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梅伯寿专利>正文

坡道电梯用轨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673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坡道电梯用轨道系统,其中第一主动轮位于坡道的上端,沿上坡方向,第一主动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且第一主动轮位于所述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的后方,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对应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的正下方,第一辅助从动轮位于坡道的下端,第二辅助从动轮和第三辅助从动轮位于平面上并处于第一辅助从动轮的后方,第一传送轨道绕过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辅助从动轮,在第一主动轮的带动下向坡道上端传送,一个第二传送轨道绕过所述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二辅助从动轮,另一个第二传送轨道绕过所述第三主动轮、第三从动轮和第三辅助从动轮。

Rail system for ramp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坡道电梯用轨道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道电梯用轨道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形势的日益加剧,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然而,在山岭地区,如果在进行基础建设时,将所有地面都推平,那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在山岭地区地势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出上下坡道。推着自行车在坡度较大的上下坡道上前行,会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出行困扰,因此在山岭地区(例如山城重庆)自行车无法得到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坡道电梯用轨道系统,以解决目前在山岭地区自行车上下坡道困难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坡道电梯用轨道系统,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辅助从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辅助从动轮、第三主动轮、第三从动轮和第三辅助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位于坡道的上端,沿上坡方向,所述第一主动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且所述第一主动轮位于所述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的后方,所述第二主动轮与第三主动轮相对于第一主动轮位置对称,所述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对应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辅助从动轮位于坡道的下端,所述第二辅助从动轮和第三辅助从动轮位于平面上并处于所述第一辅助从动轮的后方,所述第二辅助从动轮和第三辅助从动轮相对于第一辅助从动轮位置对称,第一传送轨道绕过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辅助从动轮,在所述第一主动轮的带动下向坡道上端传送,一个第二传送轨道绕过所述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二辅助从动轮,在所述第二主动轮的带动下向坡道上端传送,另一个第二传送轨道绕过所述第三主动轮、第三从动轮和第三辅助从动轮,在所述第三主动轮的带动下向坡道上端传动,所述坡道与平面的交界处设置有两个限位栏,所述限位栏包括┏型连接件和┓型连接件,所述┏型连接件和┓型连接件的竖直自由端固定在地面上,每个第二传送轨道都穿设在对应限位栏的┏型连接件和┓型连接件之间,以使所述第二传送轨道延伸至平面时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与地面之间预留有对应空间。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平面上,两个第二传送轨道的外侧对应设置有第一放置台和第二放置台上,用于放置支撑组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针对坡道电梯设计专门的轨道,乘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传送轨道上的各个支撑组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避免前后两乘客靠得太近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本专利技术每趟可以由多人搭乘,效率较高,本专利技术可以方便乘客骑自行车上坡,从而便于自行车在山岭地区的推广,实现环保出行。附图说明图1是坡道电梯用轨道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侧视图;图2是坡道电梯用轨道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坡道电梯中支撑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主视图;图4是图3的侧面剖视图;图5是图4中挡板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多个支撑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坡道电梯的一个实施例侧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坡道电梯用轨道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侧视图。结合图2所示,该轨道系统可以包括包括第一主动轮101、第一从动轮102、第一辅助从动轮103、第二主动轮201、第二从动轮202、第二辅助从动轮203、第三主动轮301、第三从动轮302和第三辅助从动轮303,所述第一主动轮101位于坡道的上端,沿上坡方向,所述第一主动轮10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主动轮201和第三主动轮301且所述第一主动轮101位于所述第二主动轮201和第三主动轮301的后方,所述第二主动轮201与第三主动轮301相对于第一主动轮101位置对称,所述第一从动轮102、第二从动轮202和第三从动轮302对应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轮101、第二主动轮201和第三主动轮301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辅助从动轮103位于坡道的下端,所述第二辅助从动轮203和第三辅助从动轮303位于平面上并处于所述第一辅助从动轮103的后方,所述第二辅助从动轮203和第三辅助从动轮303相对于第一辅助从动轮103位置对称,第一传送轨道1绕过所述第一主动轮101、第一从动轮102和第二辅助从动轮103,在所述第一主动轮101的带动下向坡道上端传送,一个第二传送轨道2绕过所述第二主动轮201、第二从动轮202和第二辅助从动轮203,在所述第二主动轮201的带动下向坡道上端传送,另一个第二传送轨道2绕过所述第三主动轮301、第三从动轮302和第三辅助从动轮303,在所述第三主动轮301的带动下向坡道上端传动,所述坡道与平面的交界处设置有两个限位栏(图中未示出),所述限位栏包括┏型连接件和┓型连接件,所述┏型连接件和┓型连接件的竖直自由端固定在地面上,每个第二传送轨道都穿设在对应限位栏的┏型连接件和┓型连接件之间,以使所述第二传送轨道延伸至平面时与水平面贴合,所述第一从动轮102、第二从动轮202和第三从动轮302与地面之间预留有对应空间,以便对第一传送轨道1上的连接组件以及第二传送轨道2上的第三电动伸缩杆进行传送。在平面上,两个第二传送轨道的外侧对应设置有第一放置台和第二放置台上。其中第一传送轨道和第二传送轨道都可以为传送带。初始状态下,支撑组件按序放置在第一放置台和第二放置台上,所述第一传送轨道1上沿坡道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传送轨道上沿坡道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第二连接组件;每个第一连接组件朝向坡道下端的一端都设置有第一红外距离传感器,每个支撑组件上都设置有第二红外距离传感器,每个第二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标识信息都与唯一的一个支撑组件对应,按照支撑组件的初始放置顺序,将各个支撑组件对应的第二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标识信息依次从队尾插入控制器本地的队列中,控制器在每次接收到搭乘按钮按下信号后,都对队列中队首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红外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距离信息进行判断,当所述第二距离信息显示有第二连接组件随所述第二传送轨道传送至所述队首标识信息对应的支撑组件处时,将队首标识信息从所述队列中删除。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上设置有影响第二距离信息检测大小的部件,且每个第二连接组件上该部件对第二距离信息检测大小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控制器在将队首标识信息从所述队列中删除之前,根据队首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红外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距离大小,确定传送至所述队首标识信息对应的支撑组件处的是哪个第二连接组件,在确定具体的第二连接组件后,控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动作,将所述队首标识信息对应的支撑组件与第二传送轨道相连,此后所述第二传送轨道带动所述队首标识信息对应的支撑组件朝上坡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红外距离传感器检测到有支撑组件移动至对应第一连接组件的后方时,控制所述第二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坡道电梯用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辅助从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辅助从动轮、第三主动轮、第三从动轮和第三辅助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位于坡道的上端,沿上坡方向,所述第一主动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且所述第一主动轮位于所述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的后方,所述第二主动轮与第三主动轮相对于第一主动轮位置对称,所述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对应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辅助从动轮位于坡道的下端,所述第二辅助从动轮和第三辅助从动轮位于平面上并处于所述第一辅助从动轮的后方,所述第二辅助从动轮和第三辅助从动轮相对于第一辅助从动轮位置对称,第一传送轨道绕过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辅助从动轮,在所述第一主动轮的带动下向坡道上端传送,一个第二传送轨道绕过所述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二辅助从动轮,在所述第二主动轮的带动下向坡道上端传送,另一个第二传送轨道绕过所述第三主动轮、第三从动轮和第三辅助从动轮,在所述第三主动轮的带动下向坡道上端传动,所述坡道与平面的交界处设置有两个限位栏,所述限位栏包括┏型连接件和┓型连接件,所述┏型连接件和┓型连接件的竖直自由端固定在地面上,每个第二传送轨道都穿设在对应限位栏的┏型连接件和┓型连接件之间,以使所述第二传送轨道延伸至平面时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与地面之间预留有对应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道电梯用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辅助从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辅助从动轮、第三主动轮、第三从动轮和第三辅助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位于坡道的上端,沿上坡方向,所述第一主动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且所述第一主动轮位于所述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的后方,所述第二主动轮与第三主动轮相对于第一主动轮位置对称,所述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对应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辅助从动轮位于坡道的下端,所述第二辅助从动轮和第三辅助从动轮位于平面上并处于所述第一辅助从动轮的后方,所述第二辅助从动轮和第三辅助从动轮相对于第一辅助从动轮位置对称,第一传送轨道绕过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辅助从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梅伯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