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售饭机的稀饭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17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售饭机的稀饭桶,包括:桶体,其底部边缘处设置有出饭口;与桶体相配合的盖体;设置于所述桶体内部,且一端贯穿所述盖体,以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搅拌组件,进而对稀饭出饭时的浓稠状态进行调整的搅拌组件;其中,在桶体内部与出饭口相对应的位置上方,设置有贯穿盖体并与气动机构的动力传动轴连接,以对出饭口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封堵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售饭机的稀饭桶,其能够结合结构的设计,使得每次出饭过程都对饭桶进行搅拌工作,以使其出饭的浓稠度可调整,均一性较好,且通过搅拌组件与封堵组件的配合,可实现自动出饭,进而使得其可与自动售菜机相配合,实现机械化售卖。

Porridge bucket for automatic rice ve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自动售饭机的稀饭桶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食品销售情况下使用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在食堂或人口流动较多情况下的用于自动售菜机的稀饭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型食堂为了满足其销售的需要,通常需要开设多个售卖窗口,以实现在用餐高峰期客人的用餐需要,其带来的问题是因其打菜及打饭是靠人工,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工作人员打饭、添饭,或者是食用人员自助打饭,对于打的饭是干饭而言,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执行,但如果是稀饭的话,只能采用工作人员操作,其原因在于稀饭如果过热,对于人流较大的位置,容易造成碰撞翻倒,污染环境,对其它人员造成损伤,同时多数食用人员在打饭时,都是直接从桶底部进行,导致前期打饭的人员饭较干,而后面的人员就会非常稀无人食用,造成浪费;而采用工人的人工操作,其每次打的饭量无法实现量化,均匀度和一致性不好,而有的操作人员为了使其打的稀饭浓稠度符合要求,通常会在底部打一勺子较干的饭后加一勺表面的米汤,使其性状得到改善,但却浪费了操作时间,而使用自动售菜机进行自动销售稀饭,又缺乏与稀饭相配合以实现自动出饭以保证其浓稠度均一的稀饭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售饭机的稀饭桶,其能够结合结构的设计,使得每次出饭过程都对饭桶进行搅拌工作,以使其出饭的浓稠度可调整,均一性较好,且通过搅拌组件与封堵组件的配合,可实现自动出饭,进而使得其可与自动售菜机相配合,实现机械化售卖。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售饭机的稀饭桶,包括:桶体,其底部边缘处设置有出饭口;与桶体相配合的盖体;设置于所述桶体内部,且一端贯穿所述盖体,以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搅拌组件,进而对稀饭出饭时的浓稠状态进行调整的搅拌组件;其中,在桶体内部与出饭口相对应的位置上方,设置有贯穿盖体并与气动机构的动力传动轴连接,以对出饭口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封堵组件。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轴以及设置在其上的至少三层搅拌机构;其中,位于底层的搅拌机构与桶体底部具有预定间隙,且各层搅拌机构均被配置为至少具有两个搅拌叶片。优选的是,其中,各层搅拌机构被配置为呈错开的预定角度进行分布。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封堵组件包括:与气动机构的动力传动轴连接的活塞杆;设置在活塞杆自由端的堵头;其中,所述堵头在朝向出饭口的一端套设有硅胶密封层。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封堵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盖体内侧壁并与活塞杆相配合的导向管套;其中,所述导向管套内部设置有与活塞杆相配合的弹性元件,且所述导向管套通过相配合的连接件与桶体侧壁连接。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封堵组件还包括:与导向管套相配合的限位管套;一端套设在限位管套内,另一端并与堵头连接的定位杆;其中,所述导向管套在朝向限位套管的一侧设置有纵向分布的开口,所述导向管套与活塞杆通过穿过开口的连接部进而连接,以在活塞杆上下运动时进行导向。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硅胶密封层通过相配合的圆形固定片进而固定在堵头底部;其中,所述固定片在朝向出饭方向上设置有呈倒八字分布的叉棒。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桶体底部在与出饭口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量杯;其中,所述量杯内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过滤机构,且所述量杯在与出饭方向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无孔的环形围板。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伸入桶体内部以对桶内稀饭容量进行检测的物位传感器,所述物位传感器被配置为与自动售饭机的控制器通信连接。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桶体底部设置有多个便于推行的万向滚轮;所述桶体的外侧壁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桶体被配置为双层结构,以在层与层的结构之间限定容纳保温层的腔体。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技术能够结合结构的设计,使得每次出饭过程都对饭桶进行搅拌工作,以使其出饭的浓稠度可调整,均一性较好,且通过搅拌组件与封堵组件的配合,可实现自动出饭,进而使得其可与自动售菜机相配合,实现机械化售卖,节约时间和人工。其二,本技术结构稀饭沉淀后的性状设计了相配的搅拌组件,使得其每次出饭过程中,都能对桶内各部分的稀饭进行搅拌工作,以使其出饭的浓稠度具有一致性,节约时间,且不造成浪费。其三,本技术根据稀饭沉淀后的性状设计了与封堵组件相配合的导引管套及限位管套,使得其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得到保证,每次封堵都能准确落入出饭口,同时保证每份饭量均匀量等,产品结构的稳定性更为优异。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稀饭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稀饭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稀饭桶的截面透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自动售饭机的稀饭桶实现形式,其中包括:桶体1,其用于盛装待出售的稀饭,其底部边缘处设置有出饭口,其用于使饭通过出饭口与外部结构或饭盘、碗连接;与桶体相配合的盖体2,其用于对桶体内部进行封装,进而对内部所容纳的稀饭进行封闭,防止外界对其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以提供其它部件的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桶体内部,且一端贯穿所述盖体,以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搅拌组件3,进而对稀饭出饭时的浓稠状态进行调整的搅拌组件,其用于通过动力机构如电机的转动输出,使得搅拌组件伴随转动,以使稀饭可以一起转动,进而使得其稀饭可顺利通过出饭口落入其它设备或饭盘中,同时使得稀饭的浓稠度可调整;其中,在桶体内部与出饭口相对应的位置上方,设置有贯穿盖体并与气动机构的动力传动轴连接,以对出饭口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封堵组件4,其用于通过气动组件的往复运动,使得出饭口的工作状态可以不断的切换,以实现根据需要将稀饭释放出的效果。采用这种方案的稀饭桶,其工作方式是当封堵组件在气动机构的作用下抬起时,搅拌组件旋转一圈或两圈,将饭的浓稠度进行调整后,推送至出饭口,使其顺利从出饭口释出,并在落出定量稀饭时,通过气动机构对出饭口进行封堵,实现自动出饭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有桶体底部的两个旋转叶片对桶体底部的饭进行推送,以保证其出饭质量和稳定性,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机械化程度高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技术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轴以及设置在其上的至少三层搅拌机构5,其用于稀饭桶的各层位置相配合,对其进行搅拌,以使其在出饭时的浓稠度可调整,且具有一致性;其中,位于底层的搅拌机构与桶体底部具有预定间隙,其防止在旋转搅拌过程中对桶体底部造成的损伤,且各层搅拌机构均被配置为至少具有两个搅拌叶片6,其用于使得其与稀饭桶中的任意饭量相配合,搅拌效果更好。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利于机械化操作,稀饭出饭量和性状可控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自动售饭机的稀饭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其底部边缘处设置有出饭口;与桶体相配合的盖体;设置于所述桶体内部,且一端贯穿所述盖体,以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搅拌组件,进而对稀饭出饭时的浓稠状态进行调整的搅拌组件;其中,在桶体内部与出饭口相对应的位置上方,设置有贯穿盖体并与气动机构的动力传动轴连接,以对出饭口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封堵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动售饭机的稀饭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其底部边缘处设置有出饭口;与桶体相配合的盖体;设置于所述桶体内部,且一端贯穿所述盖体,以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搅拌组件,进而对稀饭出饭时的浓稠状态进行调整的搅拌组件;其中,在桶体内部与出饭口相对应的位置上方,设置有贯穿盖体并与气动机构的动力传动轴连接,以对出饭口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封堵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售饭机的稀饭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轴以及设置在其上的至少三层搅拌机构;其中,位于底层的搅拌机构与桶体底部具有预定间隙,且各层搅拌机构均被配置为至少具有两个搅拌叶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售饭机的稀饭桶,其特征在于,各层搅拌机构被配置为呈错开的预定角度进行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售饭机的稀饭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包括:与气动机构的动力传动轴连接的活塞杆;设置在活塞杆自由端的堵头;其中,所述堵头在朝向出饭口的一端套设有硅胶密封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动售饭机的稀饭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盖体内侧壁并与活塞杆相配合的导向管套;其中,所述导向管套内部设置有与活塞杆相配合的弹性元件,且所述导向管套通过相配合的连接件与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光军周怡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昆虹厚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