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架及其提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06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架及其提升结构。该防护架的提升结构包括:附墙支座,用于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附墙支座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导向槽;及导轨,沿所述第一导向槽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导轨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与所述附墙支座配合,以防止所述导轨沿所述第一导向槽向下滑动。上述防护架的提升结构,通过导轨的限位部与附墙支座的配合,防止导轨向下移动,且导轨设置于第一导向槽,使得导轨可在例如电动葫芦的作用下被向上提升。由于导轨可向上提升,用于提供提升力的电动葫芦的且安装于导轨的上部吊点可随着导轨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不需要将电动葫芦拆下,然后周转上移一层,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Protective shelf and its lif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护架及其提升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护架及其提升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由于附着式爬升防护架具有经济性能好、安全性好、使用方便、效率高等优点,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底部支撑固定式防护架。但是,由于目前的爬升防护架在提升一层节点后,需要把用于提供提升防护架的动力的电动葫芦周转上移一层。电动葫芦比较笨重,工人在搬运过程中非常吃力,劳动强度较大,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脚手架升降一层节点后,需要将电动葫芦周转上移一层,劳动强度较大,降低了施工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防护架及其提升结构。一种防护架的提升结构,包括:附墙支座,用于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附墙支座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导向槽;及导轨,沿所述第一导向槽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导轨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与所述附墙支座配合,以防止所述导轨沿所述第一导向槽向下滑动。上述防护架的提升结构,通过导轨的限位部与附墙支座的配合,防止导轨向下移动,且导轨设置于第一导向槽,使得导轨可在例如电动葫芦的作用下被向上提升。由于导轨可向上提升,用于提供提升力的电动葫芦的且安装于导轨的上部吊点可随着导轨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不需要将电动葫芦拆下,然后周转上移一层,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附墙支座包括支座本体及制动件;所述支座本体用于与所述墙体固定连接,且具有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制动件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座本体,用于与所述限位部的底部相抵,以阻止所述导轨相对所述支座本体向下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水平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附墙支座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制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枢接于所述支座本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贯穿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贯穿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为腰型孔;所述附墙支座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提供使所述制动件朝向所述导轨运动趋势的预紧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附墙支座还包括防坠件,所述防坠件用于固定连接于所述墙体,且与所述支座本体卡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座本体具有卡槽;所述防坠件包括固定板及卡接件,所述固定板用于固定连接于所述墙体,所述卡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且卡接连接于所述卡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呈楔形。一种防护架,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提升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防护架的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防护架的正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防护架的附墙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附墙支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附墙支座的防坠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防护架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导轨的俯视图;图8为图1所示的防护架的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动力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所示的动力机构的机构本体的内部结构;图11为图1所示的防护架的挂墙件与附墙支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所示的防护架的防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所示的防坠装置的配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2所示的防坠装置的配合件与导轨的作用原理示意图;图15为图1所示的架体顶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所示的导轨顶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也可以像生产机器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由预制好的房屋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即为装配式建筑。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欧美和日本已经非常流行,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住建部的规划,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比例要在50%以上。与传统的现浇整体式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有着以下优点:一、构件可标准化大量生产,几乎不受天气情况影响,在质量方面更加可靠;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物料浪费,也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有利于节能环保;三、构件生产好之后运到工地现场装配,减少了一部分工序,大大加快施工进度;四、构件在工厂生产完成,减少了人力需求,并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五、由于叠合板做楼板底膜,外挂板做剪力墙的一侧模板,因此节省了大量的模板。目前,在装配式建筑的主体防护中,大部分都是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或钢管架进行主体防护作业。现有的附着式脚手架,架体高度通常为13.5米、18米等,而装配式建筑的防护高度只需7.5米,传统的附着式脚手架就显得很费材料,不利于节约材料、节约成本。并且,传统的附着式脚手架,其导轨和架体是连接成一整体,提升的动力装置通常采用电动葫芦,提升一层节点后,需要把电动葫芦进行周转上移一层,由于电动葫芦比较笨重,工人在搬运过程中非常吃力,无形中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摘挂葫芦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安全的因素。显然传统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或钢管架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提升上移一层后不需要将提供提升力的动力机构周转上移,从而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的防护架,更加适应于装配式建筑的防护架。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防护架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防护架的附墙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防护架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的防护架的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防护架,包括提升结构、架体30及动力机构40(见图8)。提升结构安装于墙体a。架体30向上可滑动地连接于提升结构。动力机构40设置于架体30与提升结构之间,用于提供提升动力。请一并参见图3及图6所示,提升结构包括附墙支座10及导轨20。附墙支座10用于与墙体a固定连接。附墙支座10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导向槽1120(见图3)。导轨20沿第一导向槽1120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导向槽1120,即导轨20限位于第一导向槽1120并可沿第一导向槽1120上下滑动。导轨20具有限位部24(见图6),该限位部24可与附墙支座10相配合,以阻止导轨20沿第一导向槽1120向下滑动。如此,通过导轨20的限位部24与附墙支座10的配合,防止导轨20向下移动,且导轨20设置于第一导向槽1120,使得导轨20可在例如电动葫芦的作用下被向上提升。由于导轨20可向上提升,用于提供提升力的电动葫芦的且安装于导轨20的上部吊点可随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架的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附墙支座,用于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附墙支座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导向槽;及导轨,沿所述第一导向槽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导轨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与所述附墙支座配合,以防止所述导轨沿所述第一导向槽向下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架的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附墙支座,用于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附墙支座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导向槽;及导轨,沿所述第一导向槽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导轨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与所述附墙支座配合,以防止所述导轨沿所述第一导向槽向下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墙支座包括支座本体及制动件;所述支座本体用于与所述墙体固定连接,且具有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制动件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座本体,用于与所述限位部的底部相抵,以阻止所述导轨相对所述支座本体向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水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墙支座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制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枢接于所述支座本体。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彤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蝎建筑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