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059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按照废水处理工序依次设有破乳隔油装置、除磷沉淀装置、气浮分离装置和中间水池,所述除磷沉淀装置由加药池和沉淀池构成,所述加药池分为石灰乳加药室、絮凝剂加药室和助凝剂加药室,在石灰乳加药室设有石灰乳投药管,在絮凝剂加药室设有絮凝剂投药管,在助凝剂加药室设有助凝剂投药管,在石灰乳加药室、絮凝剂加药室和助凝剂加药室分别设有搅拌装置,该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可以满足石灰乳中和法对含酸废水进行前处理的特殊要求,生产出符合生化处理要求的中间水。

A Pretreatment System for Acidic Wastewater from Production of Acidified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是一种对生产酸化油时产生的含酸废水进行净化的前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酸化油是生产脂肪酸的重要原料,酸化油通常由油脚与硫酸进行酸化反应制得,在酸化油的生产过程中,油脚与硫酸发生酸化反应生成酸化油的同时会产生大量含酸废水,这些含酸废水中除了含有固态杂质、微量甘油、甘油二酯、甘油三酯、脂肪酸、脂肪酸钠等物质外,还含有大量的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这种废水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环境。为了使这种含酸废水达到排放标准,需要对含酸废水进行前处理和生化处理。现有技术中对这种含酸废水的前处理工艺中多采用氢氧化钠中和法,少有采用石灰乳中和法,由于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磷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当采用石灰乳进行中和时会生成大量的固体沉淀物,因此,采用氢氧化钠中和法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不能适用于采用石灰乳中和法进行前处理,现有技术中也没有专门用于石灰乳中和法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该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可以满足石灰乳中和法对含酸废水进行前处理的特殊要求,生产出符合生化处理要求的中间水。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按照废水处理工序依次设有破乳隔油装置、除磷沉淀装置、气浮分离装置和中间水池,其特征是:所述除磷沉淀装置由加药池和沉淀池构成,在加药池内设有一块由池顶向下延伸的加药上折流板和一块由池底向上延伸的加药下折流板,加药上折流板和加药下折流板将加药池分隔成首尾顺次连接的石灰乳加药室、絮凝剂加药室和助凝剂加药室,在石灰乳加药室设有石灰乳投药管,在絮凝剂加药室设有絮凝剂投药管,在助凝剂加药室设有助凝剂投药管,在石灰乳加药室、絮凝剂加药室和助凝剂加药室分别设有搅拌装置。作为本技术的改进:在沉淀池下部设有将助凝剂加药室下部的水引入沉淀池下部的布水管,在布水管上方设有填料过滤层,在填料过滤层上方设有将过滤后的水导入气浮分离装置的溢流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浮分离装置由混凝反应池、气浮池和加气装置构成,在混凝反应池内设有一块由池顶向下延伸的混凝上折流板和一块由池底向上延伸的混凝下折流板,混凝上折流板和混凝下折流板将混凝反应池分隔成首尾顺次连接的絮凝反应室、助凝反应室和混合反应室,在絮凝反应室设有絮凝剂投药管,在助凝反应室设有助凝剂投药管,在混合反应室设有絮凝剂投药管和助凝剂投药管,在絮凝反应室、助凝反应室和混合反应室分别设有搅拌装置。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浮池由下部相连通的一级气浮分池和二级气浮分池构成。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每个气浮分池内设有一个由池底向上延伸的隔板,隔板将气浮分池内分隔成上部相连通的气浮室和沉降室。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加气装置为水循环加气装置,所述水循环加气装置包括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进水口通过循环进水管与二级气浮分池的沉降室连通,循环水泵的出水口接气水混合罐,气水混合罐的输出管与气浮室底部的布气管相连接。作为技术的最佳方案:所述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处理装置,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污泥池和污泥压滤机,污泥压滤机吸料管末端开口于污泥池中部,在破乳隔油装置、除磷沉淀装置和气浮分离装置分别设有与污泥池连接的污泥集排管,在污泥池内设有搅拌旋浆。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由于采用破乳隔油装置与气浮分离装置之间增设了除磷沉淀装置,并且采用了所述除磷沉淀装置由加药池和沉淀池构成,在加药池内设有一块由池顶向下延伸的加药上折流板和一块由池底向上延伸的加药下折流板,加药上折流板和加药下折流板将加药池分隔成首尾顺次连接的石灰乳加药室、絮凝剂加药室和助凝剂加药室的技术特征,从而使石灰乳与含酸废水充分反应,并且使中和反应后生成沉淀在沉淀池沉降,防止沉淀物进入到后序工艺中而影响净化效果或堵塞设备,因此,本技术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可以采用石灰乳中和法对含酸废水进行前处理,生产出满足生化处理要求的中间水。由于采用了在沉淀池下部设有将助凝剂加药室下部的水引入沉淀池下部的布水管,在布水管上方设有填料过滤层,在填料过滤层上方设有将过滤后的水导入气浮分离装置的溢流管的技术特征,使石灰乳反应后生成的沉淀物的滤除效果更好。由于采用了所述气浮分离装置由混凝反应池、气浮池和加气装置构成,在混凝反应池内设有一块由池顶向下延伸的混凝上折流板和一块由池底向上延伸的混凝下折流板,混凝上折流板和混凝下折流板将混凝反应池分隔成首尾顺次连接的絮凝反应室、助凝反应室和混合反应室,在絮凝反应室设有絮凝剂投药管,在助凝反应室设有助凝剂投药管,在混合反应室设有絮凝剂投药管和助凝剂投药管,在絮凝反应室、助凝反应室和混合反应室分别设有搅拌装置的技术特征,使得絮凝反应更充分,废水的处理效果更好。由于采用了所述气浮池由下部相连通的一级气浮分池和二级气浮分池构成的技术特征,使得絮凝物的分离更彻底,所输出的中间水清澈度更好。由于采用了在每个气浮分池内设有一个由池底向上延伸的隔板,隔板将气浮分池内分隔成上部相连通的气浮室和沉降室的技术特征,使未能被刮除的的絮凝物能够不受上浮气体的影响自然沉降到沉降室的底部,最终由污泥处理装置作压滤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絮凝物的分离效果。由于采用了所述加气装置为水循环加气装置,所述水循环加气装置包括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进水口通过循环进水管与二级气浮分池的沉降室连通,循环水泵的出水口接气水混合罐,气水混合罐的输出管与气浮室底部的布气管相连接的技术特征,使絮凝物充分上浮且不会额外消耗清洁水,也使得气泡更细小、在气浮室内分布更均匀。由于采用了所述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处理装置,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污泥池和污泥压滤机,污泥压滤机吸料管末端开口于污泥池中部,在破乳隔油装置、除磷沉淀装置和气浮分离装置分别设有与污泥池连接的污泥集排管,在污泥池内设有搅拌旋浆的技术特征,使从破乳隔油装置、除磷沉淀装置和气浮分离装置中分离出的污泥能够被有效收集并集中处理,减少了废物的排放量,环保效果更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按照废水处理工序依次设有破乳隔油装置I、除磷沉淀装置II、气浮分离装置III和中间水池IV。所述破乳隔油装置由破乳池1和隔油池3构成,在破乳池内设有破乳搅拌机2,在隔油池上方设有刮油装置4。所述除磷沉淀装置由加药池和沉淀池13构成,在加药池内设有一块由池顶向下延伸的加药上折流板6和一块由池底向上延伸的加药下折流板28,加药上折流板和加药下折流板将加药池分隔成首尾顺次连接的石灰乳加药室5、絮凝剂加药室10和助凝剂加药室11,在石灰乳加药室设有石灰乳投药管7,在絮凝剂加药室设有絮凝剂投药管9,在助凝剂加药室设有助凝剂投药管12,在沉淀池下部设有将助凝剂加药室下部水引入沉淀池下部的布水管15,在布水管上方设有填料过滤层14,在填料过滤层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按照废水处理工序依次设有破乳隔油装置、除磷沉淀装置、气浮分离装置和中间水池,其特征是:所述除磷沉淀装置由加药池和沉淀池构成,在加药池内设有一块由池顶向下延伸的加药上折流板和一块由池底向上延伸的加药下折流板,加药上折流板和加药下折流板将加药池分隔成首尾顺次连接的石灰乳加药室、絮凝剂加药室和助凝剂加药室,在石灰乳加药室设有石灰乳投药管,在絮凝剂加药室设有絮凝剂投药管,在助凝剂加药室设有助凝剂投药管,在石灰乳加药室、絮凝剂加药室和助凝剂加药室分别设有搅拌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按照废水处理工序依次设有破乳隔油装置、除磷沉淀装置、气浮分离装置和中间水池,其特征是:所述除磷沉淀装置由加药池和沉淀池构成,在加药池内设有一块由池顶向下延伸的加药上折流板和一块由池底向上延伸的加药下折流板,加药上折流板和加药下折流板将加药池分隔成首尾顺次连接的石灰乳加药室、絮凝剂加药室和助凝剂加药室,在石灰乳加药室设有石灰乳投药管,在絮凝剂加药室设有絮凝剂投药管,在助凝剂加药室设有助凝剂投药管,在石灰乳加药室、絮凝剂加药室和助凝剂加药室分别设有搅拌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在沉淀池下部设有将助凝剂加药室下部的水引入沉淀池下部的布水管,在布水管上方设有填料过滤层,在填料过滤层上方设有将过滤后的水导入气浮分离装置的溢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酸化油产生的含酸废水前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气浮分离装置由混凝反应池、气浮池和加气装置构成,在混凝反应池内设有一块由池顶向下延伸的混凝上折流板和一块由池底向上延伸的混凝下折流板,混凝上折流板和混凝下折流板将混凝反应池分隔成首尾顺次连接的絮凝反应室、助凝反应室和混合反应室,在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春宇张宝玉艾长臣李欣亮
申请(专利权)人:铁岭金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