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电位拆搭空载线路引流线作业多功能特制开口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962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电位拆搭空载线路引流线作业多功能特制开口钳,包括钳壁、钳柄,连接杆、弹簧片和转轴;所述钳壁设置为弧形,钳壁前端设置有凸起,凸起的中心设置有横槽和竖槽,竖槽设置为矩形,横槽设置为相接的外矩形内半圆形,钳壁后端设置板台阶,板台阶上设置有转轴孔,钳壁通过转轴转接在钳柄内,且钳壁对称设置为2个;所述弹簧片设置在钳柄内与钳壁相接,所述连接杆穿过钳柄弹簧片转接;解决日益成熟的地电位拆搭35‑110kV空载线路引流线方法中没有适当的工具的问题。

Multifunctional Special Opening Clamp for Unloaded Line Drainage Line Operation by Ground Potent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电位拆搭空载线路引流线作业多功能特制开口钳
本技术涉及输电
,具体涉及一种地电位拆搭空载线路引流线作业多功能特制开口钳。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力网络构架中,35-110kV供电网络普遍存在运用于县、乡、镇及工厂一级进行供电,且多采用一线多T辐射型供电,特别县、乡大部分35kV为单电源一线多T供电,城区110kV也存在一线多T现象,且保供电任务繁重,故而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过去,35kV-110kV线路进行拆除引流线工作大多采用停电方式进行,停电面积较广,且操作范围较大,严重影响停电时户数和线路可用率。带电作业发展至今,作业方法不外乎为地电位、等电位、中间电位法三种,但由于地形、电压等级、线路结构、绝缘材料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各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2016年,有供电局已成功采用绝缘手套法进行35kV空载线路引流线拆搭作业,但仍受到地形、地貌、交通等因素制约,不能全面开展。目前,国内对各种方式下的带电作业方法均有研究和提升,随着绝缘材料的技术发展,10kV及35kV电压等级的线路均能采用绝缘手套法进行带电作业;等电位作业方式已在110kV-500kV电压等级范围内也发展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电位拆搭空载线路引流线作业多功能特制开口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壁(1)、钳柄(2),连接杆(3)、弹簧片(4)和转轴(5);所述钳壁(1)设置为弧形,钳壁(1)前端设置有凸起(13),凸起(13)的中心设置有横槽(11)和竖槽(12),竖槽(12)设置为矩形,横槽(11)设置为相接的外矩形内半圆形,钳壁(1)后端设置板台阶(15),板台阶(15)上设置有转轴孔,钳壁(1)通过转轴(5)转接在钳柄(2)内,且钳壁(1)对称设置为2个;所述弹簧片(4)设置在钳柄(2)内与钳壁(1)相接,所述连接杆(3)穿过钳柄(2)弹簧片(4)转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电位拆搭空载线路引流线作业多功能特制开口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壁(1)、钳柄(2),连接杆(3)、弹簧片(4)和转轴(5);所述钳壁(1)设置为弧形,钳壁(1)前端设置有凸起(13),凸起(13)的中心设置有横槽(11)和竖槽(12),竖槽(12)设置为矩形,横槽(11)设置为相接的外矩形内半圆形,钳壁(1)后端设置板台阶(15),板台阶(15)上设置有转轴孔,钳壁(1)通过转轴(5)转接在钳柄(2)内,且钳壁(1)对称设置为2个;所述弹簧片(4)设置在钳柄(2)内与钳壁(1)相接,所述连接杆(3)穿过钳柄(2)弹簧片(4)转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电位拆搭空载线路引流线作业多功能特制开口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柄(2)设置有两块立板,立板上设置有转轴孔,所述钳壁(1)转接在转轴孔内,且台阶(15)嵌于两块立板之间,立板固定设置在底座(21)上,所述弹簧片(4)设置在底座(21)与钳壁(1)之间并嵌于两块立板之间,底座(21)上设置有供连接杆(3)通过的孔;所述连接杆(3)穿过底座(21)与弹簧片(4)转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电位拆搭空载线路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自更解建华王娜吕熙梅耕宁张梁许保瑜曹家军黄双得赵小萌王加海李晓菠赵毅林徐家勇吴让新张寅晨张孝祖罗骋程天泽陈海东刘文涛徐孝强李海顺訾军姚国峻王宾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