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增压的控制阀结构及具有该控制阀结构的座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33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增压的控制阀结构及具有该控制阀结构的座便器,该可增压的控制阀结构包括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至少两个出水口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腔,所述阀体内还设有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的阀腔,所述进水腔的水通过通孔进入所述阀腔中,所述阀腔内活动设有数量与所述出水口相对应的阀芯组件,各个所述阀芯组件控制对应的所述出水口的出水和止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阀体上设置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在第一进水口的进水水压不足而导致进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进水口增加进水量,从而改善座便器低水压冲刷的效果,使用更加灵活,适用范围更广。

A pressurized control valve structure and a toilet with the control valv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增压的控制阀结构及具有该控制阀结构的座便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水流通断的可增压的控制阀结构及具有该控制阀结构的座便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控制座便器冲洗水的控制阀通常具有一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由于仅设有一个进水口,当该进水口的进水水压不足时,往往对座便器的冲洗效果很差,甚至无法实现冲洗。此外,现有的控制阀通常是进水口位于两个出水口之间,两个出水口没有并排布置而被进水口隔开,一方便,十分不方便座便器的冲洗水路(冲洗软管)的安装,另一方面不利于控制阀手动驱动机构(如按钮)的排布设计,导致具有手动驱动机构的控制阀结构较不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增压的控制阀结构及具有该控制阀结构的座便器,能够解决一个进水口无法满足低水压时的使用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增压的控制阀结构,包括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至少两个出水口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腔,所述阀体内还设有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的阀腔,所述进水腔的水通过通孔进入所述阀腔中,所述阀腔内活动设有数量与所述出水口相对应的阀芯组件,各个所述阀芯组件控制对应的所述出水口的出水和止水。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路连通或与压力水源连通。优选的,所述压力水源包括空气压缩增压包,通过所述空气压缩增压包提供压力水;或者,所述压力水源包括增压泵,通过所述增压泵提供压力水。优选的,所述阀体呈中空套筒状,所述的两个出水口形成一出水口组,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组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各个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阀体的周壁上且轴向上并排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同一侧;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阀腔的一侧,所述阀腔相对所述出水口的另一侧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与所述阀体盖接配合的第一阀盖。优选的,所述阀体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一进水口沿所述阀体径向向外延伸有第一进水接管,各个所述出水口沿所述阀体径向向外延伸有出水接管,所述第一进水接管和各个所述出水接管平行布置。优选的,所述阀体沿轴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设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并沿所述阀体的轴向开设。优选的,所述阀腔内对应各个所述出水口设有阀座,所述阀座上形成有阀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所述阀口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阀芯组件与对应的所述阀口相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阀口,进而控制对应的所述出水口的出水或止水。优选的,所述第一阀盖的外侧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阀芯组件活动以使所述出水口出水或止水的驱动机构,各个所述阀芯组件与所述第一阀盖之间分别设有背压腔,各个所述背压腔通过各自的泄压通道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驱动机构控制各个所述泄压通道的打开或关闭。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为同时打开或关闭各个所述泄压通道的手动驱动机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座便器,包括座便器本体,所述座便器本体上设有至少两路冲洗水路,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结构,所述控制阀结构的出水口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冲洗水路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阀体上设置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在第一进水口的进水水压不足而导致进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进水口增加进水量,从而改善座便器低水压冲刷的效果。使用更加灵活,适用范围更广。2、本技术通过设置呈中空套筒状的阀体,将第一进水口设于出水口组的一侧,第一进水口与各个出水口设于阀体的周壁上且轴向上并排设置在阀体的同一侧,阀体内设有与第一进水口和出水口均相连通的阀腔;由于第一进水口和出水口沿阀体的轴向并排设置,而第一进水口设置在出水口组的一侧,各个出水口之间没有被进水口隔开,从而可以使得控制阀结构更加紧凑,并且方便座便器冲洗水路的安装。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控制阀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控制阀结构的剖视图,此时为阀口关闭状态;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控制阀结构的剖视图,此时为阀口打开状态;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控制阀结构的阀体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控制阀结构的第二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路连接时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控制阀结构的第二进水口与空气压缩增压包连接时的正视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控制阀结构的第二进水口与增压泵连接时的正视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控制阀结构安装在座便器上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0-阀体;10a-第一端;10b-第二端;11-第一进水口;12-出水口组;121-出水口;13-阀腔;131-过流槽;14-开口;15-进水腔;16-背压腔;161-泄压通道;17-第二进水口;20-第一阀盖;30-阀芯组件;40-第一进水接管;50-出水接管;60-第二阀盖;70-阀座;71-阀口;80-驱动机构;压力源:91-自来水管路;92-空气压缩增压包;93-增压泵;100-座便器本体;200-冲洗水路;210-第一冲洗水路;220-第二冲洗水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控制阀结构,包括呈中空套筒状的阀体10,阀体10具有第一进水口11和至少包括两个出水口121的出水口组12,第一进水口11位于出水口组的一侧,第一进水口11与各个出水口121设于阀体10的周壁上且轴向上并排设置在阀体10的同一侧;阀体10内设有与第一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1均相连通的阀腔13,出水口121设于阀腔13的一侧,阀腔13相对出水口121的另一侧形成开口14,开口14处设有与阀体10盖接配合的第一阀盖20,阀腔13内活动设有数量与出水口121相对应的阀芯组件30,各个阀芯组件30控制对应的出水口121的出水和止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出水口组12包括两个出水口121,对应的,阀芯组件30设有两个。本实施例中,阀体10为圆筒状结构,第一进水口11沿阀体10径向向外延伸有第一进水接管40,两个出水口121沿阀体10径向分别向外延伸有出水接管50,第一进水接管40和两个出水接管50平行布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口11经一进水腔15与阀腔13相连通,阀体10沿轴向具有第一端10a和第二端10b,第一端10a靠近第一进水口11,第一端10a上还开设有与进水腔15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1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水口17设于第一端10a的端面并沿阀体10的轴向开设。通过设置第二进水口17,在第一进水口11的进水水压不足而导致进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进水口17增加进水量,从而改善下述的座便器低水压冲刷的效果,使用更加灵活,适用范围更广。具体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压力源对第二进水口17进行供水,第二进水口17与自来水管路(压力源)连接,当然,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该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增压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至少两个出水口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腔,所述阀体内还设有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的阀腔,所述进水腔的水通过通孔进入所述阀腔中,所述阀腔内活动设有数量与所述出水口相对应的阀芯组件,各个所述阀芯组件控制对应的所述出水口的出水和止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增压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至少两个出水口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腔,所述阀体内还设有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的阀腔,所述进水腔的水通过通孔进入所述阀腔中,所述阀腔内活动设有数量与所述出水口相对应的阀芯组件,各个所述阀芯组件控制对应的所述出水口的出水和止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压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路连通或与压力水源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增压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水源包括空气压缩增压包,通过所述空气压缩增压包提供压力水;或者,所述压力水源包括增压泵,通过所述增压泵提供压力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压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呈中空套筒状,所述的两个出水口形成一出水口组,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组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各个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阀体的周壁上且轴向上并排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同一侧;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阀腔的一侧,所述阀腔相对所述出水口的另一侧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与所述阀体盖接配合的第一阀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增压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一进水口沿所述阀体径向向外延伸有第一进水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邦福林龙成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恩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