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CT防外渗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75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增强CT防外渗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头,所述留置针头上设有穿刺尖端,所述留置针头上设有软针,所述软针靠近所述留置针头穿刺尖端的末端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末端设有四个呈环状等间距排列的分叉片,所述连接管内安装有斜面板,所述斜面板内开设有若干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缓流孔,所述斜面板的一侧还设有弧形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分叉片,在进行高压注射的时候,四个分叉片打开,且通过设置的弹力丝,保证四个分叉片的打开角度在一定范围之内,最后通过设置的斜面板以及弧形固定板,减缓液体的冲击压力,解决了在高压注射时留置针头端处血管承受压力最大,造成血管壁容易破裂的问题。

An anti-extravasation indwelling needle for enhanced 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CT防外渗留置针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增强CT防外渗留置针。
技术介绍
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尽管护士在穿刺时选择合适血管,但CT高压注射器注药速度快,常规增强的速度为3.5ml/s,血管成像的速度4.0~5.5ml/s,下肢静脉注射的速度是4.5ml/s。流速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大是造成造影剂外渗的主要原因。目前增强CT时护士均采用普通留置针穿刺,在高压注射时留置针头端处血管承受压力最大,也是最易破裂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增强CT防外渗留置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CT防外渗留置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高压注射时留置针头端处血管承受压力最大,而易破裂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CT防外渗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头,所述留置针头上设有穿刺尖端,所述留置针头上设有软针,所述软针靠近所述留置针头穿刺尖端的末端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末端设有四个呈环状等间距排列的分叉片,且四个所述分叉片相互拼接构成一个完整的中空圆柱形,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叉片之间均设有若干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弹力丝,且每个所述弹力丝两末端分别紧密粘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叉片上。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软针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内安装有斜面板,所述斜面板内开设有若干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缓流孔,所述斜面板的底面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斜面,且所述斜面板的底面与所述斜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弧形槽。优选的,每个所述缓流孔均与外界相连通。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紧密粘接在所述连接管的管壁上。优选的,所述斜面板的一侧还设有弧形固定板,且所述弧形固定板紧密粘接在所述连接管的管壁上,所述弧形固定板的底面安装有竖直连接板,所述竖直连接板的底面安装有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内开设有若干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水流通孔,且每个所述水流通孔均与外界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弧形挡板所在同心圆的圆心位于所述竖直连接板远离所述留置针头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分叉片,在留置针头穿刺到血管内,留置针头退去,软针留在血管中,在没有进行高压注射时,四个分叉片呈闭合状态,在进行高压注射的时候,四个分叉片处在打开的状态,且通过设置的弹力丝,保证四个分叉片的打开角度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四个分叉片由于打开的角度过大,产生不可逆变形,上述过程实现降低软针端部压力,从而减少对血管壁的冲击压力,且通过设置的斜面板以及弧形固定板,在液体冲击到斜面板或者弧形固定板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回流作用,实现将软针内的液体进行缓压,减缓其冲击压力,进而避免水流速度过大对血管壁造成冲击伤害,解决了在高压注射时留置针头端处血管承受压力最大,造成血管壁容易破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视图;图2为本技术软针的立体视图;图3为本技术软针张开的立体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的弧形固定板的立体视图;图7为本技术斜面板的立体视图。图中:1、留置针头;2、软针;21、连接管;211、斜面板;2111、缓流孔;2112、连接板;2113、斜面;2114、弧形槽;212、弧形固定板;2121、竖直连接板;2122、弧形挡板;2123、水流通孔;22、分叉片;221、弹力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增强CT防外渗留置针,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包括留置针头1,留置针头1上设有穿刺尖端,留置针头1上设有软针2,软针2靠近留置针头1穿刺尖端的末端设有连接管21,连接管21的末端设有四个呈环状等间距排列的分叉片22,且四个分叉片22相互拼接构成一个完整的中空圆柱形,每相邻的两个分叉片22之间均设有若干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弹力丝221,且每个弹力丝221两末端分别紧密粘接在相邻的两个分叉片22上。本实施例中,留置针头1整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不易生锈且对人体无毒,在进行穿刺的时候,方便留置针头1刺穿皮肤。进一步的,连接管21与软针2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保证连接管21与软针2的稳定性,避免连接管21与软针2发生脱离,滞留在人体血管中。此外,在没有进行高压注射时,四个分叉片22呈闭合状态,即呈中空圆柱形,在进行高压注射的时候,四个分叉片22处在打开的状态,且通过设置的弹力丝221,保证四个分叉片22的打开角度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四个分叉片22由于打开的角度过大,产生不可逆变形。值得说明的是,分叉片22的长度为1-2mm,一方面保证其在穿入到血管内时,其不会穿透血管壁,另一方面保证其在张开时,由于其长度相对较短,不会将血管撑开,即不会将与血管壁接触。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分叉片22,且在高压注射时,四个分叉片22处在打开的状态,实现降低软针2端部即分叉片22位置处的压力,从而减少对血管壁的冲击压力,解决了高压注射时留置针头1端处血管承受压力最大,造成血管壁容易破裂的问题。实施例2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在高压注射时,其压力比较大,容易使血管壁破裂,为了进一步保证在高压注射下,降低液体的流动速度,即降低其冲击压力,保证血管壁不会破裂,因此,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连接管21作出改进,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连接管21内安装有斜面板211,斜面板211内开设有若干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缓流孔2111,每个缓流孔2111均与外界相连通,斜面板211的底面安装有连接板2112,连接板2112紧密粘接在连接管21的管壁上,连接板2112上设有斜面2113,且斜面板211的底面与斜面2113位于同一平面上,连接板2112上开设有弧形槽2114,斜面板211的一侧还设有弧形固定板212,且弧形固定板212紧密粘接在连接管21的管壁上,弧形固定板212的底面安装有竖直连接板2121,竖直连接板2121的底面安装有弧形挡板2122,弧形挡板2122所在同心圆的圆心位于竖直连接板2121远离留置针头1的一侧,弧形挡板2122内开设有若干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水流通孔2123,且每个水流通孔2123均与外界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斜面板211紧密粘接在连接管21的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CT防外渗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头(1)上设有穿刺尖端,所述留置针头(1)上设有软针(2),所述软针(2)靠近所述留置针头(1)穿刺尖端的末端设有连接管(21),所述连接管(21)的末端设有四个呈环状等间距排列的分叉片(22),且四个所述分叉片(22)相互拼接构成一个完整的中空圆柱形,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叉片(22)之间均设有若干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弹力丝(221),且每个所述弹力丝(221)两末端分别紧密粘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叉片(2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CT防外渗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头(1)上设有穿刺尖端,所述留置针头(1)上设有软针(2),所述软针(2)靠近所述留置针头(1)穿刺尖端的末端设有连接管(21),所述连接管(21)的末端设有四个呈环状等间距排列的分叉片(22),且四个所述分叉片(22)相互拼接构成一个完整的中空圆柱形,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叉片(22)之间均设有若干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弹力丝(221),且每个所述弹力丝(221)两末端分别紧密粘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叉片(2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CT防外渗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1)与所述软针(2)采用一体成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CT防外渗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1)内安装有斜面板(211),所述斜面板(211)内开设有若干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缓流孔(2111),所述斜面板(211)的底面安装有连接板(2112),所述连接板(2112)上设有斜面(2113),且所述斜面板(2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