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及卫生吸收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65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及卫生吸收垫,涉及卫生垫的技术领域。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细纤维层、第一混合纤维层、粗纤维层和第二混合纤维层;细纤维层、第一混合纤维层、粗纤维层和第二混合纤维层均为采用纤维线制作的纤维层;细纤维层为采用细纤维线制作的纤维层;第一混合纤维层、第二混合纤维层均为采用细纤维线、粗纤维线混合制作的纤维层;粗纤维层为采用粗纤维线制作的纤维层。解决了卫生垫的导流层的使用面积导流效果差;反渗量大,影响使用者的皮肤健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细纤维层、第一混合纤维层、粗纤维层和第二混合纤维层,利用四层纤维层形成多湿润梯度,快速传导尿液。

Surface anti-seepage buttock protection structure and hygienic absorbent p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及卫生吸收垫
本技术涉及卫生垫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及卫生吸收垫。
技术介绍
卫生垫是一种采用无纺布、卫生纸、绒毛浆、高分子吸水树脂、PE膜、橡皮筋等材料制成的,一次性使用后即可抛弃的产品。卫生垫包括:婴童纸尿裤、婴童学步裤、成人纸尿裤、女性卫生巾等。卫生垫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表面包覆层、吸收芯层和底布;表面包覆层,也称之为包覆层,直接与使用者的皮肤部位接触,促使液体流动;吸收芯层,也称之为吸收芯体,或者吸收体,能够促使表面包覆层的尿液快速渗透并有效阻止回渗,使使用者的皮肤保持干爽;底布能够保持尿液聚集在吸收芯层内,不会造成泄漏。上述现有技术中,婴童纸尿裤、婴童学步裤、成人纸尿裤、女性卫生巾等产品所使用的面料无导流作用、需另添加导流层,且导流层的使用面积并不大,难以达到预想的导流效果。同时,在面层的反渗方面,由于面料导流之间有较为明显的间隔以及胶体,其反渗量相对较大,使得使用者的皮肤长期处于较为湿润的环境中,加之面料中含有尿液等物质,容易滋生细菌,影响使用者的皮肤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卫生垫的面料无导流作用、需另添加导流层,且导流层的使用面积难以达到导流效果;反渗量大,影响使用者的皮肤健康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卫生吸收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卫生垫的面料无导流作用、需另添加导流层,且导流层的使用面积难以达到导流效果;反渗量大,影响使用者的皮肤健康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细纤维层、第一混合纤维层、粗纤维层和第二混合纤维层;所述细纤维层、第一混合纤维层、粗纤维层和第二混合纤维层均为采用纤维线制作的纤维层;所述纤维线包括纱线细度范围在1.2D~1.5D之间的细纤维线,和纱线细度范围在2D~4D之间的粗纤维线;所述细纤维层为采用细纤维线制作的纤维层;所述第一混合纤维层、第二混合纤维层均为采用细纤维线、粗纤维线混合制作的纤维层;所述粗纤维层为采用粗纤维线制作的纤维层。进一步的,所述细纤维层包括细纤维线,所述细纤维线的纱线细度范围在1.2D~1.5D之间;所述第一混合纤维层包括细纤维线和粗纤维线,所述细纤维线的纱线细度范围在1.2D~1.5D之间,所述粗纤维线的纱线细度范围在2.0D~2.5D之间;所述粗纤维层包括粗纤维线,所述粗纤维线的纱线细度取值范围在2D~4D之间;所述第二混合纤维层包括粗纤维线和细纤维线,所述粗纤维线的纱线细度范围在2.0D~2.5D之间,所述细纤维线的纱线细度范围在1.2D~1.5D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纤维层中粗纤维线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星形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纤维层中粗纤维线所占的比例范围为70%~80%,所述第一混合纤维层中细纤维线所占的比例范围为20%~30%。进一步的,所述细纤维层的皮层采用聚乙烯,芯层采用聚酯;所述第一混合纤维层中的细纤维线采用3D卷曲纤维,细纤维线的皮层采用聚乙烯,细纤维线的芯层采用聚丙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纤维层中粗纤维线、细纤维线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混合纤维层中粗纤维线、细纤维线的排列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细纤维层上沿着横向方向涂布有亲水区和拒水区;所述亲水区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拒水区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拒水区与每个所述亲水区间隔设置;所述亲水区设置在所述细纤维层的尿点区域,所述拒水区设置在所述细纤维层的臀部区域。进一步的,所述亲水区的形状为直条形、波浪形、圆形、哑铃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拒水区的形状为与所述亲水区相对应的直条形、波浪形、圆形、哑铃形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拒水区的宽度a的取值范围在40mm~70mm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卫生吸收垫,该卫生吸收垫具有所述的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所述细纤维层、第一混合纤维层、粗纤维层和第二混合纤维层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并且所述细纤维层、第一混合纤维层、粗纤维层和第二混合纤维层均为采用纤维线制作的纤维层,相比于现有技术的面料,本技术采用四层不同的梳理方式,形成四层纤维层,并通过成网工艺将四层纤维层连接固定,从而得到具有吸水性好的无纺布结构;所述纤维线包括纱线细度范围在1.2D~1.5D之间的细纤维线,和纱线细度范围在2D~4D之间的粗纤维线,整块无纺布结构采用细纤维线和粗纤维线相结合的方式,使整块无纺布的吸水性好;所述细纤维层采用细纤维线制作,所述第一混合纤维层采用细纤维线、粗纤维线混合制作,所述粗纤维层采用粗纤维线制作,所述第二混合纤维层采用细纤维线、粗纤维线混合制作,四层纤维层采用多湿润梯度、差动毛细效应,就能够达到快速传导的目的,使面料表层的液体快速的传导至芯体层,同时,通过结构上的压力差锁住水分,导流效果好,不会出现反渗的现象,并且细纤维层设置在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位置,更能有效解决使用者的屁屁干爽性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卫生吸收垫,该卫生吸收垫具有所述的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使用时,利用四层纤维层形成多湿润梯度、差动毛细效应,快速传导尿液,导流效果好,保护使用者的皮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混合纤维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混合纤维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细纤维层的涂布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细纤维层的涂布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细纤维层;200-第一混合纤维层;300-粗纤维层;400-第二混合纤维层;101-亲水区;102-拒水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细纤维层(100)、第一混合纤维层(200)、粗纤维层(300)和第二混合纤维层(400);所述细纤维层(100)、第一混合纤维层(200)、粗纤维层(300)和第二混合纤维层(400)均为采用纤维线制作的纤维层;所述纤维线包括纱线细度范围在1.2D~1.5D之间的细纤维线,和纱线细度范围在2D~4D之间的粗纤维线;所述细纤维层(100)为采用细纤维线制作的纤维层;所述第一混合纤维层(200)、第二混合纤维层(400)均为采用细纤维线、粗纤维线混合制作的纤维层;所述粗纤维层(300)为采用粗纤维线制作的纤维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细纤维层(100)、第一混合纤维层(200)、粗纤维层(300)和第二混合纤维层(400);所述细纤维层(100)、第一混合纤维层(200)、粗纤维层(300)和第二混合纤维层(400)均为采用纤维线制作的纤维层;所述纤维线包括纱线细度范围在1.2D~1.5D之间的细纤维线,和纱线细度范围在2D~4D之间的粗纤维线;所述细纤维层(100)为采用细纤维线制作的纤维层;所述第一混合纤维层(200)、第二混合纤维层(400)均为采用细纤维线、粗纤维线混合制作的纤维层;所述粗纤维层(300)为采用粗纤维线制作的纤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纤维层(100)包括细纤维线,所述细纤维线的纱线细度范围在1.2D~1.5D之间;所述第一混合纤维层(200)包括细纤维线和粗纤维线,所述细纤维线的纱线细度范围在1.2D~1.5D之间,所述粗纤维线的纱线细度范围在2.0D~2.5D之间;所述粗纤维层(300)包括粗纤维线,所述粗纤维线的纱线细度取值范围在2D~4D之间;所述第二混合纤维层(400)包括粗纤维线和细纤维线,所述粗纤维线的纱线细度范围在2.0D~2.5D之间,所述细纤维线的纱线细度范围在1.2D~1.5D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纤维层(200)中粗纤维线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星形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层防反渗护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纤维层(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敏杨锦祥李志强胡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英氏营养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