管7,把发光二极管6和光电接收二极管7分别收纳入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的连接槽4内,并在空隙处填充硅胶,用盖板9封闭安装槽4。使用时,把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分别拉回到指套主体1的安装槽4内,既可以实现对各种病人的血氧监护,在连接到配套的监护仪或其他设备后,病人手指插入本指套主体1内的手指容腔13内,发光二极管6发出的红光及红外光穿透带骨骼的人体组织,被光电接收二极管7接收,随着血液中氧气的变化,光电接收二极管7接收光并转换出的电压会随之变化,经过监护仪的运算分析,实时得出人体血氧饱和度及脉率,发光二极管6和光电接收二极管7的传输线缆在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中走直线,简单明了,降低了传输线缆损伤的几率,在生产中便于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使用后清洁时,把指套主体1及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分离,只翻转了指套主体1,避免传统指套在翻转时拉扯到传输线缆、易损伤传输线缆的问题。参阅图1-6,图示中指套主体1两侧一端对称固定有引线块11,且引线块11内开有引线孔12,便于传输线的安插连接。指套主体1内开有手指容腔13,且手指容腔13内壁上固定有软垫14,便于用户使用。引线块11、安装槽4和二级管固定件挡板5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发光二极管6和光电接收二极管7一端连接的传输线缆在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中走直线,且发光二极管6和光电接收二极管7一端连接的传输线缆一端呈直线贯穿穿线孔10与引线孔12,并与心电监护仪连接,走直线,简单明了,降低了传输线缆损伤的几率,在生产中便于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安装槽4的内宽与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的宽度一致,防止安装后出现晃动等。指套主体1两端外侧开有按压槽15,按压槽15便于用户拆卸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血氧指套,包括指套主体(1)、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主体(1)两侧对称开有连接槽(4),且两个连接槽(4)外侧均固定有二级管固定件挡板(5),所述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分别安装在两个连接槽(4)内,且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内分别安装有发光二极管(6)和光电接收二极管(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血氧指套,包括指套主体(1)、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主体(1)两侧对称开有连接槽(4),且两个连接槽(4)外侧均固定有二级管固定件挡板(5),所述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分别安装在两个连接槽(4)内,且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内分别安装有发光二极管(6)和光电接收二极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血氧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固定件一(2)和二极管固定件二(3)均由二极管安装壳(8)和盖板(9)组成,所述二极管安装壳(8)顶部开有二极管安装槽(4),且发光二极管(6)或光电接收二极管(7)安装在二极管安装槽(4)内,所述盖板(9)与安装槽(4)槽口卡接,所述二极管安装壳(8)尾端开有穿线孔(10),且穿线孔(10)与安装槽(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血氧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主体(1)两侧一端对称固定有引线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燕雪汪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普凌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