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水砼预制造型饰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清水砼预制造型饰面方法。
技术介绍
清水混凝土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我国发展,因随着绿色建筑的客观需求,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返璞归真的自然思想的深入人心。众所周知,混凝土表面吸水率较大,混凝土在自然界的环境下会遭受来自阳光、紫外线、酸雨、油气、油污等破坏,逐渐失去其本来面目,混凝土也会随着天长地久而日趋被中性化和破坏,其表面效果将日趋污浊,影响观瞻。所以清水混凝土60%取决于混凝土浇筑的质量,40%取决于后期的透明保护喷涂施工,但后期的透明保护喷涂施工同样取决于混凝土的振捣质量,从日本相关关于清水混凝土的论述中,清水混凝土允许有气泡,但实际上表明气泡或者隐形气泡含量过高,后期透明保护的质量有极大影响。原因在于:气泡所在位置均为外小内大的形式,其保护由外向内,其保护不能覆盖全部,形成单向呼吸清水面。目前,传统的清水混凝土浇筑构件的制造方式,一般仅仅通过振捣器压实混泥土并在压实过程中排出气泡,这种排出气泡的方式,效率低下,尤其在制造厚度较大的混泥土浇筑构件时,振捣器的振动传导较差,混泥土中容易残留较 ...
【技术保护点】
1.清水砼预制造型饰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混泥土、乙醇按比例混合后装入浇筑模具中;步骤S2,利用振捣器将混泥土进行初步压实;步骤S3,对浇筑模具进行加热使热量传递至混泥土中实现乙醇挥发,且在加热过程中持续对混泥土进行再次压实;步骤S4,将浇筑模具拆卸下。
【技术特征摘要】
1.清水砼预制造型饰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混泥土、乙醇按比例混合后装入浇筑模具中;步骤S2,利用振捣器将混泥土进行初步压实;步骤S3,对浇筑模具进行加热使热量传递至混泥土中实现乙醇挥发,且在加热过程中持续对混泥土进行再次压实;步骤S4,将浇筑模具拆卸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水砼预制造型饰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混泥土与乙醇按体积进行混合,且混合比例为30/1~5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水砼预制造型饰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加热温度为78.4°~9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水砼预制造型饰面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阳,曹建明,沈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