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92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投光灯,该投光灯包括散热壳体、端盖以及反光罩,散热壳体呈槽体状,端盖设置于散热壳体的相对两侧,与散热壳体连接,以封盖槽体状的散热壳体的两端,进而与散热壳体形成装配腔,端盖设有第一定位部,反光罩设置在装配腔内,反光罩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通过在端盖上设置第一定位部,在反光罩上设置第二定位部,当反光罩放置于装配腔中时,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从而限制反光罩在与出射光的出射方向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移动,当将投光灯的盖板盖设在装配腔上以后,盖板会抵接反光罩,从而限制反光罩在出射光的出射方向上的移动,进而将反光罩固定在装配腔内,由此提高反光罩的拆装效率。

Cast 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光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灯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光灯。
技术介绍
目前,投光灯常被应用于户外照明,由于其亮度较高且能够瞄准任何方向,又称为聚光灯。主要用于大面积作业场矿、建筑物轮廓、体育场、立交桥、纪念碑、公园和花坛等,经常是在暴晒、雨水、冰雪、风沙等恶劣环境中使用。反光罩是投光灯中的重要元件,一方面可以用于增强出射光的亮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限定出射的光束的角度。目前,反光罩通常采用螺钉、铆钉等方式固定在投光灯的壳体上,这使得反光罩装配和维修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光灯,以解决反光罩拆装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光灯,所述投光灯包括: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呈槽体状;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散热壳体的相对两侧,与所述散热壳体连接,以封盖槽体状的所述散热壳体的两端,进而与所述散热壳体形成装配腔,所述端盖设有第一定位部;反光罩,所述反光罩设置在所述装配腔内,所述反光罩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可选地,所述散热壳体包括主体板和边架,所述边架连接于所述主体板的相对两侧边上,用于承载盖板,所述边架上形成有第一封胶槽,所述第一封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所述盖板。可选地,所述端盖包括连接板、第一搭接板以及第二搭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散热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搭接板用于承载所述盖板,所述第二搭接板搭扣在所述散热壳体朝向所述装配腔的表面上。可选地,所述第二搭接板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散热壳体与所述连接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装配孔,所述连接部通过螺钉与所述装配孔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搭接板和所述第二搭接板之间设置有多条加强筋,以增强所述端盖的强度。可选地,所述第一搭接板朝向所述盖板的表面上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二封胶槽,所述第二封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所述盖板;所述第二搭接板与所述散热壳体接触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三封胶槽,所述第三封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所述散热壳体。可选地,所述第一封胶槽、所述第二封胶槽与所述第三封胶槽连通。可选地,所述边架包括依次折弯连接的第一板、第二板以及第三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主体板连接,所述第一封胶槽形成在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盖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一板间隔设置,以与所述第一板构成第一溢胶槽。可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搭接板邻接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溢胶槽,所述第一溢胶槽、所述第二溢胶槽与所述第三封胶槽连通。可选地,所述投光灯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散热壳体内部形成有电源组件装配槽,所述电源组件装配在所述电源组件装配槽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散热壳体的相对两侧设置端盖,并在端盖朝向装配腔的表面上设置第一定位部,在反光罩上设置第二定位部,当反光罩放置于装配腔中时,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从而限制反光罩在与出射光的出射方向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移动,当将投光灯的盖板盖设在装配腔上以后,盖板会抵接反光罩,从而限制反光罩在出射光的出射方向上的移动,进而将反光罩固定在装配腔内,由此提高反光罩的拆装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投光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散热壳体与端盖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散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散热壳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的散热壳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中的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端盖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3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光灯100,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投光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散热壳体与端盖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投光灯100包括散热壳体10、端盖20以及反光罩30。其中,散热壳体10呈槽体状,端盖20设置于散热壳体10的相对两侧,与散热壳体10连接,以封盖槽体状的散热壳体10的两端,进而与散热壳体10形成装配腔110,端盖20设有第一定位部21,反光罩30设置在装配腔110内,反光罩30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21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3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散热壳体10的相对两侧设置端盖20,并在端盖20朝向装配腔110的表面上设置第一定位部21,在反光罩30上设置第二定位部31,当反光罩30放置于装配腔110中时,第二定位部31与第一定位部21定位配合,从而限制反光罩30在与出射光的出射方向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移动,当将投光灯100的盖板40盖设在装配腔110上以后,盖板40会抵接反光罩30,从而限制反光罩30在出射光的出射方向上的移动,进而将反光罩30固定在装配腔110内,由此提高反光罩30的拆装效率。请参阅图5和图6,图5是图1中的散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散热壳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散热壳体10包括主体板12和边架14,边架14连接于主体板12的相对两侧边上,以形成槽体状的散热壳体10。其中,主体板12包括依次折弯连接的第一主体板121、第二主体板122、第三主体板123、第四主体板124以及第五主体板125。第一主体板121、第二主体板122以及第三主体板123构成电源装配槽112,以用于装配电源组件50(图2中示出),第四主体板124和第五主体板125构成光源组件装配槽114,以用于装配光源组件60(图2中示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主体板122和第四主体板124沿第一方向(X方向)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光灯包括: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呈槽体状;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散热壳体的相对两侧,与所述散热壳体连接,以封盖槽体状的所述散热壳体的两端,进而与所述散热壳体形成装配腔,所述端盖设有第一定位部;反光罩,所述反光罩设置在所述装配腔内,所述反光罩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光灯包括: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呈槽体状;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散热壳体的相对两侧,与所述散热壳体连接,以封盖槽体状的所述散热壳体的两端,进而与所述散热壳体形成装配腔,所述端盖设有第一定位部;反光罩,所述反光罩设置在所述装配腔内,所述反光罩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包括主体板和边架,所述边架连接于所述主体板的相对两侧边上,用于承载盖板,所述边架上形成有第一封胶槽,所述第一封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所述盖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连接板、第一搭接板以及第二搭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散热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搭接板用于承载所述盖板,所述第二搭接板搭扣在所述散热壳体朝向所述装配腔的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搭接板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散热壳体与所述连接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装配孔,所述连接部通过螺钉与所述装配孔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邹小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超频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