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332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包括水激活电池、定位灯、第一拉绳、第一吹气管、第一CO2钢瓶、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二CO2钢瓶、第二吹气管、第二拉绳、口哨、背心和防水拉链。本救生衣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的背心取代传统救生衣的带子和带扣,外观轻柔整体上类似于传统的背心,比带子和带扣更符合人的穿衣观念,能快速正确穿戴。复合材料含有氨纶使背心具有很强的伸缩性,从而解决了目前救生衣穿戴困难的问题。当使用者落水时,背心可以依靠热阻大的复合材料的伸缩性紧紧包裹住落水者的身体,很大程度上阻断热量从人体向水中的传热过程,保护落水者的体温,从而解决了目前救生衣无法保护落水者体温的问题。

A kind of inflatable life jacket for avi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
本技术涉及航空领域,具体是一种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
技术介绍
飞机救生衣是跨水运营飞机的必备设备之一,但其中最常用的气胀式救生衣在现实飞机事故发生时,却存在着穿戴困难、无法保护体温等问题。2009年空中客车A320-214紧急迫降在哈德逊河事故中,机上有33名乘客在逃到机外并得到飞机救生衣,但直到最后也只有4人正确穿上飞机救生衣,绑紧腰带使其不会脱落。如果乘客穿上飞机救生衣,但不正确系好拉带和扣环,则在乘客落水后,救生衣会迅速浮起,卡住乘客颈部导致窒息死亡。泰国普吉岛海滩事故中死亡的41名乘客,部分是穿着救生衣但没有系好安全带,最终导致窒息死亡,原因是相同的。哈德逊河事故中,飞机救生衣正确穿戴的比例仅为12.1%,难以穿戴主要原因是:现有的飞机救生衣套在头上很简单,但带子必须从人身体后面拉到人身体前面,扣上带扣才有效果。对飞机救生衣不熟悉的人,前一步很简单,后一步很多人在慌乱的飞机事故中难以做到(特别是:救生衣的电线、CO2钢瓶的两个拉绳等和其他带子混在一起,让人容易混淆,在对救生衣没有了解的情况下花费较长时间也无法完成穿戴),只做前一步而不做后一步带来的后果是致命的。这说明目前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存在穿戴困难的问题。同时,落水后穿着传统的飞机救生衣,仅有头部以上部分浮在水面上,身体上下部分均与水接触,由于水温可能很低,而水的传热能力要远高于空气,这导致人的身体很可能失热过快,最终体温过低而发生冷休克反应,甚至可能使落水者在3-5分钟内死亡。这说明目前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没有保护落水者体温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其特征在于该救生衣包括水激活电池、定位灯、第一拉绳、第一吹气管、第一CO2钢瓶、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二CO2钢瓶、第二吹气管、第二拉绳、口哨、背心和防水拉链;所述水激活电池安装于背心上;所述定位灯安装于第一气囊上,通过导线与水激活电池连接,导线位于背心内部;所述口哨安装于第一气囊上;所述防水拉链安装于背心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通过热熔的方式固结于背心上,位于使用者颈部位置,第一气囊位于第二气囊上方;所述第一CO2钢瓶安装在第一气囊上,第一CO2钢瓶的出气端与第一气囊连通,第一拉绳与第一CO2钢瓶连接;所述第一吹气管一端与第一气囊连通,另一端位于使用者嘴部位置附近;所述第二CO2钢瓶安装在第一气囊上,第二CO2钢瓶的出气端与第二气囊连通,第二拉绳与第二CO2钢瓶连接;所述第二吹气管一端与与第二气囊连通,另一端位于使用者嘴部位置附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1)本救生衣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的背心取代传统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的带子和带扣,外观轻柔整体上更类似于传统的背心马甲,比带子和带扣更符合人的穿衣观念,即使对救生衣不熟悉的人,也能快速正确穿戴。复合材料含有氨纶使背心具有很强的伸缩性,穿戴方便,尺寸适用范围大,适用人群广,从而解决了目前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带子过多、穿戴困难的问题。(2)背心由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热阻大。当使用者落水时,背心可以依靠复合材料的伸缩性紧紧包裹住落水者的身体,很大程度上阻断热量从人体向水中的传热过程,阻止冷水接触人的核心部位,保护落水者的体温,从而解决了目前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无法保护落水者体温的问题。(3)本救生衣把水激活电池置于所使用者腰间部位,导线置于背心内部并连接至定位灯。导线内置,从而使救生衣外形更为清晰,更便于穿戴。(4)采用背心、导向平面布和小带扣取代传统的气胀式救生衣的带子和带扣,解决了传统的气胀式救生衣电线与救生衣的带子带扣混淆的问题。导向平面布与背心背部相连,基本上不影响穿戴时间,救生衣穿上之后,小带扣即使不卡上也不影响走路,使用者可在落水前卡上即可。小带扣用于紧拉背心,防止波浪或浮力向上卷起背心,使救生衣背心紧紧包裹落水者核心部位,从而有利于保持落水者的体温。(5)本救生衣更轻更适于飞机这个特殊场合。船用的马甲式救生衣也可能采用背心,但一般采用泡沫氯丁橡胶制作,外观很硬,无法包裹落水者身体,主要为落水者提供浮力。同时对救生衣的体积、重量没有太多要求。而本救生衣的背心采用复合材料制作,更为轻柔,与人的衣服也更为接近,在弹力作用下可以紧裹人体,由于不需要由背心提供浮力,因此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更适宜用于飞机救生,可以直接存放在飞机座位下方或背后。(6)本救生衣在保证救生衣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显著减少穿戴时间,保护落水者体温,大幅度增加飞机事故时受难者在水中的生存时间,进而增加获救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小带扣;2、水激活电池;3、定位灯;4、第一拉绳;5、第一吹气管;6、第一CO2钢瓶;7、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第二CO2钢瓶;10、第二吹气管;11、第二拉绳;12、口哨;13、背心;14、防水拉链;15、导向平面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不限制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简称救生衣,参见图1),其特征在于该救生衣包括水激活电池2、定位灯3、第一拉绳4、第一吹气管5、第一CO2钢瓶6、第一气囊7、第二气囊8、第二CO2钢瓶9、第二吹气管10、第二拉绳11、口哨12、背心13和防水拉链14;所述水激活电池2安装于背心13上,位于使用者腰部位置;所述定位灯3安装于第一气囊7上,位于使用者颈部位置,通过导线与水激活电池2连接,导线位于背心13内部;所述口哨12安装于第一气囊7上,位于使用者颈部位置;所述防水拉链14安装于背心13上,用于将背心13紧固于使用者身体上;所述第一气囊7和第二气囊8均通过热熔(热熔是底胶涂敷后再通过烘干箱烘干,属于现有技术)的方式固结于背心13上,位于使用者颈部位置,第一气囊7位于第二气囊8上方;所述第一CO2钢瓶6安装在第一气囊7上,放置于第一气囊7和第二气囊8之间,第一CO2钢瓶6的出气端与第一气囊7连通,第一拉绳4与第一CO2钢瓶6连接,拉动第一拉绳4,第一CO2钢瓶6中的气体吹入第一气囊7中,完成充气过程;所述第一吹气管5放置于第一气囊7和第二气囊8之间,一端与第一气囊7连通,另一端位于使用者嘴部位置附近,可以由使用者通过口吹方式对第一气囊7进行充气;所述第二CO2钢瓶9安装在第一气囊7上,放置于第一气囊7和第二气囊8之间,第二CO2钢瓶9的出气端与第二气囊8连通,第二拉绳11与第二CO2钢瓶9连接,拉动第二拉绳11,第二CO2钢瓶9中的气体吹入第二气囊8中,完成充气过程;所述第二吹气管10放置于第一气囊7和第二气囊8之间,一端与与第二气囊8连通,另一端位于使用者嘴部位置附近,可以由使用者通过口吹方式对第二气囊8进行充气。该救生衣还包括小带扣1和导向平面布15;所述导向平面布15的一端与小带扣1连接,另一端固定于背心13的背部;所述小带扣1使用时绑于使用者大腿位置处,使用者在水中时,用于紧拉背心,防止波浪或浮力向上卷起背心,使救生衣背心紧紧包裹落水者核心部位,从而有利于保持落水者的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其特征在于该救生衣包括水激活电池、定位灯、第一拉绳、第一吹气管、第一CO2钢瓶、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二CO2钢瓶、第二吹气管、第二拉绳、口哨、背心和防水拉链;所述水激活电池安装于背心上;所述定位灯安装于第一气囊上,通过导线与水激活电池连接,导线位于背心内部;所述口哨安装于第一气囊上;所述防水拉链安装于背心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通过热熔的方式固结于背心上,位于使用者颈部位置,第一气囊位于第二气囊上方;所述第一CO2钢瓶安装在第一气囊上,第一CO2钢瓶的出气端与第一气囊连通,第一拉绳与第一CO2钢瓶连接;所述第一吹气管一端与第一气囊连通,另一端位于使用者嘴部位置附近;所述第二CO2钢瓶安装在第一气囊上,第二CO2钢瓶的出气端与第二气囊连通,第二拉绳与第二CO2钢瓶连接;所述第二吹气管一端与第二气囊连通,另一端位于使用者嘴部位置附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其特征在于该救生衣包括水激活电池、定位灯、第一拉绳、第一吹气管、第一CO2钢瓶、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二CO2钢瓶、第二吹气管、第二拉绳、口哨、背心和防水拉链;所述水激活电池安装于背心上;所述定位灯安装于第一气囊上,通过导线与水激活电池连接,导线位于背心内部;所述口哨安装于第一气囊上;所述防水拉链安装于背心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通过热熔的方式固结于背心上,位于使用者颈部位置,第一气囊位于第二气囊上方;所述第一CO2钢瓶安装在第一气囊上,第一CO2钢瓶的出气端与第一气囊连通,第一拉绳与第一CO2钢瓶连接;所述第一吹气管一端与第一气囊连通,另一端位于使用者嘴部位置附近;所述第二CO2钢瓶安装在第一气囊上,第二CO2钢瓶的出气端与第二气囊连通,第二拉绳与第二CO2钢瓶连接;所述第二吹气管一端与第二气囊连通,另一端位于使用者嘴部位置附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梁何姜旻李莎苏文赵丽娜魏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