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轻质隔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777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轻质隔墙,包括梁体和墙板,所述梁体的内部设有水平且上下间隔设置的连接钢板,连接钢板上分别设有伸出梁体顶面及底面的螺栓;所述墙板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1/2厚度位置设有若干竖向间隔布置的对拉杆,最上方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顶部正反面以及最下方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底部正反面均设有角钢,同一高度位置的角钢通过对拉螺栓相互连接,角钢通过螺栓与梁体固定,上下相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通过H形连接件夹紧连接,上下相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填充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墙体重量更轻,现场装配更加方便,施工周期短。

An assembled light partition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轻质隔墙
本技术属于建筑构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装配式轻质隔墙。
技术介绍
建筑隔墙作为非承重结构,主要起分割建筑空间的作用,传统的隔墙材料主要是砖砌块。砖砌块隔墙密度大、墙体较厚,施工效率低。随着要求的不断提高,砖砌块隔墙使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隔墙开始涌现,比如装配式隔墙,由于其现场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目前的装配式隔墙如公告号为CN204662719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室内无缝拼接二次轻质隔墙系统,包括:龙骨框架,龙骨框架包含:分别顶接于天花板和结构基础层的天地龙骨、以及与天地龙骨垂直连接的竖向龙骨;防潮隔膜层,其贴敷在龙骨框架的两个侧面上;防潮隔膜层上以水平的方式在顶底部分别安装有横向龙骨;顶底横向龙骨上分别设有顶角龙骨条与地脚龙骨条,顶角龙骨条与地脚龙骨条凹槽内横向插入多个无缝拼接的墙板。然而上述装配式隔墙的结构需要先设置龙骨框架,然后将隔墙板安装到龙骨框架上,现场施工仍较为繁琐,龙骨框架易受潮生锈,影响其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用到龙骨框架,墙体质量更轻,现场施工更为方便的装配式轻质隔墙。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装配式轻质隔墙,包括梁体和墙板,所述梁体的内部设有水平且上下间隔设置的连接钢板,连接钢板上分别设有伸出梁体顶面及底面的螺栓;所述墙板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1/2厚度位置设有若干竖向间隔布置的对拉杆,最上方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顶部正反面以及最下方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底部正反面均设有角钢,同一高度位置的角钢的竖向板通过贯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对拉螺栓相互连接,角钢的横向板通过螺栓与梁体固定,上下相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通过H形连接件夹紧连接,上下相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填充层。优选地,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正反面位于H形连接件的位置设有凹槽,凹槽的深度与H形连接件的两侧侧板厚度相同,所述H形连接件的侧板嵌入凹槽内。优选地,所述H形连接件包括T形钢板、锁紧钢板和锁紧螺丝,T形钢板腹板的端部设有锁紧螺孔,锁紧钢板上设有与锁紧螺孔对应的贯穿孔,锁紧螺丝穿过贯穿孔并插入锁紧螺孔。优选地,同一竖直方向上的H形连接件和所述对拉杆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梁体内部设有横向钢筋和箍筋,所述连接钢板焊接在箍筋的顶面和底面。优选地,所述墙板的正反面均设有防水找平层。优选地,顶层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顶面以及底层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底面对应螺栓的位置设开口。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涉及的装配式轻质隔墙无龙骨,通过对拉杆和H形连接件固定上下间隔布置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以提高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减轻隔墙的重量,由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正反面均设有防水找平层,可避免对拉杆和H形连接受潮生锈,避免因其生锈造成墙板性能下降。本技术涉及的装配式轻质隔墙现场组装更为方便,施工周期更短。附图说明图1是装配式轻质隔墙的正面图;图2是装配式轻质隔墙的背面图;图3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隔墙的A-A剖面图;图4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隔墙的B-B剖面图;图5是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主视图;图6是H形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梁体,2-墙板,3-防水找平层,11-横向钢筋,12-箍筋,13-连接钢板,14-螺栓,21-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2-角钢,23-对拉螺栓,24-H形连接件,25-填充层,26-对拉杆,27-开口,211-凹槽,241-T形钢板,242-锁紧钢板,243-锁紧螺丝,244-锁紧螺孔,245-贯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附图1~4所示,一种装配式轻质隔墙,包括梁体1和墙板2。所述梁体1的内部设有横向钢筋11和箍筋12,箍筋12的顶面和底面均焊接有连接钢板13,上方的连接钢板13的顶面以及下方的连接钢板13的底面均设有螺栓14,梁体1的混凝土浇筑并养护成型后,螺栓14分别伸出梁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墙板2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的1/2厚度位置设有若干竖向间隔布置的对拉杆26,顶层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顶面以及底层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底面对应螺栓14的位置设开口27,方便墙板2吊入上下梁体1之间并进行固定,最上方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顶部正反面以及最下方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底部正反面均设有角钢22,同一高度位置的角钢22的竖向板通过贯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的对拉螺栓23相互连接,墙板2的底部以及顶部通过角钢22配合螺栓14与上下的梁体1固定。上下相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通过H形连接件24夹紧连接,上下相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填充层25,填充层25采用水泥砂浆或胶黏剂。结合附图5所示,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的正反面位于H形连接件24的位置设有凹槽211,凹槽211的深度与H形连接件24的两侧侧板厚度相同,H形连接件24的侧板嵌入凹槽211内,安装后,H形连接件24的翼缘的外侧面正好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齐平。所述H形连接件24包括T形钢板241、锁紧钢板242和锁紧螺丝243,T形钢板241腹板的端部设有锁紧螺孔244,锁紧钢板242上设有与锁紧螺孔244对应的贯穿孔245,锁紧螺丝243穿过贯穿孔245并插入锁紧螺孔244,安装时先将T形钢板241的腹板插入上下相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之间,然后安装锁紧钢板242并用锁紧螺丝243将T形钢板241和锁紧钢板242固定,拧紧后T形钢板241的翼缘和锁紧钢板242夹紧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最后在上下相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之间设置填充层25,用于粘结相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为使墙板2的抗撞击能力更强,H形连接件24和所述对拉杆26采用间隔设置的方式布置。墙板2正反面均设有防水找平层3,用于覆盖突出的锁紧螺丝243,并起到保温防潮的作用。施工时,首先在工厂组装墙板2,用H形连接件24拼接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然后从上到下穿入对拉杆26,对拉杆26的上下端用螺母锁紧,然后在相邻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之间的空隙处填充胶黏剂作为填充层25,完成整块墙板2的组装,在设置螺栓14的位置切口形成开口27,便于安装时螺栓14穿入;现场浇筑楼板和梁体1时,在设置隔墙的位置预先预埋连接钢板13和螺栓14;养护成型后,将墙板2整体吊入上下梁体1之间,墙板2的顶端和低端的正反面设置角钢22,角钢22的横向板通过螺栓14与上下的梁体1固定,角钢22的竖向板通过贯穿墙板2的对拉螺栓23连接,用于夹紧墙板2;最后在墙板2的正反面粉刷防水找平层3.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轻质隔墙,包括梁体(1)和墙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1)的内部设有水平且上下间隔设置的连接钢板(13),连接钢板(13)上分别设有伸出梁体(1)顶面及底面的螺栓(14);所述墙板(2)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的1/2厚度位置设有若干竖向间隔布置的对拉杆(26),最上方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顶部正反面以及最下方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底部正反面均设有角钢(22),同一高度位置的角钢(22)的竖向板通过贯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的对拉螺栓(23)相互连接,角钢(22)的横向板通过螺栓(14)与梁体(1)固定,上下相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通过H形连接件(24)夹紧连接,上下相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填充层(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轻质隔墙,包括梁体(1)和墙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1)的内部设有水平且上下间隔设置的连接钢板(13),连接钢板(13)上分别设有伸出梁体(1)顶面及底面的螺栓(14);所述墙板(2)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的1/2厚度位置设有若干竖向间隔布置的对拉杆(26),最上方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顶部正反面以及最下方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底部正反面均设有角钢(22),同一高度位置的角钢(22)的竖向板通过贯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的对拉螺栓(23)相互连接,角钢(22)的横向板通过螺栓(14)与梁体(1)固定,上下相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通过H形连接件(24)夹紧连接,上下相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填充层(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轻质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21)的正反面位于H形连接件(24)的位置设有凹槽(211),凹槽(211)的深度与H形连接件(24)的两侧侧板厚度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迪英徐海强沈卫军包伟国韩鹏聪柯怡飞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