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张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051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张力墙,包括:第一框架;第一侧板,其设置在第一框架的一侧或两侧;其中,第一框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横梁和至少两个第一竖梁;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竖梁经配置能够调整高度以在环境物体之间产生张力。本申请内张力墙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墙体自身产生张力屹立与环境物体之间,可以实现快速的拆卸,可以大大的减小装修时间,节约装修成本。

An Internal Tension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张力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内张力墙。
技术介绍
在建筑装饰领域,改变房子的格局一直以来都非常具有挑战性。然而,在很多时候,房子格局的改变却是难以避免的,例如,原有的房子格局存在设计缺陷,饭店或者酒店更换经营者,办公室更换租户,搭建临时展览空间等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房子的设计理念、审美要求、人居环境等都会发生变化。人们也会因此产生改变房子格局的需求。然而,由于涉及拆除原有墙体再砌新的墙体,房子格局的改变都意味着复杂的施工、污浊的环境、时间的延长和成本的增加。因此,本领域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快速拆卸和安装的可动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内张力墙,包括:第一框架;第一侧板,其设置在第一框架的一侧或两侧;其中,第一框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横梁和至少两个第一竖梁;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竖梁经配置能够调整高度以在环境物体之间产生张力。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一框架可承受大于150KG/平方厘米的冲击力、180KG/平方厘米的冲击力、200KG/平方厘米的冲击力、250KG/平方厘米的冲击力、300KG/平方厘米的冲击力。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一竖梁包括第一柱体、第一端面连接件和第一可伸缩部分;第一端面连接件固定于第一柱体上,第一可伸缩部分固定于第一端面连接件上。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一可伸缩部分包括伸缩杆、伸缩头、液压杆中的一者或多者。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一横梁包括供第一可伸缩部分穿过的第一定位孔。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一可伸缩部分包括第一蹄脚和第一调节机构,其中第一调节机构能够经配置调整蹄脚的伸出或缩回。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一可伸缩部分进一步包括第一锁紧机构,其经配置以锁定第一调节机构。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一横梁和第一竖梁利用分别包括T型槽通过三角件或者T型螺栓相互固定。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进一步包括地脚模块。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地脚模块包括调节机构,其能够经配置以产生与地面之间的张力。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调节机构能够经配置以调整地脚模块的水平程度。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地脚模块包括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经配置以容纳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供电线路、通信线路、气路和水管。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地脚模块包括第二框架和一侧或两侧的第二侧板,其中,第二框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横梁和至少两个第二竖梁。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二横梁和第二竖梁利用分别包括T型槽通过三角件或者T型螺栓相互固定。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二竖梁包括第二柱体、第二端面连接件和第二可伸缩部分;第二端面连接件固定于第二柱体上,第二可伸缩部分固定于第二端面连接件上;第二横梁包括供第二可伸缩部分穿过的第二定位孔。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二可伸缩部分包括第二蹄脚和第二调节机构,其中第二调节机构能够经配置调整蹄脚的伸出或缩回。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二可伸缩部分进一步包括第二锁紧机构,其经配置以锁定第二调节机构。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进一步包括:天花模块,其设置在第一框架与天花板之间。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天花模块包括调节机构,其能够经配置以产生与天花板之间的张力。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天花模块包括承载梁和第三可伸缩部分,其中可伸缩部分穿过承载梁而能够设置在天花板与墙块模块之间。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三可伸缩部分包括第三蹄脚和第三调节机构,其中第三调节机构能够经配置调整蹄脚的伸出或缩回。如上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三可伸缩部分进一步包括第三锁紧机构,其经配置以锁定第三调节机构。本申请内张力墙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墙体自身产生张力屹立与环境物体之间,可以实现快速的拆卸,可以大大的减小装修时间,节约装修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房屋布局系统的示意图;图3A-图3D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模块墙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模块墙爆炸图;图5A和图5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地脚模块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地脚模块爆炸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图8A-图8F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横梁示意图;图9A-图9F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竖梁示意图;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竖梁爆炸图;图11A-图11F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挂载物示意图;图12A-图12C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墙块模块示意图;图1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墙块模块爆炸图;图1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图15A-图15E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横梁示意图;图16A-图16F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竖梁示意图;图17A和图17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挂载物示意图;图18A-图18E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天花模块示意图;图19A和图19B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固定件立体示意图;图20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固定件爆炸图;图2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件示意图;以及图2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房屋布局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可以参看作为本申请一部分用来说明本申请的特定实施例的各个说明书附图。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在不同图式中描述大体上类似的组件。本申请的各个特定实施例在以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描述,使得具备本领域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还可以利用其它实施例或者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构、逻辑或者电性的改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房屋快速布局的解决方案,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房间格局布置的互动体验,是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一项开创性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房屋快速布局系统以能够自由移动的墙为基础,方便布置、移除和移动的地脚模块为工具,能够快速进行房屋布局,而且产生“所见即所得”的技术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地脚模块结构简单,重量较轻,可以随意摆放和移动。由于地脚模块在房屋中定义了墙的位置,摆放和移动地脚模块即相当于摆放和移动墙,由此,实现对房屋的快速布局。进一步地,地脚模块的位置即为墙的位置,用户可以实地感受布置后的效果,实现“所见即所得”。在一些实施例中,地脚模块可以包括投影装置以在空间中投影出墙的轮廓。这样用户无需仅仅依靠地脚模块的想象,而可以实际见到墙布置好后的情景,从而实现更佳的房屋布局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房屋布局可以由非专业人员完成,从而房主或者居住者可以根据自主意愿来随意更换房屋的格局。用户能够自主设计房屋格局,可以省去了人工测量房屋面积以及设计师设计房屋格局等步骤,可以大量的节省时间、人力、物力等。而且,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分布房屋格局,更容易达到期待的用户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地脚模块还能够成为墙的搭建基础。当房屋格局确定后,可以将地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张力墙,包括:第一框架;第一侧板,其设置在第一框架的一侧或两侧;其中,第一框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横梁和至少两个第一竖梁;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竖梁经配置能够调整高度以在环境物体之间产生张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张力墙,包括:第一框架;第一侧板,其设置在第一框架的一侧或两侧;其中,第一框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横梁和至少两个第一竖梁;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竖梁经配置能够调整高度以在环境物体之间产生张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一框架可承受大于150KG/平方厘米的冲击力、180KG/平方厘米的冲击力、200KG/平方厘米的冲击力、250KG/平方厘米的冲击力、300KG/平方厘米的冲击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一竖梁包括第一柱体、第一端面连接件和第一可伸缩部分;第一端面连接件固定于第一柱体上,第一可伸缩部分固定于第一端面连接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一可伸缩部分包括伸缩杆、伸缩头、液压杆中的一者或多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一横梁包括供第一可伸缩部分穿过的第一定位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一可伸缩部分包括第一蹄脚和第一调节机构,其中第一调节机构能够经配置调整蹄脚的伸出或缩回。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一可伸缩部分进一步包括第一锁紧机构,其经配置以锁定第一调节机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第一横梁和第一竖梁利用分别包括T型槽通过三角件或者T型螺栓相互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张力墙,进一步包括地脚模块。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地脚模块包括调节机构,其能够经配置以产生与地面之间的张力。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调节机构能够经配置以调整地脚模块的水平程度。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张力墙,其中地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世壹杨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全景空间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