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烹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098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8:20
提供加热烹调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热烹调器具有:主体,其具有加热室和前框,该前框设于加热室的开口的周围并包含开口;门,其安装于主体,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开口;以及托盘,其能够相对于主体拆装,配置在前框的下方,收容在前框流下的水。前框具有从前框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底部,底部具有使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流向托盘的孔,底部的后端部的上表面配设在比孔高的位置。由此,能够提供可高效地去除水的加热烹调器。

Heating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烹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烹调器。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在日本实开平5-27994号公报(以下,记作“专利文献1”)中已知有各种构造的加热烹调器,该加热烹调器应对了在对食品进行加热烹调时产生的结露水向外部滴下的情况。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加热烹调器具有:收容水的接盘,其在加热室的开口的周缘的前框上设置于后侧;以及导热板,其将内置于装置主体的高温部的热传导至接盘。然而,根据高效地去除水这样的观点,以往的加热烹调器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高效地去除水的加热烹调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具有:主体,其具有加热室和前框,该前框设于加热室的开口的周围并包含开口;门,其安装于主体,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开口;以及托盘,其能够相对于主体拆装,配置在前框的下方,收容在前框流下的水。前框具有从前框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底部,底部具有使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流向托盘的孔,底部的后端部的上表面设置在比孔高的位置。由此,能够实现可高效地去除水的加热烹调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前方立体图。图2是该加热烹调器的打开门的状态下的前方立体图。图3是该加热烹调器的取下门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图4是该加热烹调器的接水部周边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该接水部和引导部的立体图。图6是在宽度方向上剖切该接水部的倾斜部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图7是在前后方向上剖切该接水部的倾斜部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图8是在宽度方向上剖切该接水部的轨道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图9是在前后方向上剖切该加热烹调器的接水部的轨道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图10是图7的接水部和引导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11是图9的接水部和引导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12是图10的接水部和引导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13是该加热烹调器的前框周边的下方立体图。图14是该加热烹调器的一端部(左侧)的孔周边的上方立体图。图15是该加热烹调器的中央部的孔周边的上方立体图。图16是该加热烹调器的另一端部(右侧)的孔周边的上方立体图。图17是该加热烹调器的接水部和引导部周边的上方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基础的见解)本专利技术人为了高效地去除水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得到以下见解。在以往的加热烹调器中,导热板的一端部与高压变压器接触,另一端部与接盘接触。由此,将高压变压器的热传导至接盘。因此,导热板具有将对高压变压器进行冷却的来自鼓风机的冷却风引导至接盘的后侧的风道。对高压变压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通过在主体的底板设置的排气口而向外部排放。此时,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被收容于在前框的后侧设置的接盘。在接盘中收容的水通过在导热板传导的热而蒸发,与冷却风一起通过排气口而向外部排放。然而,在以往的加热烹调器中,通过热使接盘中收容的水蒸发,从而从主体去除水。即,到通过蒸发而去除所收容的水为止需要时间。因此,当所收容的水的量多于所去除的水的量时,有时水会从接盘溢出。进而,在水被去除之前,如果在接盘维持积存水的状态,则可能导致加热烹调器不卫生的情况。因此,深入研究的结果为,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如下构造:将收容在前框流下的水的、能够相对于主体拆装的托盘配置在前框的下方,在前框的下端部屈曲而向后方延伸的底部设有使水流向托盘的孔。由此,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被收容于托盘。其结果是,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由使用者取下托盘而丢弃水,能够高效地去除水。根据这些新的见解,本专利技术人得到以下的专利技术。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本专利技术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实施方式)以下,使用图1和图2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结构。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将主视观察下的X方向设为加热烹调器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方向设为前后方向、Z方向设为高度方向而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的前方立体图。图2是加热烹调器1的打开门9的状态下的前方立体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烹调器1,以带蒸汽产生器的高频加热烹调器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烹调器1包含主体3、收容在主体3的内部产生的水的托盘7、以及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主体3的门9等。主体3包含在主体3的内部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加热室31、以及在主体3的前表面设置的前框33等。在加热室31的下方具有作为机械室(未图示)而利用的空间。在机械室配置有对加热烹调器1的各功能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产生微波的磁控管、对磁控管供给电力的磁控管驱动电源、以及进行微波产生动作的控制等的控制部等。加热室31具有用于放射微波的微波放射口(未图示)。而且,加热烹调器1构成为通过从微波放射口放射的微波对载置于加热室31内的被加热物进行介电加热。此外,加热室31具有在上部设置的蒸汽吹出口(未图示)。由此,将通过蒸汽产生器(未图示)产生的蒸汽向加热室31内供给。进而,加热室31具有在前表面设置的取放被加热物的开口31a。另外,前框33包含开口31a,设置在加热室31的开口31a的周围。托盘7配置在前框33的下方(-Z方向),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主体3。托盘7收容顺着前框33流下的水。托盘7包含第1托盘71和第2托盘73等。第1托盘71配置于主体3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一端侧(左侧)。第2托盘73在宽度方向上并排配置于第1托盘71的另一端侧(右侧)。另外,以后,设为在主视观察加热烹调器1时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为左侧、另一端侧为右侧来进行说明。门9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加热室31的开口31a。门9在开口31a的下方侧具有水平方向的旋转中心。由此,门9以旋转中心为转动轴,开闭自如地安装于主体3。门9包含在上部安装的把手91。用户向前下方拉下把手91,从而以使得门9成为水平状态的方式对门9进行旋转操作。由此,加热室31被敞开。此外,用户以使得门9成为垂直状态的方式对门9进行旋转操作,从而关闭加热室31。门9在主视观察下,具有配置于右侧附近的显示部93和操作部95等。显示部93例如由液晶画面构成,对菜单画面等进行显示。操作部95例如包含按钮、拨盘等的功能。用户能够使用操作部95对加热烹调器1设定各种烹调指示等。如以上那样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接着,使用图3和图4来说明加热烹调器1的接水部5周边的结构。图3是加热烹调器1的取下门9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图4是加热烹调器1的接水部5周边的放大立体图。如图3和图4所示,加热烹调器1具有接水部5,该接水部5接住顺着前框33的前表面33a流下的水。接水部5在开口31a的下方沿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设置。接水部5包含将从前框33的前表面33a向托盘7流下的水引导至前方(-Y方向)的倾斜部51;以及在宽度方向上引导水的轨道53等。倾斜部51在前框33从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左侧)延伸设置到中央部附近。轨道53在前框33从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右侧)延伸设置到中央部附近。接着,使用图5至图9详细说明接水部5和托盘7。图5是接水部5和后述的引导部6的立体图。图6是在宽度方向上剖切倾斜部51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图7是在前后方向上剖切接水部5的倾斜部51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图8是在宽度方向上剖切接水部5的轨道53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图9是在前后方向上剖切接水部5的轨道53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如图5至图7所示,接水部5的倾斜部51朝向前方被配设成向斜下方倾斜。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具有:主体,其具有加热室和前框,该前框设于所述加热室的开口的周围并包含所述开口;门,其安装于所述主体,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所述开口;以及托盘,其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拆装,配置在所述前框的下方,收容在所述前框流下的水,所述前框具有从所述前框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底部,所述底部具有使在所述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流向所述托盘的孔,所述底部的后端部的上表面设置在比所述孔高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8 JP 2018-035117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具有:主体,其具有加热室和前框,该前框设于所述加热室的开口的周围并包含所述开口;门,其安装于所述主体,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所述开口;以及托盘,其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拆装,配置在所述前框的下方,收容在所述前框流下的水,所述前框具有从所述前框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底部,所述底部具有使在所述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流向所述托盘的孔,所述底部的后端部的上表面设置在比所述孔高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所述底部的后端部的下表面设置在比所述孔高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所述主体具有安装于所述前框的底板,该底板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加热室与所述托盘之间,所述底部具有:下阶梯部,其从所述前框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并具有所述孔;以及上阶梯部,其从所述下阶梯部起形成为阶梯状,在比所述孔高的位置处向后方延伸设置,所述前框通过所述上阶梯部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前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在所述底部的所述孔的下方具有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引导部,该引导部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具有朝向前方而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具有安装部,该安装部从所述倾斜面的后端起形成为阶梯状,在比所述倾斜面高的位置处向后方延伸设置,所述引导部借助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主体。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谷利文川添弘一朗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