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使用加压贴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587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加压贴膜,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柱形块,所述柱形块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挡板的上转动安装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内螺纹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延伸至凹槽内,所述螺纹杆上对称开设有四个铰接槽,所述铰接槽位于凹槽内,所述铰接槽内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内壁与转轴活动连接,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四个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避免了用瓶塞及胶布加压,防止感染,同时,防渗液效果好,不需要不停的更换,节约人力物力,减轻病人的紧张及焦虑,避免来回更换渗湿的衣服。

A disposable pressure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使用加压贴膜
:本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一次性使用加压贴膜。
技术介绍
:腹腔引流是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在腹腔内设置一个或多个引管,其目的是:及时消除腹腔局部滞留的体液、血液、脓液、减少毒素吸收,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腹腔内感染的控制。但是,现有技术中,腹腔引流管意外脱落后,腹腔穿刺处不停的渗液,临床上医生就用胶布和橡胶瓶塞加压固定,外面用纱布覆盖,因为用胶布加橡胶瓶塞加压力度很小,所以腹腔穿刺处仍然不停的渗液,每天需要来回的固定橡胶瓶塞及更换纱布很多次,病人衣服也经常被渗透,也需要来回更换,比较浪费人力物力,同时,因为胶布及橡胶瓶塞都不是无菌的,腹腔引流管穿刺点是直接通往腹腔内的,很容易引起感染,为此,提出一次性使用加压贴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加压贴膜,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一次性使用加压贴膜,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柱形块,所述柱形块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挡板的上转动安装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内螺纹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延伸至凹槽内,所述螺纹杆上对称开设有四个铰接槽,所述铰接槽位于凹槽内,所述铰接槽内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内壁与转轴活动连接,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四个通孔,所述支撑杆与对应的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延伸至通孔外,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与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螺纹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旋钮,所述旋钮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壁与螺纹杆活动连接,所述柱形块的底部活动安装有贴膜。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顶部开设有转动孔,所述内螺纹管的顶端延伸至转动孔外。优选的,所述内螺纹管的外侧固定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与转动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通孔内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支撑杆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支撑杆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N/m-4N/m。本技术的优点:首先,该装置通过贴膜、柱形块、旋钮、内螺纹管、螺纹杆、通孔、铰接槽、转轴、转动杆、支撑杆和挡板相配合,使用时,将贴膜包裹在柱形块上,将柱形块塞入腹腔穿刺处,转动旋钮,旋钮带动内螺纹管转动,内螺纹管带动螺纹杆向下运动,螺纹杆推动支撑杆以通孔内的转动杆为圆心转动,在铰接槽内的转轴和滑动孔的相互作用下,使支撑杆的底端相互远离运动,牵扯贴膜,使贴膜紧压腹腔穿刺处,防止掉落,同时,挡板和位于挡板上的密封圈可以有效的防止液体渗出,当需要更换贴膜时,反向转动旋钮,旋钮带动内螺纹管反向转动,内螺纹管带动螺纹杆向上运动,拉动支撑杆的底端相互靠近运动远离腹腔穿刺处,可以取下贴膜;本技术结构简单,避免了用瓶塞及胶布加压,防止感染,同时,防渗液效果好,不需要不停的更换,节约人力物力,减轻病人的紧张及焦虑,避免来回更换渗湿的衣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挡板;2、柱形块;3、凹槽;4、内螺纹管;5、螺纹杆;6、铰接槽;7、转轴;8、支撑杆;9、滑动孔;10、通孔;11、弹簧;12、旋钮;13、滑动槽;14、贴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次性使用加压贴膜,包括挡板1,挡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柱形块2,柱形块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3,挡板1的上转动安装有内螺纹管4,内螺纹管4内螺纹安装有螺纹杆5,螺纹杆5的底端延伸至凹槽3内,螺纹杆5上对称开设有四个铰接槽6,铰接槽6位于凹槽3内,铰接槽6内固定安装有转轴7,转轴7上转动安装有支撑杆8,支撑杆8上开设有滑动孔9,滑动孔9的内壁与转轴7活动连接,凹槽3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四个通孔10,支撑杆8与对应的通孔10的内壁转动连接,支撑杆8的一端延伸至通孔10外,螺纹杆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11,弹簧11的底端与凹槽3的内壁固定连接,内螺纹管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旋钮12,旋钮12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13,滑动槽13的内壁与螺纹杆5活动连接,柱形块2的底部活动安装有贴膜14;挡板1的顶部开设有转动孔,内螺纹管4的顶端延伸至转动孔外,内螺纹管4的外侧固定套设有轴承,轴承的外圈与转动孔的内壁固定连接,通孔10内固定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与支撑杆8转动连接,螺纹杆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轴,连接轴与支撑杆8转动连接,挡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圈,弹簧11的劲度系数为2N/m-4N/m,该装置通过贴膜14、柱形块2、旋钮12、内螺纹管4、螺纹杆5、通孔10、铰接槽6、转轴7、转动杆、支撑杆8和挡板1相配合,使用时,将贴膜14包裹在柱形块2上,将柱形块2塞入腹腔穿刺处,转动旋钮12,旋钮12带动内螺纹管4转动,内螺纹管4带动螺纹杆5向下运动,螺纹杆5推动支撑杆8以通孔10内的转动杆为圆心转动,在铰接槽6内的转轴7和滑动孔9的相互作用下,使支撑杆8的底端相互远离运动,牵扯贴膜14,使贴膜14紧压腹腔穿刺处,防止掉落,同时,挡板1和位于挡板1上的密封圈可以有效的防止液体渗出,当需要更换贴膜14时,反向转动旋钮12,旋钮12带动内螺纹管4反向转动,内螺纹管4带动螺纹杆5向上运动,拉动支撑杆8的底端相互靠近运动远离腹腔穿刺处,可以取下贴膜14,本技术结构简单,避免了用瓶塞及胶布加压,防止感染,同时,防渗液效果好,不需要不停的更换,节约人力物力,减轻病人的紧张及焦虑,避免来回更换渗湿的衣服。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贴膜14包裹在柱形块2上,将柱形块2塞入腹腔穿刺处,转动旋钮12,旋钮12带动内螺纹管4转动,内螺纹管4带动螺纹杆5向下运动,螺纹杆5推动支撑杆8以通孔10内的转动杆为圆心转动,在铰接槽6内的转轴7和滑动孔9的相互作用下,使支撑杆8的底端相互远离运动,牵扯贴膜14,使贴膜14紧压腹腔穿刺处,防止掉落,同时,挡板1和位于挡板1上的密封圈可以有效的防止液体渗出,当需要更换贴膜14时,反向转动旋钮12,旋钮12带动内螺纹管4反向转动,内螺纹管4带动螺纹杆5向上运动,拉动支撑杆8的底端相互靠近运动远离腹腔穿刺处,可以取下贴膜1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使用加压贴膜,包括挡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柱形块(2),所述柱形块(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3),所述挡板(1)的上转动安装有内螺纹管(4),所述内螺纹管(4)内螺纹安装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底端延伸至凹槽(3)内,所述螺纹杆(5)上对称开设有四个铰接槽(6),所述铰接槽(6)位于凹槽(3)内,所述铰接槽(6)内固定安装有转轴(7),所述转轴(7)上转动安装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上开设有滑动孔(9),所述滑动孔(9)的内壁与转轴(7)活动连接,所述凹槽(3)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四个通孔(10),所述支撑杆(8)与对应的通孔(10)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8)的一端延伸至通孔(10)外,所述螺纹杆(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底端与凹槽(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螺纹管(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旋钮(12),所述旋钮(12)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13),所述滑动槽(13)的内壁与螺纹杆(5)活动连接,所述柱形块(2)的底部活动安装有贴膜(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使用加压贴膜,包括挡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柱形块(2),所述柱形块(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3),所述挡板(1)的上转动安装有内螺纹管(4),所述内螺纹管(4)内螺纹安装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底端延伸至凹槽(3)内,所述螺纹杆(5)上对称开设有四个铰接槽(6),所述铰接槽(6)位于凹槽(3)内,所述铰接槽(6)内固定安装有转轴(7),所述转轴(7)上转动安装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上开设有滑动孔(9),所述滑动孔(9)的内壁与转轴(7)活动连接,所述凹槽(3)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四个通孔(10),所述支撑杆(8)与对应的通孔(10)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8)的一端延伸至通孔(10)外,所述螺纹杆(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底端与凹槽(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螺纹管(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旋钮(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倩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