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保护电路及电梯对讲系统和直流输出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直流保护电路及电梯对讲系统和直流输出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电梯对讲系统采用两线制总线来实现对讲终端的直流供电,并同时采用总线传输语音信号,而这种总线应用下实现直流供电和传输语音信号也通常应用于各种电路结构中。采用两线制的电梯对讲系统其需要面对如何通过总线给各对讲终端实现直流供电,使用直流供电使用过程中难免有导致过流或者短路情况存在,因此需要考虑总线端过流以及短路情况下的保护及自恢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保护电路及电梯对讲系统和直流输出系统,其采用三极管相关特性解决直流端和负载端间的过流或短路等问题,实现直流输入端和负载端的电路保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直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保护电路包括:直流输出电路和限流电路,所述直流输出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Q1,所述Q1连接着直流电源输入端并实现输出直流电至负载端,所述Q1为NPN型三极管、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种的一种;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Q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保护电路包括:直流输出电路和限流电路,所述直流输出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Q1,所述Q1连接着直流电源输入端并实现输出直流电至负载端,所述Q1为NPN型三极管、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种的一种;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Q2和电阻R6,所述Q2为NPN型三极管;所述Q1的集电极或漏极连接着直流电源输入端,所述Q1的发射极或者源极连接着所述R6和所述Q2的基极,所述Q1的基极或栅极连接着直流电源输入端和所述Q2的集电极;所述R6一端连接着所述Q1的发射极或者源极和所述Q2的基极,另一端连接着负载端;所述Q2的发射极连接着负载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保护电路包括:直流输出电路和限流电路,所述直流输出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Q1,所述Q1连接着直流电源输入端并实现输出直流电至负载端,所述Q1为NPN型三极管、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种的一种;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Q2和电阻R6,所述Q2为NPN型三极管;所述Q1的集电极或漏极连接着直流电源输入端,所述Q1的发射极或者源极连接着所述R6和所述Q2的基极,所述Q1的基极或栅极连接着直流电源输入端和所述Q2的集电极;所述R6一端连接着所述Q1的发射极或者源极和所述Q2的基极,另一端连接着负载端;所述Q2的发射极连接着负载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Q1的基极上串联有基极电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极电阻包括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R4和所述R5串联在一起,所述R4连接着直流电源输入端,所述R5连接着所述Q1的基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保护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和第三晶体管Q3,所述Q3为NPN型三极管、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种的一种,其中:所述D1的负极连接着负载端,所述D1的正极连接着Q3的发射极或源极;所述Q3的基极或栅极连接着直流电源输入端,所述Q3的集电极或漏极连接在所述R4和R5之间的电路上。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乐建,廖春富,卢锦荣,陈美瑜,林为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寰宇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