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温室大棚无电源自动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6180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滩涂温室大棚无电源自动调节系统,现有有电源的自控大棚能有效控制和监测温室大棚内的环境条件,监测参数全面,控制精度很高,能自动调整作物或畜禽生长的合适温度,但投资成本较高,系统结构复杂,对于滩涂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上述有电源的控制系统无法实现,本系统的真空集热管、传气管、波纹管、上滑杆、缓冲弹簧、下滑杆和第二推杆构成温度调节机构,积水盒、滴水管、上摇臂、垂直传动杆、横向传动杆、第一推杆和复位弹簧构成防雨调节机构,与有电源的自控大棚相比,结构较为简单,投资成本较低,能实现无人值守且无需电能供给,可应用于新开发滩涂地区的大棚蔬菜种植,也可应用于滩涂区域的家禽家畜的大棚饲养。

Automatic regulation system without power supply for greenhouse on bea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滩涂温室大棚无电源自动调节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滩涂温室大棚无电源自动调节系统,属于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与温度密切相关,为提高农作物的生产产量,很多农作物都采用了温室大棚种植,所以,温室大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设施,对于温室大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温度控制,农作物种植的过程需要将大棚的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目前温室大棚的控制大多采用人工方法,这种控制方法劳动强度较大,温度控制范围也不精确,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一些有条件的地区逐渐采用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温室大棚,其优点是能有效控制和监测温室大棚内的环境条件,监测数据全面,控制精度较高,可以自动调整适合于农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然而,我国海岸线绵长,滩涂面积辽阔,许多新开发的滩涂地区没有电力供应,这种情况下,上述需要电能供给的有电源的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无法实现,虽然目前可通过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或海浪发电来弥补电能供给问题,但投资成本较高,系统结构复杂,附属电源装置占有一定的地面面积,对于远离城镇且没有电源供给的偏僻滩涂,实现无人值守且无需电能供给的无电源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滩涂温室大棚无电源自动调节系统,由棚体(1)、单元体(2)、立柱(3)、百叶片(4)、窗框(5)、朝阳面(6)、屋面凹谷(7)、托垫(8)、横梁(9)、真空集热管(10)、积水盒(11)、滴水管(12)、遮光罩(13)、拨块(14)、垂直传动杆(15)、横向传动杆(16)、上摇臂(17)、复位弹簧(18)、V字吊架(19)、竖吊架(20)、下摇臂(21)、第一推杆(22)、转轴(23)、圆片(24)、连杆(25)、锥面凹(26)、轴尖(27)、框侧支架(28)、传气管(29)、固定座(30)、波纹管(31)、上套筒(32)、上滑杆(33)、缓冲弹簧(34)、第二推杆(35)、下滑杆(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滩涂温室大棚无电源自动调节系统,由棚体(1)、单元体(2)、立柱(3)、百叶片(4)、窗框(5)、朝阳面(6)、屋面凹谷(7)、托垫(8)、横梁(9)、真空集热管(10)、积水盒(11)、滴水管(12)、遮光罩(13)、拨块(14)、垂直传动杆(15)、横向传动杆(16)、上摇臂(17)、复位弹簧(18)、V字吊架(19)、竖吊架(20)、下摇臂(21)、第一推杆(22)、转轴(23)、圆片(24)、连杆(25)、锥面凹(26)、轴尖(27)、框侧支架(28)、传气管(29)、固定座(30)、波纹管(31)、上套筒(32)、上滑杆(33)、缓冲弹簧(34)、第二推杆(35)、下滑杆(36)、下套筒(37)、燕尾槽(38)、锁片(39)、横轴(40)、窗顶挡雨条(41)和窗底挡雨条(42)组成;真空集热管(10)、传气管(29)、波纹管(31)、上滑杆(33)、缓冲弹簧(34)、下滑杆(36)和第二推杆(35)构成温度调节机构,积水盒(11)、滴水管(12)、上摇臂(17)、垂直传动杆(15)、横向传动杆(16)、第一推杆(22)和复位弹簧(18)构成防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无电源的温度调节机构和防雨调节机构,棚体(1)内的横梁(9)上且在每个窗框(5)上方设有托垫(8)和真空集热管(10),托垫(8)顶部设有与真空集热管(10)吻合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以托住真空集热管(10),托垫(8)底面与横梁(9)顶面连接,真空集热管(10)为水平设置且其一端为封闭,另一端有开口,真空集热管(10)顶面设有半圆柱面的且可在真空集热管(10)上滑动的遮光罩(13),遮光罩(13)顶面中心设有便于手指拨动的拨块(14),立体图上窗框(5)右边框的后方设有三个框侧支架(28)且按上中下位置排列,框侧支架(28)一端与窗框(5)连接且顶部的框侧支架(28)顶面与窗框(5)顶面对齐,顶部框侧支架(28)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座(30),中部框侧支架(28)的另一端设有上套筒(32),底部框侧支架(28)的另一端设有下套筒(37);固定座(30)与上套筒(32)之间设有能够伸缩的波纹管(31),波纹管(31)顶端有开口,底端为封闭,上套筒(32)与下套筒(37)之间设有缓冲弹簧(34)和第二推杆(35),固定座(30)中穿有传气管(29),传气管(29)顶端与真空集热管(10)的开口连接,传气管(29)底端与波纹管(31)的开口连接,即真空集热管(10)内腔通过传气管(29)与波纹管(31)内腔连通,传气管(29)底端固定在固定座(30)中,上套筒(32)中穿有能够滑动的上滑杆(33),下套筒(37)中穿有能够滑动的下滑杆(36),上滑杆(33)顶端与波纹管(31)底端连接,上滑杆(33)底端与缓冲弹簧(34)顶端连接,缓冲弹簧(34)底端与下滑杆(36)顶端连接,下滑杆(36)与窗框(5)之间设有弧形的第二推杆(35),第二推杆(35)顶端与下滑杆(36)顶端连接且第二推杆(35)托住从上向下数第八个百叶片(4)一侧的转轴(23);当棚体(1)内温度较高和阳光较强或遮光罩(13)罩住真空集热管(10)的部分较少时,真空集热管(10)中的温度较高且通过传气管(29)向波纹管(31)传输的热量较多,波纹管(31)自身从棚体(1)内吸收的热量也多,波纹管(31)因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伸长,通过上滑杆(33)、缓冲弹簧(34)和下滑杆(36)的传动使第二推杆(35)下移,在连杆(25)重力的作用下拉动第二推杆(35)上面的转轴(23)以轴尖(27)为中心顺时针转动,百叶片(4)趋向于水平状态即百叶片之间的开口较大,棚体(1)内热空气在热空气上升的动力作用下以及棚外风力的作用下从窗框(5)上部向棚外散发的热量较多,棚外的冷空气从窗框(5)底部向棚内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伯平冯越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