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421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包括基材层、安装胶层和保护膜层,所述基材层与安装胶层相背的表面涂覆有一耐磨层,所述基材层和安装胶层之间具有一纳米隔热层;所述纳米隔热层由纳米隔热液涂覆并烘干后获得,所述纳米隔热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聚氨酯预聚物、二羟基聚氧化丙烯醚、己二酸二甲酯、纳米掺锑二氧化锡、纳米掺镝二氧化锡、纳米四氮化三硅、对羟基苯磺酸、乙酸乙酯、3‑羟基辛酸乙酯、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酚、叔胺类催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有助于热量的散出,从而可以做到降低室内温度,效果可达到5‑8℃,红外阻隔率可达95%以上。

Nano-ceramic High Efficiency Thermal Insulation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隔热膜
,尤其涉及一种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
技术介绍
我国正处于建设的鼎盛时期,每年建成房屋近20亿平方米,而能达到国家规定节能标准的建筑只占10%左右;且在即有的约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可见,在我国推行节能建筑已刻不容缓。影响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是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与隔热性能,门窗又是其中最薄弱的环节。据统计,在建筑中门窗玻璃的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35%左右。尤其在夏季,阳光透过玻璃门窗向室内带入巨大的热量,使空调能耗显著增加。贴膜,施工安装时,将保护膜揭去,露出胶层的一面贴于玻璃内表面,可以广泛适应于商业大楼、住宅、商店橱窗、银行柜台、汽车或船舶等场所。因此,如何研发出一种既透光率高,也隔热效果好的隔热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该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对近红外和远红外有很强的吸收,将红外光线转换成热能,由于玻璃的传热系数远大于PET,而室外空气是对流的,有助于热量的散出,从而可以做到降低室内温度,效果可达到5-8℃,红外阻隔率可达95%以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安装胶层和保护膜层,所述基材层与安装胶层相背的表面涂覆有一耐磨层,所述基材层和安装胶层之间具有一纳米隔热层;所述纳米隔热层由纳米隔热液涂覆并烘干后获得,所述纳米隔热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聚氨酯预聚物20~25份,二羟基聚氧化丙烯醚8~10份,己二酸二甲酯4~6份,纳米掺锑二氧化锡10~20份,纳米掺镝二氧化锡8~15份,纳米四氮化三硅2~4份,对羟基苯磺酸0.4~0.8份,乙酸乙酯20~30份,3-羟基辛酸乙酯0.1~0.2份,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酚0.2~0.5份,叔胺类催化剂0.1~0.3份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0.02~0.1mm。2.上述方案中,所述安装胶层厚度为3~20μm。3.上述方案中,所述基材层为PET层、PE层或者OPP层。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其隔热膜中纳米隔热层在聚氨酯预聚物20~25份、二羟基聚氧化丙烯醚8~10份、己二酸二甲酯4~6份添加纳米掺锑二氧化锡10~20份、纳米掺镝二氧化锡8~15份、纳米四氮化三硅2~4份,对近红外和远红外有很强的吸收,将红外光线转换成热能,由于玻璃的传热系数远大于PET,而室外空气是对流的,有助于热量的散出,从而可以做到降低室内温度,效果可达到5-8℃,红外阻隔率可达95%以上;其进一步在隔热层中含有纳米掺锑二氧化锡10~20份、纳米掺镝二氧化锡8~15份、纳米四氮化三硅2~4份情况下,进一步添加3-羟基辛酸乙酯、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酚,既改善了雾度,也减少对薄膜透明度的影响,雾度为0.8左右,其制成的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透光率能到70%左右,从而可以做到降低室内温度,效果可达到5-8℃,高隔热:透光率在70%时,红外阻隔率可达95%以上,室内温度降低5℃-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4:一种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包括基材层、安装胶层和保护膜层,所述基材层与安装胶层相背的表面涂覆有一耐磨层,所述基材层和安装胶层之间具有一纳米隔热层;所述纳米隔热层由纳米隔热液涂覆并烘干后获得,所述纳米隔热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表1;实施例1中的基材层的厚度为0.08mm,安装胶层厚度为10μm,基材层为PET层。实施例2中的基材层的厚度为0.06mm,安装胶层厚度为5μm,基材层为PET层。实施例3中的基材层的厚度为0.06mm,安装胶层厚度为5μm,基材层为PE层。实施例4中的基材层的厚度为0.08mm,安装胶层厚度为10μm,基材层为PET层。上述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中纳米隔热液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纳米掺锑二氧化锡10~20份、纳米掺镝二氧化锡8~15份、纳米四氮化三硅2~4份、3-羟基辛酸乙酯0.1~0.2份与乙酸乙酯20~30份混合并搅拌形成混合液;步骤二、按质量份数将聚氨酯预聚物20~25份、二羟基聚氧化丙烯醚8~10份、在真空下搅拌混合,搅拌并升温至40~50℃;步骤三、在惰性保护下,加入己二酸二甲酯4~6份、对羟基苯磺酸0.4~0.8份、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酚0.2~0.5份、叔胺类催化剂0.1~0.3份和混合液,升温至50~80℃继续搅拌至少30分钟;步骤四、搅拌并降温至室温获得所述纳米隔热液。对比例1~3:一种隔热膜,隔热膜结构同实施例,位于基材层和安装胶层之间隔热层由纳米隔热液涂覆并烘干后获得,所述纳米隔热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表2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的基材层的厚度为0.08mm,安装胶层厚度为10μm,基材层为PET层。对比例的制备工艺方法同实施例。上述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制得的隔热膜的性能如表3所示:表3;如表3的评价结果所示,实施例对近红外和远红外有很强的吸收,将红外光线转换成热能,由于玻璃的传热系数远大于PET,而室外空气是对流的,有助于热量的散出,从而可以做到降低室内温度;既改善了雾度,也减少对薄膜透明度的影响,雾度为0.8左右,其制成的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透光率能到70%左右,从而可以做到降低室内温度,效果可达到5-8℃,高隔热:透光率在70%时,红外阻隔率可达95%以上,室内温度降低5℃-8℃,各实施例中性能均优于各对比例。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安装胶层和保护膜层,所述基材层与安装胶层相背的表面涂覆有一耐磨层,所述基材层和安装胶层之间具有一纳米隔热层;所述纳米隔热层由纳米隔热液涂覆并烘干后获得,所述纳米隔热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聚氨酯预聚物                                20~25份,二羟基聚氧化丙烯醚                          8~10份,己二酸二甲酯                                4~6份,纳米掺锑二氧化锡                            10~20份,纳米掺镝二氧化锡                            8~15份,纳米四氮化三硅                              2~4份,对羟基苯磺酸                                0.4~0.8份,乙酸乙酯                                    20~30份,3‑羟基辛酸乙酯                              0.1~0.2份,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酚      0.2~0.5份,叔胺类催化剂                                0.1~0.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陶瓷高效隔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安装胶层和保护膜层,所述基材层与安装胶层相背的表面涂覆有一耐磨层,所述基材层和安装胶层之间具有一纳米隔热层;所述纳米隔热层由纳米隔热液涂覆并烘干后获得,所述纳米隔热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聚氨酯预聚物20~25份,二羟基聚氧化丙烯醚8~10份,己二酸二甲酯4~6份,纳米掺锑二氧化锡10~20份,纳米掺镝二氧化锡8~15份,纳米四氮化三硅2~4份,对羟基苯磺酸0.4~0.8份,乙酸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达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