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传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02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结构,包括:处理器;以太网物理层模块;回声消除单元;以及存储器;其中,处理器的第一端口与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一端口电连接,处理器的第二端口与回声消除单元的第一端口电连接,处理器的第三端口与存储器的第一端口电连接,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二端口与一以太网输出接口电连接,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三端口与一以太网输入接口电连接,回声消除单元的第二端口与一线性音频输入接口电连接,回声消除单元的第三端口与一麦克风接口电连接,回声消除单元的第四端口与一对讲音频输出接口电连接,能在为不同的双向对讲终端产品设计实现音频传输的电路时,减少人力、财力和物力。

Audio transmiss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音频传输结构
本技术涉及音频
,特别涉及一种音频传输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音频传输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远距离音频传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以太网作为常见的远距离信号传输手段,适用于大多数终端。但在为不同的双向对讲终端产品设计实现音频传输的电路时,由于结构的变动和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Board)尺寸的变动,往往需要重新布局设计电路,导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调试音频指标,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结构,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在为不同的双向对讲终端产品设计实现音频传输的电路时,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结构,包括:处理器;以太网物理层模块;回声消除单元;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四端口与一线性音频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五端口与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二端口与一以太网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三端口与一以太网输入接口电连接,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的第二端口与一线性音频输入接口电连接,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的第三端口与一麦克风接口电连接,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的第四端口与一对讲音频输出接口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六端口与一集成电路总线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七端口与一通用串行总线主机接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八端口与一通用串行总线从机接口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九端口与一模数采集接口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十端口与一相机串行接口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十一端口与一安全数字输入输出接口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十二端口与一串行外设接口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十三端口与一通用异步收发器接口电连接。可选的,所述音频传输结构还包括一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口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的第十四端口、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四端口、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的第五端口以及所述存储器的第二端口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十五端口与所述线性音频输入接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十六端口与所述麦克风接口电连接。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处理器接收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输出的音频数据后,处理器会将该音频数据输出给回声消除单元,以使回声消除单元能在对该音频数据进行消回声处理后,通过对讲音频输出接口输出该音频数据,而当回声消除单元通过线性音频输入接口或者麦克风接口接收到音频数据时,能在对该音频数据进行消回声处理后,将经过消回声处理的音频数据输出给处理器,以使处理器通过以太网物理层模块向以太网输出该音频数据,实现音频数据的传输,即,通过将处理器、以太网物理层模块、回声消除单元、线性音频输入接口和麦克风接口集成于一体,使得不同的双向对讲终端产品都能直接使用音频传输结构实现音频的传输,从而使得在为不同的双向对讲终端产品设计实现音频传输的电路时,不需要重新布局设计电路,进而减少人力、财力和物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音频传输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处理器;2、以太网物理层模块;3、回声消除单元;4、存储器;5、线性音频输入接口;6、线性音频输出接口;7、通用输入输出接口;8、以太网输出接口;9、对讲音频输出接口;10、集成电路总线;11、通用串行总线主机接口;12、通用串行总线从机接口;13、模数采集接口;14、相机串行接口;15、安全数字输入输出接口;16、串行外设接口;17、通用异步收发器接口;18、麦克风接口;19、电源模块;20、以太网输入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结构,包括:处理器1;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回声消除单元3;以及存储器4。其中,所述处理器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回声消除单元3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存储器4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的第四端口与一线性音频输出接口6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的第五端口与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7电连接,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的第二端口与一以太网输出接口8电连接,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的第三端口与一以太网输入接口20电连接,所述回声消除单元3的第二端口与一线性音频输入接口5电连接,所述回声消除单元3的第三端口与一麦克风接口18电连接,所述回声消除单元3的第四端口与一对讲音频输出接口9电连接。其中,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回声消除单元3主要作用为:在接收到线性音频输入接口5或者麦克风接口18传输过来的音频数据时,将该音频数据编码成数字信号、并进行消回声处理后传输给处理器1,以使处理器1能通过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输出至以太网。当然回声消除单元3还用于在接收到处理器1输出的音频信号(处理器1的音频信号是从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接收到的)后,将该音频信号解码成模拟信号、并进行消回声处理后,从对讲音频输出接口9输出,从而使双向对讲终端产品在避免出现回声及啸叫的情况下,实现音频传输。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回声消除单元3可采用简单的现有结构实现,且该回声消除单元3自身具备编码、解码的功能。可见,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在处理器1接收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输出的音频数据后,处理器1会将该音频数据输出给回声消除单元3,以使回声消除单元3能在对该音频数据进行消回声处理后,通过对讲音频输出接口9输出该音频数据,而当回声消除单元3通过线性音频输入接口5或者麦克风接口18接收到音频数据时,能在对该音频数据进行消回声处理后,将经过消回声处理的音频数据输出给处理器1,以使处理器1通过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向以太网输出该音频数据,实现音频数据的传输,即,通过将处理器1、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回声消除单元3、线性音频输入接口5和麦克风接口18集成于一体,使得不同的双向对讲终端产品都能直接使用音频传输结构实现音频的传输,从而使得在为不同的双向对讲终端产品设计实现音频传输的电路时,不需要重新布局设计电路,进而减少人力、财力和物力。另外,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当双对讲终端产品工作在非双向对讲模式时,上述处理器1的主要作用为:将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传输过来的音频数据格式解码成数字信号再数模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并通过线性音频输出接口6输出给外部(如终端产品的播放器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器1集成了音频编解码功能,此部分的编解码为音频数据格式的编解码,例如常用的MP3等数据格式是经过压缩的,因此需要解码成完整的音频数字信号。另外,上述处理器1还用于接收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传输过来的控制指令、配置数据、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频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太网物理层模块;回声消除单元;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四端口与一线性音频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五端口与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二端口与一以太网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三端口与一以太网输入接口电连接,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的第二端口与一线性音频输入接口电连接,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的第三端口与一麦克风接口电连接,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的第四端口与一对讲音频输出接口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频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太网物理层模块;回声消除单元;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四端口与一线性音频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五端口与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二端口与一以太网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三端口与一以太网输入接口电连接,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的第二端口与一线性音频输入接口电连接,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的第三端口与一麦克风接口电连接,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的第四端口与一对讲音频输出接口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的第六端口与一集成电路总线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的第七端口与一通用串行总线主机接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八端口与一通用串行总线从机接口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蔡兆云谢春晖廖征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康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