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剪颖去雄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9160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水稻剪颖去雄组合装置,包括可折叠式杂交凳;所述可折叠式杂交凳包括可逆时针方向折叠的第一水平部、可顺时针方向折叠的第二水平部以及竖直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改进成本低,可采用简单的木板、废弃的凳腿、废弃钢筋凳材料进行改造制备而成;(2)可折叠式杂交凳使用方便,便于携带,且与地面接触的尖部可以进行旋转式操作,容易调整高度和固定,省时省力;(3)整体提高了剪颖去雄的工作效率,工具完整程度高,省时省力。

A Combination Device for Rice Glume Cutting and Male Remov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剪颖去雄组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工具领域,尤其是一种水稻剪颖去雄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对水稻植株进行剪颖去雄是水稻杂交的重要操作步骤之一,在剪颖去雄的过程中是先将母本剪颖去雄,然后用杂交袋套上去,最后用曲别针进行固定。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在剪颖去雄时,使用的工具较多,携带存放不便,且杂交凳体积较大,不易在田间移动和携带。另一方面,在水稻田里,凳子插进田里的深度不够,容易摇晃;拔出凳子时,有时陷入太深,不易拔出;此外,在进行套袋时,张开袋子比较困难,有时会割伤手,使用曲别针固定时,曲别针杂乱无章,容易套在一起。若能采用一种装置能同时有效解决上述多个问题,将会大大提高剪颖去雄的效率、操作便利性以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剪颖去雄组合装置,具体为一种水稻杂交育种剪颖去雄组合装置,方便携带移动,减小劳作工具繁杂性,大大提高剪颖去雄的工作效率以及操作便利性。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剪颖去雄组合装置,包括可折叠式杂交凳;所述可折叠式杂交凳包括竖直部;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第二水平部下表面中间部位分别纵向设有依次排列的至少四个固定圈;所述竖直部为下端带有尖部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尖部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竖直部上部设有固定于外表面且留有空隙的固定架;所述竖直部且位于所述固定架上方处前表面和后表面处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挂钩;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下方最外侧的固定圈和最内侧的固定圈与所述固定架之间分别设有一条第一连接钢筋;所述第一连接钢筋一端连接于固定圈上且可相对固定圈活动;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架上且可相对固定架活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下方中间的固定圈上分别设有一条第二连接钢筋;所述第二连接钢筋一端固定连接于相应固定圈上且可相对固定圈活动,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设有一个圈部;在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进行水平展开时,所述圈部挂设于挂钩上。所述可折叠式杂交凳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通过下表面多个第一连接钢筋的支撑力与多个第二连接钢筋挂设于挂钩上获得的拉力水平置于竖直部上方;所述可折叠式杂交凳非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分别进行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接近90°的折叠,多个第一连接钢筋均自由下落至竖直方向;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自由挂接于多个第一连接钢筋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平部下表面中间部位纵向设有依次排列的四个固定圈,依次为第一固定圈、第二固定圈、第三固定圈以及第四固定圈;所述第二水平部下表面中间部位纵向设有依次排列的四个固定圈,依次为第五固定圈、第六固定圈、第七固定圈以及第八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第四固定圈、第五固定圈以及第八固定圈与所述固定架之间分别设有一条第一连接钢筋;所述第一连接钢筋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圈部套设于与之对应的固定圈上且可相对固定圈活动,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圈部活动套设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固定圈、第三固定圈、第六固定圈以及第七固定圈上分别设有一条第二连接钢筋,所述第二连接钢筋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圈部套设于与之对应的固定圈上且可相对固定圈活动。所述固定圈均为长宽比为3:2的长方形钢圈结构;所述连接圈部为圆环;所述固定架为正方形结构;该结构用于活动连接与支撑时具备更佳的稳固性能。为了获得最佳的支撑拉力效果且在进行折叠后挂钩能露在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之上,避免对悬挂对象的遮挡不便,并提高水平部的支撑稳定性,所述竖直部且位于所述固定架上方处前表面设有第一挂钩;后表面处设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设于距离所述竖直部顶端5-6cm处。为了获得更佳的田间操作精准性和折叠位置精准度,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长度为15-17cm,宽度为13-15cm;高度为2-3cm;所述竖直部长度为45-50cm;直径为4-5cm。所述第一水平部下方还平行设有至少两条第一松紧带;用于进行整沓杂交袋的存放;所述第二水平部下方平行设有至少两条第二松紧带;用于存放使用过的剩余杂交袋。为了配合杂交袋的厚度和宽度,所述第一松紧带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松紧带长度,所述第一松紧带宽度为1-2cm;长度为10-12cm;所述第二松紧带宽度为1-2cm;长度为5-8cm。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水稻剪颖去雄组合装置,还包括张杂交袋装置,所述张杂交袋装置包括长方体本体,所述长方体本体的两条长侧边处分别设有突出的第一尖部;所述长方体本体下方短侧边处设有突出的第二尖部;所述张杂交袋装置的长度大于杂交袋展开深度;所述张杂交袋装置宽度小于杂交袋展开宽度;所述长方体本体上方还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薄片;所述长方体本体中间还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可折叠式杂交凳上挂钩配合挂置的挂孔。为了配合常用杂交袋的尺寸;所述长方体本体包括两个第一尖部的宽度之和为3-3.5cm;所述长方体本体包括第二尖部的长度之和为23-25cm。为了提高曲别针的固定便利性和材料寿命,所述固定薄片为磁性铁片;所述固定薄片长度为7-9cm,宽度为2-3cm。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水稻剪颖去雄组合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改进成本低,可采用简单的木板、废弃的凳腿、废弃钢筋凳材料进行改造制备而成;(2)可折叠式杂交凳使用方便,便于携带,且与地面接触的尖部可以进行旋转式操作,容易调整高度和固定,省时省力;(3)张杂交袋装置用于杂交袋的展开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闲置时可挂设于杂交凳上,收纳携带便捷;(4)整体提高了剪颖去雄的工作效率,工具完整程度高,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可折叠式杂交凳展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张杂交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可折叠式杂交凳的竖直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可折叠式杂交凳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可折叠式杂交凳第一连接钢筋的连接方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可折叠式杂交凳第二连接钢筋的连接方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可折叠式杂交凳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照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剪颖去雄组合装置,包括可折叠式杂交凳1和与之配合使用的张杂交袋装置2;所述可折叠式杂交凳1包括可逆时针方向折叠的第一水平部11、可顺时针方向折叠的第二水平部12以及和竖直部13;为了获得更佳的田间操作精准性和操作效果,所述第一水平部11和第二水平部12采用长度为15-17cm,宽度为13-15cm;高度为2-3cm的木板制备而成;所述竖直部13采用长度为45-50cm;直径为4-5cm的圆柱体凳脚制备而成。所述第一水平部11下表面中间部位纵向设有依次排列的第一固定圈111、第二固定圈112、第三固定圈113以及第四固定圈114;所述第二水平部12下表面中间部位纵向设有依次排列的第五固定圈121、第六固定圈122、第七固定圈123以及第八固定圈124;所述第一固定圈111……第八固定圈124,均为长宽比为3:2的长方形钢圈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剪颖去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叠式杂交凳(1);所述可折叠式杂交凳(1)包括可逆时针方向折叠的第一水平部(11)、可顺时针方向折叠的第二水平部(12)以及竖直部(13);所述第一水平部(11)与所述第二水平部(12)下表面中间部位分别纵向设有依次排列的至少四个固定圈;所述竖直部(13)为下端带有尖部(131)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尖部(131)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竖直部(13)上部设有固定于外表面且留有空隙的固定架(132);所述竖直部(13)且位于所述固定架(132)上方处前表面和后表面处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挂钩;所述第一水平部(11)和第二水平部(12)下方最外侧的固定圈和最内侧的固定圈与所述固定架(132)之间分别设有一条第一连接钢筋(14);所述第一连接钢筋(14)一端连接于固定圈上且可相对固定圈活动;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架(132)上且可相对固定架(132)活动;所述第一水平部(11)和第二水平部(12)下方中间的固定圈上分别设有一条第二连接钢筋(15);所述第二连接钢筋(15)一端连接于固定圈上且可相对固定圈活动,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设有一个圈部(151);在第一水平部(11)和第二水平部(12)进行水平展开时,所述圈部(151)挂设于挂钩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剪颖去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叠式杂交凳(1);所述可折叠式杂交凳(1)包括可逆时针方向折叠的第一水平部(11)、可顺时针方向折叠的第二水平部(12)以及竖直部(13);所述第一水平部(11)与所述第二水平部(12)下表面中间部位分别纵向设有依次排列的至少四个固定圈;所述竖直部(13)为下端带有尖部(131)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尖部(131)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竖直部(13)上部设有固定于外表面且留有空隙的固定架(132);所述竖直部(13)且位于所述固定架(132)上方处前表面和后表面处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挂钩;所述第一水平部(11)和第二水平部(12)下方最外侧的固定圈和最内侧的固定圈与所述固定架(132)之间分别设有一条第一连接钢筋(14);所述第一连接钢筋(14)一端连接于固定圈上且可相对固定圈活动;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架(132)上且可相对固定架(132)活动;所述第一水平部(11)和第二水平部(12)下方中间的固定圈上分别设有一条第二连接钢筋(15);所述第二连接钢筋(15)一端连接于固定圈上且可相对固定圈活动,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设有一个圈部(151);在第一水平部(11)和第二水平部(12)进行水平展开时,所述圈部(151)挂设于挂钩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剪颖去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部(11)下表面中间部位纵向设有依次排列的四个固定圈,依次为第一固定圈(111)、第二固定圈(112)、第三固定圈(113)以及第四固定圈(114);所述第二水平部(12)下表面中间部位纵向设有依次排列的四个固定圈,依次为第五固定圈(121)、第六固定圈(122)、第七固定圈(123)以及第八固定圈(124);所述第一固定圈(111)、第四固定圈(114)、第五固定圈(121)以及第八固定圈(124)与所述固定架(132)之间分别设有一条第一连接钢筋(14);所述第一连接钢筋(14)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圈部(141)套设于与之对应的固定圈上且可相对固定圈活动,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圈部(141)活动套设于所述固定架(132)上;所述第二固定圈(112)、第三固定圈(113)、第六固定圈(122)以及第七固定圈(123)上分别设有一条第二连接钢筋(15),所述第二连接钢筋(15)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圈部(152)套设于与之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明张锐剑常志远叶胜海朱国富翟荣荣杨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