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的电源插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插头,特别涉及一种改良的电源插头。
技术介绍
爬电距离指沿绝缘材料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电零件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的带电区,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越短,绝缘材料的带电现象越明显,从而容易出现短路,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这种爬电现象普遍存在于电源插头上,插头上的插片使用时由于长期带电、且插片之间的距离较短,导致电源插头上的爬电距离较短,因此现有的电源插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由于容易短路导致其性能可靠性下降。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5882296U于2017年1月11日公开了一种插头,并具体公开了:包括插头壳体以及设置在插头壳体上的插脚,插头壳体一端面上设有供插脚转动伸出的插孔,插头壳体内设有与插头壳体滑动连接的插脚基座,插脚一端转动连接在插脚基座上,插脚基座一端露出插头壳体,且插孔靠近插脚自由端的孔壁为向内倾斜的坡面。结合该专利文献的附图可见,该插头中,插脚之间的绝缘材料表面距离较短,导致其容易出现触电事故,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的电源插头,包括插头本体(3),插头本体(3)上设置有两块或三块接电插片(1)、及导电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插片(1)延伸于插头本体(3)一端面上;所述插头本体(3)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延长相邻两接电插片(1)之间的爬电距离的延面结构(7),该延面结构(7)位于相邻两接电插片(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电源插头,包括插头本体(3),插头本体(3)上设置有两块或三块接电插片(1)、及导电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插片(1)延伸于插头本体(3)一端面上;所述插头本体(3)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延长相邻两接电插片(1)之间的爬电距离的延面结构(7),该延面结构(7)位于相邻两接电插片(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面结构(7)为插头本体(3)端面上的内凹结构,其截面呈波浪状、锯齿状或凹槽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良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面结构(7)的内凹深度为0.6-1.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良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3)侧部设有向插头本体(3)内侧凹陷的手抓部(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改良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3)内侧设置有插片内架(2),接电插片(1)定位固定在插片内架(2)上,导电线(4)端部伸入插头本体(3)内侧并与接电插片(1)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区智雄,杨小兵,刘校,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冠宇达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