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医学服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0345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用信息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络医学服务系统,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申请端、服务器端、专家端,其两两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相连接,申请端包括录入单元和采集单元,申请端调用录入单元中的咨询请求文件并发送到服务器端,且申请端调用采集单元中的模拟视频信号并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包括匹配单元和存储单元,匹配单元根据咨询请求文件中的信息数据搜索符合条件的在线医疗专家并连接对应的专家端,且存储单元接收模拟视频信号并压缩编码成数字视频保存,以将该数字视频发送到通过匹配单元选择连接的专家端;专家端,用于接收服务器端发送的数字视频进行诊断,并与申请端连接进行实时地语音、文本、图像交流。

A Network Medical Servic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络医学服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信息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网络医学服务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我国医疗资源严重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导致广大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缺乏、医疗水平不高的现象长期存在,农村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改变这种现状,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并拨出专项资金扶持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然而,目前国内远程医疗系统大多采用软件或硬件视频会议的方式实现,忽略了对患者检查检验医学影像数据的提取、传输、存储和分析,也忽略对患者病例档案的建立,在针对多级医疗体系的需求方面,也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现有技术存在基于硬件和软件视频会议的远程会诊技术方案,使用硬件和软件的视频会议系统构建远程会诊系统,可以实现基层医院、病人与专家医院医生的远程视音频交互。但基于硬件和软件视频会议的远程会诊技术方案的缺点是远程会诊缺乏当地医院医学影像等检查结果的支持,以及对远程会诊病历资料的系统管理,不仅影响诊断结果质量,也不能满足对远程会诊进行规范管理的需要。现有技术还存在基于网络通用文件传输工具和视频交互软件的远程会诊方案,可以实现病历资料的传输,也能实现基层医院医生、病人与专家医院医生的视音频交互。但基于网络通用文件传输工具和视频交互软件或简单远程会诊软件的远程会诊方案的缺点是:病人医学影像等病历资料的采集缺乏专业工具,专家端缺乏专业的医学影像分析工具,影响诊断的准确性;远程会诊的病历资料缺乏系统的管理,影响远程会诊管理的规范性;系统功能简单,不能满足远程会诊服务对系统多功能、多作途、多层次综合信息化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医患远程交互、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诊断报告质量的网络医学服务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网络医学服务系统,包括申请端、服务器端、专家端,所述服务器端、专家端、申请端两两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相连接;所述申请端包括录入单元和采集单元,所述申请端调用录入单元中的咨询请求文件并发送到服务器端,且所述申请端调用采集单元中的模拟视频信号并发送到服务器端;所述服务器端包括匹配单元和存储单元,所述匹配单元根据所述咨询请求文件中的信息数据搜索符合条件的在线医疗专家并连接对应的专家端,且所述存储单元接收所述模拟视频信号并压缩编码成数字视频保存,以将该数字视频发送到通过匹配单元选择连接的专家端;所述专家端,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数字视频进行诊断,并与所述申请端连接进行实时地语音、文本、图像交流。可选地,所述存储单元通过小波变换法将模拟视频信号量化成数字视频数据,并通过帧内压缩算法将数字视频数据实时压缩成数字视频。可选地,所述服务器端还包括:多点控制单元,用于组织所述申请端、专家端的点对点、多点之间的语音、文本、图像交流。可选地,所述专家端包括至少一台个人计算机及至少一台采用堆栈算法进行数据存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个人计算机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以实现数据同步。可选地,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发送调整分辨率、拍摄区域参数的控制信息给所述采集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发送调整压缩比的控制信息给所述存储单元。可选地,所述专家端与所述采集单元通过握手信号的交互进行工作状态的相互检查。可选地,所述个人计算机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心跳信号的交互进行工作状态的相互检查。可选地,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存储有所述采集单元的ID信息及校准数据,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基于所述采集单元的ID信息对所述采集单元进行身份识别,并根据所述采集单元的校准数据对所述采集单元进行参数调节。可选地,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还存储有网络医学服务系统中各部件的正常工作参数和/或工作寿命信息,并根据各部件的正常工作参数和/或工作寿命信息判断其是否需要更换或维修,若是,则进行本地和/或远程警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网络医学服务系统,由申请端调用录入单元中的咨询请求文件,并将该咨询请求文件发送到服务器端,待服务器端收到所述咨询请求文件后,由匹配单元根据咨询请求文件中的信息数据,搜索符合条件的在线医疗专家并生成专家信息,然后将此专家信息文件发送回申请端,申请端根据收到的所述专家信息文件进行选择,如果同意,则将咨询请求文件和确认信息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即时转发到专家端,使得专家端与申请端连接进行实时地语音、文本、图像交流,继而由申请端调用采集单元中的模拟视频信号,并该模拟视频信号发送到服务器端,待服务器端收到所述模拟视频信号后,由存储单元通过小波变换法将模拟视频信号量化成数字视频数据,并通过帧内压缩算法将数字视频数据实时压缩成数字视频并保存,然后将数字视频发送至专家端,最后专家端接收服务器端发送的数字视频进行诊断,进一步进行实时地语音、文本、图像交流,从而实现远程会诊申请、远程会诊管理、远程病历资料提交、病例及医学资料影像查看与分析、病历资料管理、远程视音频与文档综合交互等功能,为医学专家与患者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远程可视诊断平台,使患者在基层医院也可接受异地专家的诊断和医疗知道。借助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专家和病人之间远程的“面对面”视频交互,而且可以对病人的病历、病情状况、X光片、CT、MRI、B超心电图、血氧数据等资料进行共享,实现远程诊断。2.本专利技术的网络医学服务系统,服务器端还包括用于组织所述申请端、专家端的点对点、多点之间的语音、文本、图像交流的多点控制单元,从而允许拥有权限的他人对正在进行的会诊进行旁观,满足会诊、教学用途;另外,服务器端基于多级服务器结构设计,具有跨网络、分布式、动态均衡、数据分流等特性,可以稳定运行在Windows或者Linux平台上,通过扩展服务器,允许无限量的虚拟会议室和用户在线,由于服务器端采用服务器群,具有故障恢复、动态热备份等特性,因而能够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服务。3.本专利技术的网络医学服务系统,将个人计算机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之间通信连接,其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数据库单元其存储数据量较小,因此采用堆栈算法临时存储数据,而个人计算机采用硬盘存储,其存储数据量较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接收新的预设信息后即同步至个人计算机进行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同时其自身实现了数据的重复覆盖,即最近的数据若有新的数据到来将覆盖替换旧,以实现数据的迭代。4.本专利技术的网络医学服务系统,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发送调整分辨率、拍摄区域参数的控制信息给所述采集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发送调整压缩比的控制信息给所述存储单元,从而专家端动态控制调整采集单元的分辨率和拍摄区域参数,准确定位病人的病灶区域,找到病灶区域后调整分辨率,清楚显示病灶区域的影像,大大提高诊断报告的质量;一次扫描产生的数百至数千幅图像可以同时存储在服务器端和专家端,病人在更换主治医生或者转院治疗的时候不必要再进行身体同区域的影像,降低病人的医疗成本;另一方面,影像可以硬盘的形式存储在专家端和服务器端,且由专家端和申请端共同决定是否打印胶片,实现医院的无胶片化,节省胶片、洗片和胶片存储的成本,同时电子化胶片信息可以优化相关科室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5.本专利技术的网络医学服务系统,在专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络医学服务系统,包括申请端(1)、服务器端(2)、专家端(3),所述服务器端(2)、专家端(3)、申请端(1)两两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申请端(1)包括录入单元(11)和采集单元(12),所述申请端(1)调用录入单元(11)中的咨询请求文件并发送到服务器端(2),且所述申请端(1)调用采集单元(12)中的模拟视频信号并发送到服务器端(2);所述服务器端(2)包括匹配单元(21)和存储单元(22),所述匹配单元(21)根据所述咨询请求文件中的信息数据搜索符合条件的在线医疗专家并连接对应的专家端(3),且所述存储单元(22)接收所述模拟视频信号并压缩编码成数字视频保存,以将该数字视频发送到通过匹配单元(21)选择连接的专家端(3);所述专家端(3),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端(2)发送的数字视频进行诊断,并与所述申请端(1)连接进行实时地语音、文本、图像交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医学服务系统,包括申请端(1)、服务器端(2)、专家端(3),所述服务器端(2)、专家端(3)、申请端(1)两两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申请端(1)包括录入单元(11)和采集单元(12),所述申请端(1)调用录入单元(11)中的咨询请求文件并发送到服务器端(2),且所述申请端(1)调用采集单元(12)中的模拟视频信号并发送到服务器端(2);所述服务器端(2)包括匹配单元(21)和存储单元(22),所述匹配单元(21)根据所述咨询请求文件中的信息数据搜索符合条件的在线医疗专家并连接对应的专家端(3),且所述存储单元(22)接收所述模拟视频信号并压缩编码成数字视频保存,以将该数字视频发送到通过匹配单元(21)选择连接的专家端(3);所述专家端(3),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端(2)发送的数字视频进行诊断,并与所述申请端(1)连接进行实时地语音、文本、图像交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医学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22)通过小波变换法将模拟视频信号量化成数字视频数据,并通过帧内压缩算法将数字视频数据实时压缩成数字视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医学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端(2)还包括:多点控制单元(23),用于组织所述申请端(1)、专家端(3)的点对点、多点之间的语音、文本、图像交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医学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专家端(3)包括至少一台个人计算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镇艳镇春邓晓焱易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