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982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包括土壤本体和蓄水井;所述土壤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土层、透水膜层、蓄水层、防水层和盐碱土层;种植土层上设置为生物滞留池,在生物滞留池的最低处开有坑,该坑的深度延伸至透水膜层,且该坑内填充有种植土和山皮砂的混合物;蓄水层下表面设有突入盐碱土层的沟槽,该沟槽内设有暗管;蓄水井间隔设置在土壤本体内;种植土层由低往高坡向连接周边构筑物;种植土层边缘与周边建筑连接处的上表面设有卵石沟。该系统可非常有效收集降雨后汇集到生物滞留池内的雨水,并且不会导致盐碱土层返盐至种植土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可以使盐碱地绿化标高降低,同时减少对道路等周边设施的径流污染。

Water Resources Regulation and Utilization System in Saline-alkali Areas Containing Biological Retention Poo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盐碱地水资源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雨水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淡水资源,尤其针对滨海盐碱地,这种严重缺水区域,收集与利用雨水,那更是难能可贵。盐碱地因为缺水,土壤中盐分浓度超出了植物的承受能力,形成了盐害。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所以必须保证充足的淡水资源供给,盐碱土地资源才能做到可持续利用。我国滨海盐碱土总面积达500×104hm2,。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盐碱地区已经成为经济开发的新阵地,为了满足建设开发的需求,“石屑淋层”加“暗管排盐”治理盐碱地的方法被广泛应用。所述“石屑淋层”加“暗管排盐”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是将盐碱地的土壤改良好或者替换为种植土以后,在种植土下面布设石屑隔离盐碱土,防止高盐毛细水进入好土,再在石屑层下设置排水盲沟,将渗透上来的毛细高盐水以及好土排下来的水及时排到市政管网中。同时为防止地下水水位超过淋层,导致淋层失效,将绿地高程用土方垫高,一般垫高至少要高于地下水位最高值1.5米以上,实现远离地下高盐水,减少高盐地下水的影响,从而保证改良好的土壤不再被盐渍化,可以正常做绿化,栽植各种植物。但是,现有的“石屑淋层”加“暗管排盐”治理盐碱地的方法缺陷在于:降雨后的雨水渗透入土壤后,经石屑层进入盐碱层流失,或直接排入了市政排水管网,雨水不能有效的利用,同时施肥过程中,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也随之排入了市政雨水系统,还造成下游水体的富营养化;降雨时来不及下渗的地表径流雨水,流入周边道路等低势区域,增加了道路排水压力和内涝风险,同时绿地泥土随径流冲刷路面,造成道路雨后留泥等径流污染问题;绿化土方量大,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该系统可有效收集降雨后道路广场等构筑物和种植土层地表径流雨水,还能收集降雨后汇集到生物滞留池内的雨水,并且不会导致盐碱土层返盐至种植土层;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使盐碱地绿化标高降低,减少土方量,同时减少对道路等周边设施的径流污染。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包括土壤本体和蓄水井;所述土壤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土层、透水膜层、蓄水层、防水层和盐碱土层;所述种植土层上设置为生物滞留池,在生物滞留池的最低处开有坑,该坑的深度延伸至透水膜层,且该坑内填充有种植土和山皮砂的混合物;所述蓄水层下表面设有突入盐碱土层的沟槽,该沟槽内设有暗管;所述暗管坡向连接相通蓄水井;所述蓄水井间隔设置在土壤本体内,其深度自上而下延伸至沟槽下方,且所述蓄水井壁与蓄水层接触部分井壁为渗管结构,其它部分井壁为不透水结构;所述种植土层由低向高坡向连接周边构筑物(例如周边道路或周边广场);所述种植土层与周边建筑连接处的上表面设有卵石沟,该卵石沟内填满卵石;在该系统与周边建筑或构筑物的交接处采用侧向防水层反包。优选地,所述种植土层厚度为60-140cm。优选地,所述透水膜层为透水无纺布。优选地,所述蓄水层为18-60cm厚的石屑或碎石或pp模块等大孔隙材料。优选地,所述防水层包括上防水土工布层、防水膜层和下防水土工层,在蓄水井处延伸至井底下方。优选地,所述暗管每间隔6-8米设置;所述暗管为PVC渗管且2%坡向连通蓄水井,所述暗管外可包覆透水土工布。优选地,对于绿地面积非常大时,为便于管理和控制,所述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可以划分为多个汇水区,不同汇水区间可用防水土工布反包进行分隔;反包高度一般超过蓄水层上方50cm。优选地,所述生物滞留池表面有种植植物;所述种植植物为耐水湿植物;所述生物滞留池的下凹深度为10-35cm。优选地,所述蓄水井的井底设有取水窝,自蓄水井的井口设有取水管一直延伸到取水窝内。优选地,所述坑内填充的种植土和山皮砂的质量比为1.5-2.5:1。本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任何范围包括端值以及端值之间的任何数值以及端值或者端值之间的任意数值所构成的任意子范围。如无特殊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的设备可采用所属领域中的常规设备或参照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进行。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可有效收集降雨后道路广场等构筑物和种植土层地表径流雨水,还能收集渗透到种植土层内的雨水,并且不会导致盐碱土层返盐至种植土层,收集的雨水可以作为绿化浇灌、道路洒水等;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使盐碱地绿化标高降低,减少土方量,同时减少对道路等周边设施的径流污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土壤本体断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见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包括土壤本体100和蓄水井200;所述土壤本体10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土层1、透水膜层2、蓄水层3、防水层4和盐碱土层5;所述种植土层1上设置为生物滞留池8,在生物滞留池8的最低处开有坑9,该坑9的深度延伸至透水膜层2,且该坑2内填充有种植土和山皮砂的混合物;所述蓄水层3下表面设有突入盐碱土层5的沟槽6,该沟槽6内设有暗管7;所述暗管7坡向连接相通蓄水井200;所述蓄水井200间隔设置在土壤本体100内,其深度自上而下延伸至沟槽6下方,且所述蓄水井200壁与蓄水层3接触部分井壁为渗管结构,其它部分井壁为不透水结构;所述种植土层由低向高坡向连接周边构筑物300(例如周边道路或周边广场);优选地,所述周边道路广场等构筑物排水坡向种植土层的的坡率为1%-2%。;所述种植土层1边缘与周边建筑(例如道路或广场表面)连接处的上表面设有卵石沟10,该卵石沟10内填满卵石;这有助于减少周边雨水汇集时对种植土层的冲击。为防止水流失和对渗水对其他构筑物等的影响,在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与周边建筑或构筑物的交接处采用侧向防水层400反包。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壤本体和蓄水井;所述土壤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土层、透水膜层、蓄水层、防水层和盐碱土层;所述种植土层上设置为生物滞留池,在生物滞留池的最低处开有坑,该坑的深度延伸至透水膜层,且该坑内填充有种植土和山皮砂的混合物;所述蓄水层下表面设有突入盐碱土层的沟槽,该沟槽内设有暗管;所述暗管坡向连接相通蓄水井;所述蓄水井间隔设置在土壤本体内,其深度自上而下延伸至沟槽下方,且所述蓄水井壁与蓄水层接触部分井壁为渗管结构,其它部分井壁为不透水结构;所述种植土层由低往高 坡向连接周边构筑物;所述种植土层与周边建筑连接处的上表面设有卵石沟,该卵石沟内填满卵石;在该系统与周边建筑或构筑物的交接处采用侧向防水层反包。

【技术特征摘要】
1.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壤本体和蓄水井;所述土壤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土层、透水膜层、蓄水层、防水层和盐碱土层;所述种植土层上设置为生物滞留池,在生物滞留池的最低处开有坑,该坑的深度延伸至透水膜层,且该坑内填充有种植土和山皮砂的混合物;所述蓄水层下表面设有突入盐碱土层的沟槽,该沟槽内设有暗管;所述暗管坡向连接相通蓄水井;所述蓄水井间隔设置在土壤本体内,其深度自上而下延伸至沟槽下方,且所述蓄水井壁与蓄水层接触部分井壁为渗管结构,其它部分井壁为不透水结构;所述种植土层由低往高坡向连接周边构筑物;所述种植土层与周边建筑连接处的上表面设有卵石沟,该卵石沟内填满卵石;在该系统与周边建筑或构筑物的交接处采用侧向防水层反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厚度为60-14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膜层为透水无纺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层为18-60cm厚的石屑或碎石或pp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华王志刚李忠锋张勇任娜卢立波刘玮马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生态城市政景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