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厚飞专利>正文

万向接头枢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68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万向接头枢接结构,包括两个驱动件、一连接件与一限位件,所述的驱动件具有一枢接端,所述的驱动件的枢接端设有一枢孔;所述的连接件设有位于同一平面且垂直相交的两个轴孔,所述的连接件的两个轴孔与所述的两个驱动件的枢孔之间分别枢设有一轴件,以使所述的连接件与所述的驱动件之间得以产生相对的枢摆关系,所述的连接件的前侧还开设有一连通于所述的两个轴孔的定位孔;所述的限位件是装设在所述的连接件的定位孔内并结合在所述的轴件上,使所述的轴件固定在所述的连接件的轴孔内,达到快速结合且结构稳固的卡固结合效果,而可快速拆装的限位件还可节省组装工时,达到降低组装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万向接头,特别是指枢接结构更为稳固以及可拆换枢接结构 的万向接头枢接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照图6与图7,为第一种传统的万向接头90结构,其连接块91是设为 长方形块状,连接块91一端设有一第一销92而枢接一驱动头93,连接块91相 反于驱动头93的一端则设有一第二销94以枢接一套筒接头95。第一销92与第 二销94的轴心是相互垂直但不相交,如此使驱动头93与套筒接头95在手动操作 旋转时,容许的工作角度范围较大。但由于第一销92与第二销94的轴心不相交,故驱动头93与套筒接头95在 手动操作旋转时,会导致套筒接头95与第二销94的轴心交点01,与驱动头93 与第一销92的轴心交点02之间的距离Al不断的变化,造成套筒接头95不断的 上下抖动,为运转中的一大问题。故其仅可用于手动操作的低速旋转工作,无法 使用于动力工具所驱动的高速运转状态。而后有人设计出如图8与图9的第二种传统万向接头80结构,其连接块81 是设为正方形块状,连接块81枢设有一第一销82而枢接一驱动头83,连接块81 的两侧则分别枢设有一第二销84,以供枢接一套筒接头85。第一销82与二个第 二销84的轴心是相互垂直且相交,如此即可克服第一种万向接头90运转时会产 生抖动的问题,故其可应用于动力工具的高速运转状态。然而,第二种万向接头80仍有缺失存在,其最大的缺失在于,第二种万向接 头80在长期经由动力工具运转的使用情况下,容易导致第二销84与连接块81 分离,因而造成套筒接头85与连接块81脱离的问题。因为动力工具高速运转时, 会产生相当大的离心力,而第二销84因无任何固定的结构,故很容易发生第二销 84脱出连接块81的缺失。若是将第二销84紧配合在连接块81内,则使得第二种万向接头80无法拆换枢接结构, 一旦其中零件损坏时则必需整组丢弃,导致整体的使用寿命相当低。 除此之外,第二种万向接头80在运转时的容许工作角度较第一种万向接头90的容许工作角度范围更小,如此,第二种万向接头80虽然克服了运转中抖动 的问题,但也失去了有效的工作角度,影响万向接头80的工作能力,相当不好用 也不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枢接结构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在高速运转时轴 件不会因离心力脱出连接件的一种更为稳固的万向接头枢接结构,以及提供一种 可拆换枢接结构的万向接头枢接结构。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枢接结构,包括两个驱动件、 一连接件与一限位件,所述的 驱动件具有一枢接端,所述的驱动件的枢接端设有一枢孔;所述的连接件设有位于同一平面且垂直相交的两个轴孔,所述的连接件的两个轴孔与所述的两个驱动 件的枢孔之间分别枢设有一轴件,以使所述的连接件与所述的驱动件之间得以产 生相对的枢摆关系,所述的连接件的前侧还开设有一连通于所述的两个轴孔的定位孔;所述的限位件是装设在所述的连接件的定位孔内并结合在所述的轴件上, 使所述的轴件固定在所述的连接件的轴孔内,达到快速结合且结构稳固的卡固结 合效果,而可快速拆装的限位件还可节省组装工时,达到降低组装成本的效果。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 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枢接结构,其中限位件具有一可伸入两个轴孔的限位端, 限位端内凹设一限位槽,而轴件的固定端在一侧凹设有一弧状的卡槽,卡槽使轴 件的固定端形成有一卡块,轴件的卡槽是供限位件的限位端伸入,且限位件的限 位槽能够容纳轴件的卡块并形成限制,使轴件与限位件之间形成良好的卡固结合 效果。2. 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枢接结构,当动力工具带动两个驱动件高速运转时,两个 驱动件之间不会产生抖动的问题,且卡固结合在限位件的数个轴件也不会因离心 力而脱出连接件之外,如此将使得万向接头的枢接结构更为稳固。3. 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枢接结构,组装在连接件上的限位件可供使用者操作而拆 除,使所述的轴件得以快速更换,达到可快速拆换万向接头枢接结构的效果,为 一相当好用与实用的设计。4.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枢接结构,当万向接头进行动力传递时,驱动件的凹部可 接受另一驱动件的枢接端进入,以增加两个驱动件运动时两轴心线夹角的角度, 使得两个驱动件的枢摆的角度更大。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的外观图2:为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的分解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l沿剖面线3-3所取的剖面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沿剖面线4-4所取的剖面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沿剖面线5-5所取的剖面图; 图6:为第一种传统万向接头结构的分解图; 图7:为第一种传统万向接头结构的外观图; 图8:为第二种传统万向接头结构的剖面图; 图9:为第二种传统万向接头结构的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90-万向接头;91-连接块;92-第一销;93-驱动头;94-第二 销;95-套筒接头;Al-距离;Ol-交点;02-交点;80-万向接头;81-连接块; 82-第一销;83-驱动头;84-第二销;85-套筒接头;10-驱动件;ll-结合端;12-枢接端;13-内面;14-底面;15-侧面;16-凹部;17-枢孔;18-容置部;20-轴件; 21-固定端;22-卡槽;23-卡块;24-止挡部;30-连接件;31-轴孔;32-定位孔;40-限位件;41-限位端;42-限位槽;43-操作端。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与图2,本专利技术的万向接头包括两个驱动件10、 一枢接在两个驱动 件10之间的连接件30、以及一设在连接件30上的限位件40。连接件30与两个 驱动件10之间枢设有轴件20,而限位件40卡固结合在所述的轴件20上,使所 述的轴件20得以稳固的结合在连接件30内,同时达到可拆换的效果。驱动件10—端设有结合端11,用以连结驱动物或被驱动物。而驱动件10相 反于结合端11的一端则设有一枢接端12。其中,驱动件10的结合端11可以设 为套筒形态或方头形态的结构,此变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完成的。驱动件10的枢接端12是呈一对枢耳的样式,且分别设有一枢孔17。驱动件IO的枢接端12分别形成有相对的内面13,而两个内面13之间是以一底面14相 连接。枢接端12两侧分别形成一个与内面13相邻的侧面15,而枢接端12的内 面13与相邻的侧面15之间分别设有一凹部16。此凹部16是位于枢孔17的轴心 线与底面14之间。当万向接头进行动力传递时,驱动件10的凹部16可接受另--驱动件IO的枢接端12进入,以增加所述的两个驱动件IO运动时两轴心线的夹角。 驱动件10的枢接端12外侧在枢孔17周围设有容置部18。连接件30是枢设两个驱动件10的枢接端12之间,并能够使两个驱动件10 相对枢摆动作。连接件30左右两侧开设有一横向贯穿连接件30的轴孔31,连接 件30上下两侧也开设有一纵向贯穿连接件的轴孔31。两个轴孔31的轴心线是彼 此在同一平面上且呈直交(正交),也即两个轴孔31的轴心线彼此垂直并相交。请同时配合参照图3至图5,连接件30的一端开设有一连通于两个轴孔31 的定位孔32,定位孔32是供装设一限位件40。限位件40具有一可伸入两个轴孔 31的限位端41,限位端41内凹设一限位槽42。限位件40相反于限位端41的一 端则设有一操作端43,操作端43是供使用者操作。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40与 定位孔32之间是以螺纹方式配合,而限位件4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向接头枢接结构,其包括有: 两个驱动件,所述的驱动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结合端与一枢接端,所述的结合端用以连结驱动物或被驱动物,而所述的驱动件的枢接端则设有枢孔; 一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左右两侧开设有一横向贯穿连接件的轴孔,连接件上下两侧另开设有一纵向贯穿连接件且与所述的轴孔相交的轴孔,所述的连接件的两个轴孔与所述的两个驱动件的枢孔之间是分别枢设有一轴件,以使所述的连接件与所述的驱动件之间得以产生相对的枢摆关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接件的一侧至少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于所述的两个轴孔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装设有限位件,所述的限位件能够在自由位置与固定位置间移动,所述的限位件在自由位置时,所述的轴件能够与所述的连接件分离,所述的限位件在固定位置时,所述的限位件的一端是卡固结合在所述的轴件上,使所述的轴件固定在所述的连接件的轴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厚飞
申请(专利权)人:胡厚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