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梯田的构建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干热河谷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生态系统退化区域之一,该区域为高山峡谷地貌,其特点是坡地多、平地少,并且地形封闭、土层浅薄、地质条件不稳定。该区域一年中日均温≥10℃的超过350天,光热资源丰富,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目前,在干热河谷区实施梯田化改造通常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和提升耕地生产力的有效方式。然而,现有梯田的构建方法不太合理,在梯田的耕种过程中,田间水分蒸发量大,导致农作物干旱缺水、产量较低,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干热河谷区坡度小于25°的坡体上的梯田,所述梯田的田面外缘设有田埂,上下相邻的两层田面之间采用坡度小于25°的田坎连接;S2,在田面上以4-5m的行距开挖保水沟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干热河谷区坡度小于25°的坡体上的梯田,所述梯田的田面外缘设有田埂,上下相邻的两层田面之间采用坡度小于25°的田坎连接;S2,在田面上以4‑5m的行距开挖保水沟并将保水沟的底部修成倒“V”字形斜面;在所述保水沟的底部铺设3‑4mm厚的防水卷材作为引水层;在所述引水层的上方铺设保水剂与土壤的混合物作为保水层;在所述保水层的上方覆盖土壤作为渗水层,所述渗水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田面的上表面平齐;S3,在每相邻两行保水沟之间栽种一行芒果树幼苗,所述芒果树幼苗的行距为4‑5m、株距为3‑4m;S4,8‑9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干热河谷区坡度小于25°的坡体上的梯田,所述梯田的田面外缘设有田埂,上下相邻的两层田面之间采用坡度小于25°的田坎连接;S2,在田面上以4-5m的行距开挖保水沟并将保水沟的底部修成倒“V”字形斜面;在所述保水沟的底部铺设3-4mm厚的防水卷材作为引水层;在所述引水层的上方铺设保水剂与土壤的混合物作为保水层;在所述保水层的上方覆盖土壤作为渗水层,所述渗水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田面的上表面平齐;S3,在每相邻两行保水沟之间栽种一行芒果树幼苗,所述芒果树幼苗的行距为4-5m、株距为3-4m;S4,8-9月,在所述田面上撒播热带牧草,所述热带牧草包括甘农3号紫花苜蓿、猎人河紫花苜蓿,所述热带牧草播种完成后以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S5,在所述田坎上搭建葡萄架,在所述葡萄架的下脚处种植葡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埂的纵向截面为梯形,所述田埂的上表面高出所述田面的上表面15-2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进行前所述田面需进行一次深翻、深耙,以将杂草翻入深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沟宽1-2m、深30-4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为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在每相邻两行保水沟之间栽种一行芒果树幼苗的栽种方法包括:4-6月,在每相邻两行保水沟之间的中部位置处挖一行直径80厘米、深70厘米的种植穴;在所述种植穴内回填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川,李效顺,许超,杨松,郑宏刚,张耿杰,杨艳清,蒋明,李博,余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昆明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