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413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按照质量份:将2‑7份硝酸钕和1‑10份硝酸铈溶于1000份蒸馏水中,搅拌至溶解,得到澄清溶液;根据澄清溶液内硝酸根与柠檬酸的摩尔比1∶1.8‑4加入柠檬酸,然后缓慢滴加氨水,至溶液的pH值在6‑7,得到中间产物1;按照质量份:将100份中间产物1,加入到10‑25份PET纤维固载β环糊精聚合物的产物中,加入0.05‑0.5份碳纳米管海绵,加入5‑10份的对甲基苯硼酸,在55‑85℃下反应8‑18h反应结束后,加入过滤,依次用丙酮、去离子水洗涤,得到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
技术介绍
红霉素是一种典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特点。红霉素来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而生物体的次级代谢产物,通常是一群化学结构非常相似的混合物,红霉素也不例外。红霉素各组分中,红霉素A为目标产物,具有最高的抑菌活性和最低的毒性,其余组分均为副产物杂质。包括红霉素C在内的红霉素杂质,还有大量的菌丝体、蛋白质、色素、无机盐等多种非红霉素类杂质。可采用交换树脂来提取红霉素A。CN104741093A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树脂制备方法:在反应釜中,打入纯水,阻聚剂,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剂单体/2-三氟甲基丙烯腈,致孔剂等,升温至反应温度,待反应结束.烘干,抽提致孔剂,烘干收袋.本专利技术在聚合中引入少量2-三氟甲基丙烯腈作为第三单体,以提高树脂与链霉菌的相容性,以及树脂骨架地耐高温,酸碱腐蚀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聚合物颗粒的强度。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树脂具有较为合适的微孔结构,对红霉素分离效果好,选择性强。含氟基团的引入,使树脂骨架耐腐蚀性增强,球体表面受到保护,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CN100537587公开了一种采用以合成纤维为骨架的离子交换纤维,从含有红霉素的液体中分离提纯红霉素的新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利用其特殊的纤维状物理形态使其与红霉素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对流体具有较小的阻力,利用离子交换纤维的功能集团使吸附、解吸速度快,较现有的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容易和彻底,再生速度快,亲和力强,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也解决了大孔树脂吸附红霉素后再生过程较困难这一难题,从而降低成本。CN1696143A公开了一种采用以合成纤维为骨架的离子交换纤维,从含有红霉素的液体中分离提纯红霉素的新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利用其特殊的纤维状物理形态使其与红霉素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对流体具有较小的阻力,利用离子交换纤维的功能集团使吸附、解吸速度快,较现有的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容易和彻底,再生速度快,亲和力强,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也解决了大孔树脂吸附红霉素后再生过程较困难这一难题,从而降低成本。以上专利技术专利和公知技术制备的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因为红霉素C的结构与红霉素A极为相似,分离难度较大,难以有效分离红霉素A与红霉素C等红霉素杂质组分,产品一次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步骤1:按照质量份:100份水,1-10份柠檬酸;5-15份β环糊精,1-5份磷酸氢钠,1-5份DL-异柠檬酸内酯,50-80下反应1-4h,再加入5-15份PET纤维,浸泡3-8h,过滤,烘干,得到PET纤维固载β环糊精聚合物;步骤2:按照质量份:将2-7份硝酸钕和1-10份硝酸铈溶于1000份蒸馏水中,搅拌至溶解,得到澄清溶液;根据澄清溶液内硝酸根与柠檬酸的摩尔比1∶1.8-4加入柠檬酸,然后缓慢滴加氨水,至溶液的pH值在6-7,得到中间产物1;步骤3:按照质量份:将100份中间产物1,加入到10-25份PET纤维固载β环糊精聚合物中,加入0.05-0.5份碳纳米管海绵,加入5-10份的对甲基苯硼酸,在55-85℃下反应8-18h反应结束后,加入过滤,依次用丙酮、去离子水洗涤,得到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工艺简便,重现性好,对甲基苯硼酸基团修饰吸附剂对红霉素A具有选择性吸附能力,利用柱色谱即可实现红霉素A和红霉素C以及其他红霉素杂质的分离,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步骤1:按照质量份:100份水,4份柠檬酸;11份β环糊精,2份磷酸氢钠,2份DL-异柠檬酸内酯,70下反应2h,再加入9份PET纤维,浸泡5h,过滤,烘干;步骤2:按照质量份:将5份硝酸钕和5份硝酸铈溶于1000份蒸馏水中,搅拌至溶解,得到澄清溶液;根据澄清溶液内硝酸根与柠檬酸的摩尔比1∶2.2加入柠檬酸,然后缓慢滴加氨水,至溶液的pH值在6-7,得到中间产物1;步骤3:按照质量份:将100份中间产物1,加入到17份步骤1的产物中,加入0.3份碳纳米管海绵,加入8份的对甲基苯硼酸,在74℃下反应10h反应结束后,加入过滤,依次用丙酮、去离子水洗涤,得到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样品编号为AS-1。实施例2步骤1:按照质量份:100份水,1份柠檬酸;5份β环糊精,1份磷酸氢钠,1份DL-异柠檬酸内酯,50下反应4h,再加入5份PET纤维,浸泡3h,过滤,烘干;步骤2:按照质量份:将2份硝酸钕和1份硝酸铈溶于1000份蒸馏水中,搅拌至溶解,得到澄清溶液;根据澄清溶液内硝酸根与柠檬酸的摩尔比1∶1.8加入柠檬酸,然后缓慢滴加氨水,至溶液的pH值在6-7,得到中间产物1;步骤3:按照质量份:将100份中间产物1,加入到10份步骤1的产物中,加入0.05份碳纳米管海绵,加入5份的对甲基苯硼酸,在55℃下反应18h反应结束后,加入过滤,依次用丙酮、去离子水洗涤,得到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样品编号为AS-2。实施例3步骤1:按照质量份:100份水,10份柠檬酸;15份β环糊精,5份磷酸氢钠,5份DL-异柠檬酸内酯,80下反应1h,再加入15份PET纤维,浸泡8h,过滤,烘干;步骤2:按照质量份:将7份硝酸钕和10份硝酸铈溶于1000份蒸馏水中,搅拌至溶解,得到澄清溶液;根据澄清溶液内硝酸根与柠檬酸的摩尔比1∶4加入柠檬酸,然后缓慢滴加氨水,至溶液的pH值在6-7,得到中间产物1;步骤3:按照质量份:将100份中间产物1,加入到25份步骤1的产物中,加入0.5份碳纳米管海绵,加入10份的对甲基苯硼酸,在85℃下反应8h反应结束后,加入过滤,依次用丙酮、去离子水洗涤,得到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样品编号为AS-3。对比例1不加β环糊精,其它同实施例1,样品编号为AS-4。对比例2不加DL-异柠檬酸内酯,其它同实施例1,样品编号为AS-5。对比例3不加硝酸钕和10份硝酸铈,其它同实施例1,样品编号为AS-6。对比例4不加碳纳米管海绵,其它同实施例1,样品编号为AS-7。表:不同工艺做出的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在相同条件下分离的红霉素A含量的比较编号红霉素A含量(%)AS-192.3AS-292.7AS-391.9AS-490.2AS-586.8AS-687.6AS-789.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其特征在于其技术方案如下:按照质量份:将2‑7份硝酸钕和1‑10份硝酸铈溶于1000份蒸馏水中,搅拌至溶解,得到澄清溶液;根据澄清溶液内硝酸根与柠檬酸的摩尔比1∶1.8‑4加入柠檬酸,然后缓慢滴加氨水,至溶液的pH值在6‑7,得到中间产物1;按照质量份:将100份中间产物1,加入到10‑25份PET纤维固载β环糊精聚合物的产物中,加入0.05‑0.5份碳纳米管海绵,加入5‑10份的对甲基苯硼酸,在55‑85℃下反应8‑18h反应结束后,加入过滤,依次用丙酮、去离子水洗涤,得到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红霉素分离的吸附剂,其特征在于其技术方案如下:按照质量份:将2-7份硝酸钕和1-10份硝酸铈溶于1000份蒸馏水中,搅拌至溶解,得到澄清溶液;根据澄清溶液内硝酸根与柠檬酸的摩尔比1∶1.8-4加入柠檬酸,然后缓慢滴加氨水,至溶液的pH值在6-7,得到中间产物1;按照质量份:将100份中间产物1,加入到10-25份PET纤维固载β环糊精聚合物的产物中,加入0.05-0.5份碳纳米管海绵,加入5-10份的对甲基苯硼酸,在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琪宇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中通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