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正平专利>正文

一种医学影片观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1140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学影片观看装置。包括底座、支撑座、支撑立柱、支撑圆环、固定支撑杆、旋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的上部设有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的中心设有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顶部设有支撑块,支撑立柱的外围设有支撑圆环,支撑立柱的一侧设有固定支撑杆;所述的支撑圆环的外侧套接有套环,套环的外侧设有旋转板;所述的支撑块的一侧设有支撑横杆,支撑横杆的端部设有滑杆;滑杆的外侧设有放大镜,放大镜右侧设有套筒,套筒的右侧设有螺栓固定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医学影片观看装置。

A Medical Film Watc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学影片观看装置
本技术属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医学影片观看装置。
技术介绍
医学影像技术是指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一种医疗技术。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用影像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医学影像胶片成为了现代医学影像设备检查时常用的耗材之一,为临床检查提供了强而有效的科学诊断依据。目前,医学影像胶片的种类有很多,其中较为常用的几种分别是感蓝胶片、感绿胶片、CT胶片和激光成像胶片。医学影像胶片在观片时通常需要将医学影像胶片放置在医学影像胶片观察灯箱内进行观看。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存放医学影像胶片的装置一般为专用的胶片存放袋,相应胶片存放袋内一般均存放有多张医学影像胶片,多张医学影像胶片一般则为相互堆叠的存放在一起,此种存放医学影像胶片的做法虽然使用广泛,但其确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说,多张医学影像胶片相互堆叠,时间过得越久,相邻的两医学影像胶片之间则越容易发生粘黏,继而使得造成医学影像胶片上所显示的影像会变得模糊不清,使得不便于后期的复诊比对。同时,在观察医学影像胶片时,需要手拿相应医学影像胶片至相应发光装置前方,一张胶片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观察,时间一长医生则较容易引起手酸,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种医学影片观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学影片观看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座2、支撑立柱3、支撑圆环4、固定支撑杆5、旋转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的上部设有支撑座2;所述的支撑座2的中心设有支撑立柱3,支撑立柱3固定在支撑座2的上部,支撑立柱3的顶部设有支撑块301,支撑立柱3的外围设有支撑圆环4,支撑立柱3的一侧设有固定支撑杆5,固定支撑杆5的顶部与支撑块301固定,固定支撑杆5的底部与支撑座2的上表面固定,固定支撑杆5与支撑圆环4注塑为一体;所述的支撑圆环4的外侧套接有套环7,套环7的外侧设有旋转板6;所述的支撑块301的一侧设有支撑横杆8,支撑横杆8与支撑块301注塑为一体,支撑横杆8的端部设有滑杆9;滑杆9的外侧设有放大镜10,放大镜10右侧设有套筒1001,套筒1001套接在滑杆9的外侧,套筒1001的右侧设有螺栓固定销11;所述的支撑座2的上部设有第一发光二极管13,第一发光二极管13的一侧设有开关14;所述的支撑块301的下侧设有第二发光二极管12,第一发光二极管13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2均与开关14电性连接;所述的底座1的底部设有电源接头17,电源接头17的线路贯穿支撑立柱3、支撑块301、支撑座2与第一发光二极管13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2电性连接。所述的旋转板6的上部设有胶片信息标签16,旋转板6内部设有移动卡槽601,移动卡槽601的背部设有挡光板6012,挡光板6012的背部设有螺旋杆15,螺旋杆15与挡光板6012背部设有的固定支座6011转动连接,移动卡槽601的背部设有移动支座6010,移动支座6010与移动卡槽601为一体设置,移动支座6010的内部设有与螺旋杆15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挡光板6012上设有滑动槽6013,移动支座6010可在滑动槽6013内滑动,移动卡槽601以及移动支座6010在旋转板6的两侧对称设置,螺旋杆15在旋转板6的中心线两侧螺纹旋转方向相反。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本技术设有的旋转板6可实现胶片的快速切换,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第二、本技术设有的螺旋杆15可实现对不同尺寸胶片的固定,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A-A面的剖面示意图。图中:包括底座1、支撑座2、支撑立柱3、支撑块301、支撑圆环4、固定支撑杆5、旋转板6、移动卡槽601、移动支座6010、固定支座6011、挡光板6012、动槽6013、套环7、支撑横杆8、滑杆9、放大镜10、套筒1001、螺栓固定销11、第二发光二极管12、第一发光二极管13、开关14、螺旋杆15、胶片信息标签16、电源接头1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及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一种医学影片观看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座2、支撑立柱3、支撑圆环4、固定支撑杆5、旋转板6,所述的底座1的上部设有支撑座2;所述的支撑座2的中心设有支撑立柱3,支撑立柱3固定在支撑座2的上部,支撑立柱3的顶部设有支撑块301,支撑立柱3的外围设有支撑圆环4,支撑立柱3的一侧设有固定支撑杆5,固定支撑杆5的顶部与支撑块301固定,固定支撑杆5的底部与支撑座2的上表面固定,固定支撑杆5与支撑圆环4注塑为一体;所述的支撑圆环4的外侧套接有套环7,套环7的外侧设有旋转板6,在外力作用下旋转板6通过支撑圆环4以及套环7的配合可绕支撑立柱3转动;所述的支撑块301的一侧设有支撑横杆8,支撑横杆8与支撑块301注塑为一体,支撑横杆8的端部设有滑杆9;滑杆9的外侧设有放大镜10,放大镜10右侧设有套筒1001,套筒1001套接在滑杆9的外侧,套筒1001的右侧设有螺栓固定销11,螺栓固定销11可将放大镜10固定在指定的位置便于医生仔细观察;所述的支撑座2的上部设有第一发光二极管13,第一发光二极管13的一侧设有开关14;所述的支撑块301的下侧设有第二发光二极管12,第一发光二极管13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2均与开关14电性连接;所述的底座1的底部设有电源接头17,电源接头17的线路贯穿支撑立柱3、支撑块301、支撑座2与第一发光二极管13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2电性连接。所述的旋转板6的上部设有胶片信息标签16,胶片信息标签16可以使得医生很容易就能找到所需要的胶片,旋转板6内部设有移动卡槽601,移动卡槽601的背部设有挡光板6012,挡光板6012可以防止光照四散,挡光板6012的背部设有螺旋杆15,螺旋杆15远离支撑立柱3的一侧设有旋转头,旋转头上设有摩擦纹,螺旋杆15与挡光板6012背部设有的固定支座6011转动连接,移动卡槽601的背部设有移动支座6010,移动支座6010与移动卡槽601为一体设置,移动支座6010的内部设有与螺旋杆15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挡光板6012上设有滑动槽6013,移动支座6010可在滑动槽6013内滑动,移动卡槽601以及移动支座6010在旋转板6的两侧对称设置,螺旋杆15在旋转板6的中心线两侧螺纹旋转方向相反。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胶片的相关信息写在胶片信息标签16上,然后按照相关信息将胶片放到旋转板6内的移动卡槽601内,医生在看胶片时只需转动旋转板6到支撑横杆8的下面,打开开关14就可对其进行观察,由于固定支撑杆5的存在可将观察后的胶片与尚未观察过的胶片隔开,方便了医生进行观察。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指示的方位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学影片观看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座(2)、支撑立柱(3)、支撑圆环(4)、固定支撑杆(5)、旋转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的上部设有支撑座(2);所述的支撑座(2)的中心设有支撑立柱(3),支撑立柱(3)固定在支撑座(2)的上部,支撑立柱(3)的顶部设有支撑块(301),支撑立柱(3)的外围设有支撑圆环(4),支撑立柱(3)的一侧设有固定支撑杆(5),固定支撑杆(5)的顶部与支撑块(301)固定,固定支撑杆(5)的底部与支撑座(2)的上表面固定,固定支撑杆(5)与支撑圆环(4)注塑为一体;所述的支撑圆环(4)的外侧套接有套环(7),套环(7)的外侧设有旋转板(6);所述的支撑块(301)的一侧设有支撑横杆(8),支撑横杆(8)与支撑块(301)注塑为一体,支撑横杆(8)的端部设有滑杆(9);滑杆(9)的外侧设有放大镜(10),放大镜(10)右侧设有套筒(1001),套筒(1001)套接在滑杆(9)的外侧,套筒(1001)的右侧设有螺栓固定销(11);所述的支撑座(2)的上部设有第一发光二极管(13),第一发光二极管(13)的一侧设有开关(14);所述的支撑块(301)的下侧设有第二发光二极管(12),第一发光二极管(13)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2)均与开关(14)电性连接;所述的底座(1)的底部设有电源接头(17),电源接头(17)的线路贯穿支撑立柱(3)、支撑块(301)、支撑座(2)与第一发光二极管(13)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2)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影片观看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座(2)、支撑立柱(3)、支撑圆环(4)、固定支撑杆(5)、旋转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的上部设有支撑座(2);所述的支撑座(2)的中心设有支撑立柱(3),支撑立柱(3)固定在支撑座(2)的上部,支撑立柱(3)的顶部设有支撑块(301),支撑立柱(3)的外围设有支撑圆环(4),支撑立柱(3)的一侧设有固定支撑杆(5),固定支撑杆(5)的顶部与支撑块(301)固定,固定支撑杆(5)的底部与支撑座(2)的上表面固定,固定支撑杆(5)与支撑圆环(4)注塑为一体;所述的支撑圆环(4)的外侧套接有套环(7),套环(7)的外侧设有旋转板(6);所述的支撑块(301)的一侧设有支撑横杆(8),支撑横杆(8)与支撑块(301)注塑为一体,支撑横杆(8)的端部设有滑杆(9);滑杆(9)的外侧设有放大镜(10),放大镜(10)右侧设有套筒(1001),套筒(1001)套接在滑杆(9)的外侧,套筒(1001)的右侧设有螺栓固定销(11);所述的支撑座(2)的上部设有第一发光二极管(13),第一发光二极管(13)的一侧设有开关(14);所述的支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何正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