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输送管以及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942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土木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管以及管组。混凝土输送管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出口端的管径小于入口端的管径。管壁包括外管壁和内管壁,内管壁包括多段,每一段内管壁均连接于外管壁。设置在混凝土输送管的出口端的内管壁为第一段内管壁,设置在混凝土输送管的入口端的内管壁为第二段内管壁,第一段内管壁的耐磨性大于第二段内管壁的耐磨性。通过将混凝土输送管的出口端的内管壁的耐磨性选择设置为大于混凝土输送管入口端的内管壁的耐磨性,不仅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输送管道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而且节约成本。

Concrete Pipeline and Pipe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输送管以及管组
本技术涉及土木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管以及管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混凝土输送时,因为输送设备出口口径不同、输送压力要求,在混凝土输送管道系统中都会用到变径管。变径管是指将直径不同的管段按顺序串联连接起来的管道。变径管的一端口径大,一端口径小,管道的形状大致成锥体状。变径管在混凝土输送管道系统经常用在输送泵出口不远位置,大口径端作为输送入口,小口径端作为出口。但是,目前常见的用于混凝土输送的变径管经常由于磨损严重,导致整个变径管报废。严重降低了混凝土输送管道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混凝土输送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管以及管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输送管,混凝土输送管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出口端的管径小于入口端的管径;混凝土输送管的壁体包括外管壁和内管壁,内管壁包括多段,每一段内管壁均连接于外管壁;设置在混凝土输送管的出口端的内管壁为第一段内管壁,设置在混凝土输送管的入口端的内管壁为第二段内管壁,第一段内管壁的耐磨性大于第二段内管壁的耐磨性。技术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目前常用于混凝土输送的变径管,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变径管的小口径端容易出现磨损破坏,从而导致整个变径管报废,降低了整个混凝土输送管的使用寿命。而变径管的小口径一端之所以容易磨损,是因为,一般在混凝土输送时,混凝土从大口径端进入混凝土输送管道,由于管道有变径趋势,使得压力由入口到出口逐步增大,当混凝土在管道内输送至小口径端,输出时,此时,管内增大的压力作用于小口径端,使得小口径端承受了远远大于大口径端的压力,因此,整个混凝土输送管的报废总是从小口径端开始,从而导致整个混凝土输送管报废。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管,通过将混凝土输送管的内壁设置为多段,并将混凝土输送管的出口端的内管壁的耐磨性选择设置为大于入口端的内管壁的耐磨性,从而提高混凝土输送管的使用寿命。由于,混凝土在输送的过程中,混凝土在管体内移动,混凝土直接接触输送管的内管壁,因此,整个混凝土输送管的报废从混凝土的内管壁开始。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输送管,通过将混凝土输送管的出口端的内管壁的耐磨性选择设置为大于混凝土输送管入口端的内管壁的耐磨性,不仅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输送管道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而且节约成本。进一步可选地,设置在第一段内管壁和第二段内管壁之间的多段内管壁的耐磨性均小于第一段内管壁的耐磨性,且大于第二段内管壁的耐磨性。通过将上述的设置在第一段内管壁和第二段内管壁之间的多段内管壁的耐磨性均小于第一段内管壁的耐磨性,且大于第二段内管壁的耐磨性。从而不仅能够起到提高整个混凝土输送管的使用寿命的作用,而且能够进一步地节约成本。进一步可选地,从混凝土输送管的入口端向出口端,设置在第一段内管壁和第二段内管壁之间的多段内管壁的耐磨性逐渐增大。通过将上述的设置在第一段内管壁和第二段内管壁之间的多段内管壁的耐磨性逐渐增大,能够很好地适应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从混凝土输送管的入口端向出口端,混凝土输送管内压力逐渐增大的趋势,进而更加合理地满足不同段的内管壁对于磨损强度的要求,不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整个混凝土输送管的使用寿命,而且成本较低。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段内管壁的厚度大于第二段内管壁的厚度。通过将上述的第一段内管壁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第二段内管壁的厚度,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段内管壁的耐磨性,从而提供整个混凝土输送管道的使用寿命。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段内管壁的材质的硬度高于第二段内管壁的材质的硬度。通过将上述的第一段内管壁的硬度设置为大于第二段内管壁的硬度,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段内管壁的耐磨性,从而提供整个混凝土输送管道的使用寿命。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段内管壁的材质为高铬铸铁;第二段内管壁的材质为合金钢。通过将上述的第一段内管壁的材质选择为高铬铸铁,由于高铬铸铁具有很高的耐磨性,其耐磨性远远大于合金钢的耐磨性,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段内管壁的耐磨性,从而提供整个混凝土输送管道的使用寿命。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多段内管壁分别通过粘接剂固定连接于外管壁。通过采用粘接剂将多段内管壁分别固定连接于外管壁,使得每一段的内管壁均能够单独地受到管体内运输的混凝土的冲击磨损,当某一段内管壁破损时,可以单独地对该段内管壁进行替换,避免整个混凝土输送管的报废。采用粘接剂粘接的方法,便于连接,便于修复。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粘接剂为水硬性胶凝材料。粘接剂选择为水硬性胶凝材料,能够更好地适应混凝土输送的环境,更好地发挥粘接的作用。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输送管组,该混凝土输送管组包括多段如上述的混凝土输送管;以及连接件,连接件连接于每相邻的两段混凝土输送管之间。该混凝土输送管组采用连接件将多段上述的混凝土输送管连接在一起,方便组装和维护。当某一段混凝土管道损坏后,也可以对该段混凝土管道进行替换,而不会导致整个混凝土输送管组的整体报废,能够节约成本,延长整个混凝土输送管组的使用寿命。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件为法兰,法兰连接于混凝土输送管的出口端与相邻的混凝土输送管的入口端处。采用法兰将多段混凝土输送管连接在一起,连接方便,便于组装和拆卸,且法兰连接可靠,使得整个混凝土输送管组的结构稳定性好。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法兰与混凝土输送管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衬套。通过在法兰与混凝土输送管的外壁之间设置衬套,避免了法兰接触混凝土输送管时造成的局部压力过大,而对混凝土管道的损坏,有利于提高整个混凝土输送管组的使用寿命。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衬套由高铬铸铁制成。高铬铸铁制成的衬套的耐磨性好,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从而不仅进一步地降低了法兰与混凝土输送管之间的磨损,进一步地提高了整个混凝土输送管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Ⅱ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输送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Ⅳ处的放大图。图标:100-混凝土输送管;101-入口端;102-出口端;110-外管壁;120-内管壁;121-第一段内管壁;122-第二段内管壁;130-粘接剂;200-混凝土输送管组;210-连接件;220-衬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输送管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出口端的管径小于所述入口端的管径;所述混凝土输送管的壁体包括外管壁和内管壁,所述内管壁包括多段,每一段所述内管壁均连接于所述外管壁;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输送管的所述出口端的内管壁为第一段内管壁,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输送管的所述入口端的所述内管壁为第二段内管壁,所述第一段内管壁的耐磨性大于所述第二段内管壁的耐磨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输送管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出口端的管径小于所述入口端的管径;所述混凝土输送管的壁体包括外管壁和内管壁,所述内管壁包括多段,每一段所述内管壁均连接于所述外管壁;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输送管的所述出口端的内管壁为第一段内管壁,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输送管的所述入口端的所述内管壁为第二段内管壁,所述第一段内管壁的耐磨性大于所述第二段内管壁的耐磨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内管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段内管壁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内管壁的材质的硬度高于所述第二段内管壁的材质的硬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内管壁的材质为高铬铸铁;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夏林秦建军蒋亚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托普斯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