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潮军靴,包括靴子本体以及固定安装于靴子本体底部的鞋跟,所述靴子本体内设置鞋垫,所述鞋跟内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鞋垫下部且一侧贯通于鞋跟外壁,第一凹槽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固定套设有扇叶,所述鞋跟内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上部,第二凹槽底部固定设置有电池,第二凹槽顶部开设第一通孔及限位肩台,所述靴子本体夹层内设置排气通道,靴子本体内壁及第一凹槽侧壁开设通气孔,第一凹槽通过通气孔及排气通道与靴子本体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排除军靴内的潮湿空气,从而改善靴内湿度环境,保持靴内干燥,提高穿着舒适感。
Moisture-proof boo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潮军靴
本技术涉及军靴
,特别涉及一种防潮军靴。
技术介绍
军靴,是供军事单位在行军,作战时穿着的鞋靴。现有军靴中,由于军靴为了提高抗冲击能力、防滑、耐磨等属性,多制造的比较厚实,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靴的透气性。处在恶劣环境下进行训练的军人,往往鞋内经常潮湿,加上军靴又比较厚实,透气性不佳,从而影响了军人们的舒适感,使人很容易产生疲惫感,影响训练效果,因此降低了训练的效果,长此以往还容易患病。因此,需要提出一种防潮军靴,能够有效排除军靴内的潮湿空气,从而改善鞋内湿度环境,保持干燥,提高穿着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潮军靴,能够有效排除军靴内的潮湿空气,从而改善靴内湿度环境,保持靴内干燥,提高穿着舒适感。本技术的防潮军靴,包括靴子本体以及固定安装于靴子本体底部的鞋跟,所述靴子本体内设置鞋垫,所述鞋跟内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鞋垫下部且一侧贯通于鞋跟外壁,第一凹槽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固定套设有扇叶,所述鞋跟内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上部,第二凹槽底部固定设置有电池,第二凹槽顶部开设第一通孔及限位肩台,第一通孔位置与电池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接触块,所述接触块包括接触块横向部与接触块纵向部,纵向部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电池电极位置对应,接触块横向部位于接触块纵向部上方,所述电池底部以及接触块纵向部底部设置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线与扇叶连接,所述靴子本体夹层内设置排气通道,靴子本体内壁及第一凹槽侧壁开设通气孔,第一凹槽通过通气孔及排气通道与靴子本体内部连通。进一步,所述接触块横向部与限位肩台之间固定设置弹簧,所述弹簧对称设置于接触块纵向部两侧。进一步,所述鞋垫为电加热鞋垫。进一步,所述电池底部以及接触块纵向部底部设置第二电线。进一步,所述第二凹槽上下部开设过线通孔,所述第一凹槽上部开设过线通孔。进一步,所述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穿过过线通孔,所述电池与电加热鞋垫之间通过第二电线进行电性连接,构成闭合回路,电池与扇叶之间通过第一电线进行电性连接,构成闭合回路。进一步,所述鞋跟外壁设有与第一凹槽截面相适应的密封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防潮军靴,通过对鞋垫的加热以及将潮湿气体由鞋内排出,从而改善了鞋内湿度环境,保持干燥,提高了穿着的舒适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鞋垫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鞋垫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潮军靴,包括靴子本体1以及固定安装于靴子本体底部的鞋跟2,所述靴子本体内设置鞋垫3,所述鞋跟内设置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位于鞋垫下部且一侧贯通于鞋跟外壁,第一凹槽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5,支撑杆上固定套设有扇叶6,所述鞋跟内设置第二凹槽7,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上部,第二凹槽底部固定设置有电池8,第二凹槽顶部开设第一通孔9及限位肩台10,第一通孔位置与电池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接触块,所述接触块包括接触块横向部11与接触块纵向部12,接触块纵向部12穿过第一通孔9并与电池电极位置对应,接触块横向部11位于接触块纵向部12上方,所述电池底部以及接触块纵向部底部设置第一电线18,所述第一电线与扇叶连接,所述靴子本体夹层内设置排气通道13,靴子本体内壁及第一凹槽侧壁开设通气孔14,第一凹槽通过通气孔及排气通道与靴子本体内部连通。当鞋内湿度较大时,可以通过排除潮湿气体的方式进行除湿。当使用者穿着靴子时,受到体温影响,鞋内潮湿气体被加热,气体密度降低,此时通过热压作用产生上升。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鞋子表面开设通气孔的方式进行排气,由于不具有强制通风措施,仅仅通过自然通风方式排出潮湿气体的效果极差,由通风工程原理可知,通风一般通过风压及热压两种方式进行。由于人的体温有限,潮湿气体通过热压上升排除的效果非常有限,又因为鞋子内外压差较低,因此风压效果也不好。此时,强制通风的优势可以体现出来。在鞋跟内开设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分别用来放置动力装置和强制通风装置,为强制通风提供了动力源。在鞋子内壁开设通气孔,并通过在鞋子夹层内设置排气通道,则可将强制通风装置与靴子内空间连通。在潮湿气体受热上升到通气孔的位置时,扇叶转动后,使得排气通道内形成负压状态,因此潮湿气体通过通气孔及排气通道被抽入第一凹槽内,继而被排除鞋外,完成除湿过程。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块横向部与限位肩台之间固定设置弹簧16,所述弹簧对称设置于接触块纵向部12两侧。为了达到穿着时进行除湿而不穿着时无需除湿的目的,需对电池通断电方式进行改进。当脚穿入靴子后,通过重力作用对鞋垫产生挤压,鞋垫再对接触块进行挤压,使得接触块纵向部沿竖直方向运动,并可与电池电极接触,此时即可通电,进行除湿。当取下靴子,接触块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相反方向运动,使得接触块纵向部脱离电池电极,除湿停止。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垫为电加热鞋垫。设置电加热功能,不仅可以对足底加热,起到保暖效果,更可以潮湿空气加热,形成水蒸气,便于除湿。同时还可以持续提供温度,对潮湿气体提供热压作用。配合风压作用,除湿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底部以及接触块纵向部底部设置第二电线15。通过电路连接,可以使得电池对用电加热鞋垫进行电热转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7上下部开设过线通孔16,所述第一凹槽4上部开设过线通孔16。开设过线通孔,有利于电线的布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线18和第二电线15穿过过线通孔16,所述电池与电加热鞋垫之间通过第二电线进行电性连接,构成闭合回路,电池与扇叶之间通过第一电线进行电性连接,构成闭合回路。本实施例中,所述鞋跟外壁设有与第一凹槽截面相适应的密封塞17。因第一凹槽与室外大气直接连通,当下雨或下雪等天气发生时,为防止槽内进水,可用密封塞暂时将第一凹槽封闭。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潮军靴,其特征在于:包括靴子本体以及固定安装于靴子本体底部的鞋跟,所述靴子本体内设置鞋垫,所述鞋跟内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鞋垫下部且一侧贯通于鞋跟外壁,第一凹槽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固定套设有扇叶,所述鞋跟内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上部,第二凹槽底部固定设置有电池,第二凹槽顶部开设第一通孔及限位肩台,第一通孔位置与电池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接触块,所述接触块包括接触块横向部与接触块纵向部,纵向部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电池电极位置对应,接触块横向部位于接触块纵向部上方,所述电池底部以及接触块纵向部底部设置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线与扇叶连接,所述靴子本体夹层内设置排气通道,靴子本体内壁及第一凹槽侧壁开设通气孔,第一凹槽通过通气孔及排气通道与靴子本体内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潮军靴,其特征在于:包括靴子本体以及固定安装于靴子本体底部的鞋跟,所述靴子本体内设置鞋垫,所述鞋跟内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鞋垫下部且一侧贯通于鞋跟外壁,第一凹槽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固定套设有扇叶,所述鞋跟内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上部,第二凹槽底部固定设置有电池,第二凹槽顶部开设第一通孔及限位肩台,第一通孔位置与电池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接触块,所述接触块包括接触块横向部与接触块纵向部,纵向部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电池电极位置对应,接触块横向部位于接触块纵向部上方,所述电池底部以及接触块纵向部底部设置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线与扇叶连接,所述靴子本体夹层内设置排气通道,靴子本体内壁及第一凹槽侧壁开设通气孔,第一凹槽通过通气孔及排气通道与靴子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华,邹忌,黄武国,
申请(专利权)人: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