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后低感光性过敏性反应苋菜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9086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食用后低感光性过敏性反应苋菜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五月上旬对苋菜进行播种,播种出苗后2‑3天,在土壤上方撒上基质;(2)苋菜长到3‑4片叶时,喷施改性液;(3)苋菜长到6‑7片叶时,进行采收,采收前一天傍晚,对待采收的苋菜喷施碳酸氢钠水溶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食用后低感光性过敏性反应苋菜的种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种植方法绿色环保,既能有效的提升苋菜的产量,还能一定程度上的降低苋菜中光感物质的含量,可有效的避免食用后出现“蔬菜日光性皮炎”的现象。

A Planting Method of Amaranth with Low Sensitivity and Allergic Reaction after E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后低感光性过敏性反应苋菜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苋菜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食用后低感光性过敏性反应苋菜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苋菜的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能清热解毒,补血、增强抵抗力,促进生长发育,但是有些人吃苋菜后居然出现皮肤过敏、发紫等情况,主要是因为觅菜会在人体内可分解出一种感光性物质,而有些人对这种感光性物质很敏感,如果吃得过多,这些感光性物质就会在体内积蓄,达到一定浓度时,人体裸露部位,比如面部、手部的皮肤经过太阳光的直射,即可导致代谢障碍而诱发皮炎,这在医学上称为“蔬菜日光性皮炎”。“蔬菜日光性皮炎”,最常发于2O至4O岁的女性,发病较急,一般在进食蔬菜后5到2O小时,面部、手背就开始呈弥漫性、对称性的浮肿,质地坚实不发亮、不发红,严重者可以延至颈部或前臂,1至5天后,浮肿部位出现淤斑或淤点,颜色由浅渐深,随之发生灼痛、发麻、发痒、血泡,并伴有头痛困倦、恶心腹痛的症状。因此急需一种食用更加安全的低感光性过敏性反应苋菜的种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产量高并且能提升苋菜食用安全性的低感光性过敏性反应苋菜的种植方法。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后低感光性过敏性反应苋菜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五月上旬对苋菜进行播种,播种出苗后2‑3天,在土壤上方撒上基质,所述基质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腐殖土45‑50份、改性蛭石20‑25份、草果粉4‑8份、桂丁粉3‑9份、凯迪奥铵盐0.5‑0.7份、6‑糠氨基嘌呤0.1‑0.3份;(2)苋菜长到3‑4片叶时,喷施改性液,其中改性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L‑丙氨酸乙酯盐酸盐3‑8份、L‑精氨酸盐酸盐1‑5份、巯基乙酸钠2‑6份、水950‑1000份;(3)苋菜长到6‑7片叶时,进行采收,采收前一天傍晚,对待采收的苋菜喷施碳酸氢钠水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后低感光性过敏性反应苋菜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五月上旬对苋菜进行播种,播种出苗后2-3天,在土壤上方撒上基质,所述基质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腐殖土45-50份、改性蛭石20-25份、草果粉4-8份、桂丁粉3-9份、凯迪奥铵盐0.5-0.7份、6-糠氨基嘌呤0.1-0.3份;(2)苋菜长到3-4片叶时,喷施改性液,其中改性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L-丙氨酸乙酯盐酸盐3-8份、L-精氨酸盐酸盐1-5份、巯基乙酸钠2-6份、水950-1000份;(3)苋菜长到6-7片叶时,进行采收,采收前一天傍晚,对待采收的苋菜喷施碳酸氢钠水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后低感光性过敏性反应苋菜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改性蛭石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将蛭石研磨至350-400目后,加入至质量分数为5%的尿素溶液中浸泡2-3小时,取出后,表面喷洒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铁溶液,制得改性蛭石,其中每千克蛭石喷洒150-200ml的氯化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从生许自文秦先屈
申请(专利权)人:霍山县安绿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