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015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包括:固定座、调节杆、横梁、斜梁、滑槽;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底座的一侧,且固定座与底座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杆设置在连接杆的内部,且调节杆与连接杆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横梁设置在调节杆的上部,且横梁与调节杆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斜梁设置在横梁的上部,且斜梁与横梁通过调节块相连接;所述连接块设置在斜梁的内部,且连接块与斜梁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滑槽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且滑槽与横梁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调节块与斜梁的改进,具有方便调节支架高度,调节安装位置,调节倾斜角度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问题和不足。

A Lifting Photovoltaic Support for Sightseeing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
本技术涉及光伏支架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能力不断加强,游客对出游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观光游览项目逐渐被融入式、体验型的旅行方式替代,深度游、品质游、长线游、慢行游等产品成为热门,通过观光屋进行展开不同的体验方式,提升景区的吸引力,观光屋的屋顶利用彩钢瓦制成,在观光的同时也不能浪费自然资源,充分收集光照进行发电,即环保又向游客展示当地的风情。现有的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存在只要一个角度固定在屋顶上,不能根据不同地区太阳光照的位置进行调节支架高度与太阳能板的倾斜角度,屋顶上方遇到障碍物不方便调节支架与太阳能板的安装位置等的问题。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方便调节支架高度,调节安装位置,调节倾斜角度的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只要一个角度固定在屋顶上,不能根据不同地区太阳光照的位置进行调节支架高度与太阳能板的倾斜角度,屋顶上方遇到障碍物不方便调节支架与太阳能板的安装位置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包括:底座、固定座、连接杆、调节杆、横梁、调节块、斜梁、连接块、滑槽;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底座的一侧,且固定座与底座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杆设置在固定座的上部,且连接杆与固定座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杆设置在连接杆的内部,且调节杆与连接杆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横梁设置在调节杆的上部,且横梁与调节杆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块设置在横梁的上部,且调节块与横梁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斜梁设置在横梁的上部,且斜梁与横梁通过调节块相连接;所述连接块设置在斜梁的内部,且连接块与斜梁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滑槽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且滑槽与横梁为一体式结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所述连接杆为矩形状,且连接杆与调节杆均对应设置N处螺栓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所述调节杆为矩形状,且顶端设置有T形滑块,T形滑块设置有内螺纹,调节杆套入在连接杆内通过滑动方式可进行高度调节,并用锁紧螺栓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所述横梁内部呈上下对称方式设置有T形滑槽,且横梁与调节杆通过锁紧螺栓固定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所述调节块上部为U形状,下部为倒T形,且调节块下部中间位置开设螺栓孔,调节块在横梁内部滑动通过卡合方式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所述斜梁为凹形状,且斜梁两侧开设有条形滑槽,斜梁设置在调节块的内部,调节块通过转轴相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将调节杆套入在连接杆内通过滑动方式进行高度调节,从而使该装置根据不同观光屋的高度调节与太阳光照的位置。2、本技术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太阳能板通过连接块安装在斜梁上部,且斜梁在横梁内通过调节块进行左右滑动,从而使太阳能板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3、本技术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斜梁在调节块内进行旋转,利用连接杆与调节杆升降带动斜梁高度移动,从而使该装置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4、本技术通过对调节块与斜梁的改进,具有方便调节支架高度,调节安装位置,调节倾斜角度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的调节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的横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的调节块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固定座2、连接杆3、调节杆4、横梁5、调节块6、斜梁7、连接块8、滑槽5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包括:底座1、固定座2、连接杆3、调节杆4、横梁5、调节块6、斜梁7、连接块8、滑槽501;固定座2设置在底座1的一侧,且固定座2与底座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连接杆3设置在固定座2的上部,且连接杆3与固定座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调节杆4设置在连接杆3的内部,且调节杆4与连接杆3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横梁5设置在调节杆4的上部,且横梁5与调节杆4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调节块6设置在横梁5的上部,且调节块6与横梁5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斜梁7设置在横梁5的上部,且斜梁7与横梁5通过调节块6相连接;连接块8设置在斜梁7的内部,且连接块8与斜梁7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滑槽501设置在横梁5的两侧,且滑槽501与横梁5为一体式结构。具体的,连接杆3为矩形状,且连接杆3与调节杆4均对应设置N处螺栓孔。具体的,调节杆4为矩形状,且顶端设置有T形滑块,T形滑块设置有内螺纹,调节杆4套入在连接杆3内通过滑动方式可进行高度调节,并用锁紧螺栓固定连接。具体的,横梁5内部呈上下对称方式设置有T形滑槽,且横梁5与调节杆4通过锁紧螺栓固定相连接。具体的,调节块6上部为U形状,下部为倒T形,且调节块6下部中间位置开设螺栓孔,调节块6在横梁5内部滑动通过卡合方式连接。具体的,斜梁7为凹形状,且斜梁7两侧开设有条形滑槽,斜梁7设置在调节块6的内部,调节块6通过转轴相连接。具体的,参见图1所示,斜梁7通过调节杆3与连接杆4进行高度调节,通过调节块6在横梁5上进行左右滑动,斜梁7在调节块6内做零至四十五度旋转。具体实施步骤: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底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包括:底座(1)、固定座(2)、连接杆(3)、调节杆(4)、横梁(5)、调节块(6)、斜梁(7)、连接块(8)、滑槽(50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设置在底座(1)的一侧,且固定座(2)与底座(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杆(3)设置在固定座(2)的上部,且连接杆(3)与固定座(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杆(4)设置在连接杆(3)的内部,且调节杆(4)与连接杆(3)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横梁(5)设置在调节杆(4)的上部,且横梁(5)与调节杆(4)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块(6)设置在横梁(5)的上部,且调节块(6)与横梁(5)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斜梁(7)设置在横梁(5)的上部,且斜梁(7)与横梁(5)通过调节块(6)相连接;所述连接块(8)设置在斜梁(7)的内部,且连接块(8)与斜梁(7)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滑槽(501)设置在横梁(5)的两侧,且滑槽(501)与横梁(5)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观光屋顶升降式光伏支架,包括:底座(1)、固定座(2)、连接杆(3)、调节杆(4)、横梁(5)、调节块(6)、斜梁(7)、连接块(8)、滑槽(50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设置在底座(1)的一侧,且固定座(2)与底座(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杆(3)设置在固定座(2)的上部,且连接杆(3)与固定座(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杆(4)设置在连接杆(3)的内部,且调节杆(4)与连接杆(3)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横梁(5)设置在调节杆(4)的上部,且横梁(5)与调节杆(4)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块(6)设置在横梁(5)的上部,且调节块(6)与横梁(5)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斜梁(7)设置在横梁(5)的上部,且斜梁(7)与横梁(5)通过调节块(6)相连接;所述连接块(8)设置在斜梁(7)的内部,且连接块(8)与斜梁(7)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滑槽(501)设置在横梁(5)的两侧,且滑槽(501)与横梁(5)为一体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五奎刘强雷晓全李文江彭栋赵鹏党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澄城县力科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