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温层交错式热伏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9010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温层交错式热伏发电装置,其包括设置在发电箱箱体(100)内的n层搁板(200),n为自然数,所述搁板(200)上均设置有热伏发电板,所述热伏发电板为模块串联热伏发电板、模块并联热伏发电板、模块串并联热伏发电板、板式串联热伏发电板、板式并联热伏发电板和板式串并联热伏发电板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发电箱箱体(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n+1个流体入口(300)和n+1个流体出口(400),将所述具有温差的流体依次交替从所述流体入口(300)通入,所述具有温差的流体通过管路经过热伏发电板的两侧,最后从相应的流体出口(400)流出,由于经过热伏发电板两侧的流体存在温差,所述热伏发电板可将温差直接转化为电能输出。

A Temperature Layer Interlaced Thermovolt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层交错式热伏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伏发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层交错式热伏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在自然界中,温差无处不在,从季节变化的四季温差、昼夜温差,地表与地层下的温差等,这些温差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有待于开发和利用。目前国内还存在许多地方长期缺少甚至没有电力供给,在这些无电区域用电难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架设发电机组对于人口低密度聚集区而言又存在成本过大无法实现的现状。温差发电是一种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技术,其具有结构简单、无污染、无噪音、无运动部件、寿命长、免维护等优点,可应用于自然热能的利用、余热回收、工业节能以及生活电器等领域。申请号为201711032809.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平板热管的温差发电模块及其构成的热管循环余热温差发电系统,其具体公开了多孔平行流扁管与温差发电片和散热肋片紧密贴合,与风扇封装为一体,构成标准化温差发电模块,根据废热散热量灵活地选取温差发电模块,并与余热管道内换热器构成环路热管,在温差发电片两侧形成稳定的温差,增大了发电规模,但是其发电模块能量转化效率低,并且结构较复杂。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层交错式热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电箱箱体(100),均匀设置在所述发电箱箱体(100)内部的n层搁板(200),所述n层搁板(200)均与所述发电箱箱体(100)的底面板(110)平行设置,且所述n层搁板(200)将所述发电箱箱体(100)划分成等高的n+1层叠层,将叠层从下到上依次编号为1号叠层、2号叠层、……、n+1号叠层,n为自然数,所述每个叠层的左侧面中心位置上均设置有流体入口(300),所述流体入口(300)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侧导体出口(310)和右侧导体出口(320),所述每个叠层的右侧面中心位置上对应的设置有流体出口(400);所有奇数号叠层流体属性相同,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层交错式热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电箱箱体(100),均匀设置在所述发电箱箱体(100)内部的n层搁板(200),所述n层搁板(200)均与所述发电箱箱体(100)的底面板(110)平行设置,且所述n层搁板(200)将所述发电箱箱体(100)划分成等高的n+1层叠层,将叠层从下到上依次编号为1号叠层、2号叠层、……、n+1号叠层,n为自然数,所述每个叠层的左侧面中心位置上均设置有流体入口(300),所述流体入口(300)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侧导体出口(310)和右侧导体出口(320),所述每个叠层的右侧面中心位置上对应的设置有流体出口(400);所有奇数号叠层流体属性相同,同为温度高的流体或同为温度低的流体,所有偶数号叠层流体属性与奇数号叠层流体属性相反,当奇数号叠层流体属性为温度高的流体时,偶数号叠层流体属性为温度低的流体,当奇数号叠层流体属性为温度低的流体时,偶数号叠层流体属性为温度高的流体;所述n层搁板(200)上均设置有热伏发电板,所述热伏发电板为模块串联热伏发电板、模块并联热伏发电板、模块串并联热伏发电板、板式串联热伏发电板、板式并联热伏发电板和板式串并联热伏发电板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温差的流体通过所述流体入口(300)流经所述热伏发电板两侧,使得热伏发电板产生电能,所述热伏发电板产生的电能通过左侧导体出口(310)和右侧导体出口(320)输出到发电箱箱体(100)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层交错式热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串联热伏发电板包括热伏发电板板体(500),设置在所述热伏发电板板体(500)内的用于安装热伏模块(600)的热伏模块安装口(520),所述热伏模块(600)通过设置在相邻热伏模块安装口(520)之间的导体模块(530)串联在一起;所述热伏发电板板体(500)内还设置有与外部正极出线(540)连接的正极内部导体(550),以及与外部负极出线(560)连接的负极内部导体(570),所述正极内部导体(550)上设置有正极固定孔(551),所述负极内部导体(570)上设置有负极固定孔(571),所述正极内部导体(550)通过所述正极固定孔(551)与串联在一起的第一个热伏模块的正极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负极内部导体(570)通过所述负极固定孔(571)与串联在一起的最后一个热伏模块的负极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每个导体模块(530)上均设置有与热伏模块的正极安装孔固定连接的正极固定孔(551)和与热伏模块的负极安装孔固定连接的负极固定孔(571);导体模块(530)的负极固定孔(571)位于正极内部导体(550)一侧,正极固定孔(551)位于负极内部导体(570)一侧;所述热伏模块安装到热伏发电板板体(500)时,所有热伏模块的热端盖板(615)朝向同一个方向,冷端盖板(616)朝向同一个方向;所述模块串联热伏发电板安装时,热端盖板(615)朝向温度高的流体,冷端盖板(616)朝向温度低的流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层交错式热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并联热伏发电板包括热伏发电板板体(500),设置在所述热伏发电板板体(500)内的用于安装热伏模块(600)的热伏模块安装口(520),设置在所述热伏发电板板体(500)内的与外部正极出线(540)连接的正极内部导体(550),以及与外部负极出线(560)连接的负极内部导体(570),所述正极内部导体(550)上设置有多个位于热伏模块安装口(520)相同一侧的正极导体支脚(580),正极导体支脚(580)与正极内部导体(550)为短路连接的同一块导体,所述负极内部导体(570)上设置有多个位于热伏模块安装口(520)另一侧的负极导体支脚(590),负极导体支脚(590)与负极内部导体(570)为短路连接的同一块导体,所述正极导体支脚(580)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热伏模块的正极安装孔连接的正极固定孔(551),所述负极导体支脚(590)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热伏模块的负极安装孔连接的负极固定孔(571),所述热伏模块通过所述正极导体支脚(580)与所述负极导体支脚(590)并联在一起;所述热伏模块安装到热伏发电板板体(500)时,所有热伏模块的热端盖板(615)朝向同一个方向,冷端盖板(616)朝向同一个方向;所述模块串联热伏发电板安装时,热端盖板(615)朝向温度高的流体,冷端盖板(616)朝向温度低的流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层交错式热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串并联热伏发电板包括热伏发电板板体(500),设置在所述热伏发电板板体(500)内的用于安装热伏模块(600)的热伏模块安装口(520),设置在所述热伏发电板板体(500)内的导体模块(530),所述导体模块(530)上设置有与热伏模块(600)的正极安装孔固定连接的正极固定孔(551)和与热伏模块(600)的负极安装孔固定连接的负极固定孔(571);导体模块(530)的负极固定孔(571)位于正极内部导体(550)一侧,正极固定孔(551)位于负极内部导体(570)一侧;所述热伏模块(600)部分通过所述导体模块(530)串联在一起;所述热伏发电板板体(500)内还设置有正极内部导体(550)和负极内部导体(570),所述正极内部导体(550)上设置有多个位于热伏模块安装口(520)相同一侧的正极导体支脚(580),正极导体支脚(580)与正极内部导体(550)为短路连接的同一块导体,所述负极内部导体(570)上设置有多个位于热伏模块安装口(520)相同一侧的负极导体支脚(590),负极导体支脚(590)与负极内部导体(570)为短路连接的同一块导体;所述正极导体支脚(580)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热伏模块(600)的正极安装孔连接的正极固定孔(551),所述负极导体支脚(590)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热伏模块(600)的负极安装孔连接的负极固定孔(571);所述通过导体模块(530)串联在一起的热伏模块(600)再通过所述正极导体支脚(580)与所述负极导体支脚(590)并联在一起;所述热伏模块安装到热伏发电板板体(500)时,所有热伏模块的热端盖板(615)朝向同一个方向,冷端盖板(616)朝向同一个方向;所述模块串联热伏发电板安装时,热端盖板(615)朝向温度高的流体,冷端盖板(616)朝向温度低的流体。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温层交错式热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伏模块(600)包括封装箱体(610)、设置在所述封装箱体内的由多个热伏单元(700),所述热伏单元(700)包括并列设置且互不接触的正极热伏材料(710)和负极热伏材料(720),所述正极热伏材料(710)的一端通过一热端导体(730)与负极热伏材料(720)的一端连接,所述正极热伏材料(710)的另一端设置有正极连接端(740),所述负极热伏材料(720)的另一端设置有负极连接端(750),所述正极热伏材料(710)为具有塞贝克效应的P型半导体材料,所述负极热伏材料(720)为具有塞贝克效应的N型半导体材料;所述封装箱体(610)包括与所述热端导体(730)粘接的热端盖板(615),还包括同时与所述正极连接端(740)和负极连接端(750)粘接的冷端盖板(616),所述封装箱体上还设置有热伏模块正极导体(611)和热伏模块负极导体(612),热伏模块正极导体(611)和热伏模块负极导体(612)分布在封装箱体的两侧,热伏模块正极导体(611)上设置有正极安装孔(613),热伏模块负极导体(612)上设置负极安装孔(614),所述正极安装孔(613)与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和平莫思特李碧雄高明忠邓建辉李聪吴德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