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操作辅助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61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操作辅助工具,包括绝缘杆和操作头,绝缘杆和操作头均绝缘;操作头包括外壳,外壳的形状为内凹的“匚”形;外壳的内侧壁沿外壳的高度方向设有导轨,导轨上滑动设置有夹板,外壳与夹板形成“E”形操作头;绝缘杆包括握把,握把的顶部设有调节部,调节部的外侧壁设有螺纹;调节部与调节孔螺纹连接,且调节部的顶端与夹板抵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断路器操作辅助工具,通过螺旋结构调整工作槽宽度,以实现通过该辅助工具紧固断路器开关操作把手;通过保持一定安全距离操作0.4kV外壳式断路器,降低登梯高度及潜在的作业安全风险,从而减少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

An Auxiliary Tool for Circuit Breaker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操作辅助工具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断路器操作辅助工具。
技术介绍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国家电网安质【2014】265号)8.1.1条规定:“0.4kV电气带电工作应戴绝缘手套、护目镜,并保持对地绝缘。”目前,0.4kV外壳式断路器主要的操作方式依靠人工登梯,戴上绝缘手套等在变压器配电箱内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在0.4kV线路进行故障抢修后送电。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外部运行环境及设备老旧的影响,导致故障点可能未完全排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佩戴绝缘手套以及护目镜,仍旧会对操作断路器的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断路器操作辅助工具,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操作断路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操作辅助工具,包括绝缘杆和操作头,所述绝缘杆和所述操作头均绝缘;所述操作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形状为内凹的“匚”形;所述外壳的内侧壁沿外壳的高度方向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设置有夹板,所述外壳与所述夹板形成“E”形操作头;所述外壳的顶部与所述夹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为工作槽;所述外壳的底面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绝缘杆包括握把,所述握把的顶部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的外侧壁设有螺纹;所述调节部与所述调节孔螺纹连接,且所述调节部的顶端与所述夹板抵触连接。可选的,所述外壳的外侧围设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的中间镂空。可选的,所述外壳顶部的内侧设有凹槽。可选的,所述夹板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调节部的顶部相匹配。可选的,所述导轨的两侧均匀分布有若干弹性限位件;所述夹板沿所述导轨滑动时,所述弹性限位件可推挤进夹板与外壳的接触面中。可选的,所述调节部靠近所述握把的一端设有旋钮,所述旋钮一端与所述调节部固定连接,所述旋钮的另一端与所述握把旋转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断路器操作辅助工具,通过螺旋结构调整工作槽宽度,以实现通过该辅助工具紧固断路器开关操作把手。本技术能够实现保持一定安全距离操作0.4kV外壳式断路器,降低登梯高度及潜在的作业安全风险,从而在0.4kV线路的故障抢修后的送电操作中,减少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断路器操作辅助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断路器操作辅助工具的又一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10、绝缘杆;11、调节部;111、旋钮;12、握把;20、操作头;21、外壳;22、导轨;23、调节孔;24、加固件;25、凹槽;26、夹板;261、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操作辅助工具,包括绝缘杆10和操作头20,其中为了满足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要求,绝缘杆10和操作头20均包覆有绝缘层。绝缘杆10包括握把12,在操作时握住握把12,通过使用该辅助工具对断路器进行操作。其中,操作头20包括外壳21,外壳21的形状为内凹的“匚”形。外壳21的内侧壁沿外壳21的高度方向设有导轨22,导轨22上滑动设置有夹板26,外壳21与夹板26形成“E”形操作头20。外壳21的顶部与夹板26之间形成的间隙为工作槽;在操作中,使断路器开关置于该工作槽内,以实现对断路器进行送电操作。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工作槽的高度,使其适应于欲操作的断路器,外壳21的底面开设有调节孔23,调节孔23的内壁设有螺纹。握把12的顶部设有调节部11,调节部11的外侧壁设有螺纹;调节部11与调节孔23螺纹连接,且调节部11的顶端与夹板26抵触连接。通过旋转调节部11使其在调节孔23内旋转,以调整调节部11凸出于外壳21底面的长度,进而调整工作槽的高度,从而适应于各种断路器开关。此外,为了进一步便于操作,本实施例中,调节部11靠近握把12的一端设有旋钮111,旋钮111一端与调节部11固定连接,旋钮111的另一端与握把12旋转连接。使用时,一手抓住握把12,一手旋转旋钮111,使旋钮111带动调节部11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工作槽高度的调节。此外,夹板26上设有限位孔261,限位孔261与调节部11的顶部相匹配,以使调节部11的旋转能够限位于该限位孔261内,进而提高了调整的精度。进一步地,为了使该辅助工作在使用中更稳固,外壳21的外侧围设有加固件24,加固件24的中间镂空。加固件24能够减弱使用过程中因外力作用导致的外壳21形变,使外壳21不至于过度形变;而镂空的设计能够为加固件24的撑开预留一定的形变空间,使加固件24不至于因形变空间不足而折断。进一步地,外壳21顶部的内侧设有凹槽25;凹槽25的设计能够减少开关把手的整体受力,避免在操作过程中用力过大把开关把手折断;同时由于有部分开关的把手中间会有凸出部分,凹槽25的设计能够适应这部分开关的受力问题。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提高该辅助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做出如下改进:导轨22的两侧均匀分布有若干弹性限位件;夹板26沿导轨22滑动时,弹性限位件可推挤进夹板26与外壳21的接触面中。在调节夹板26的位置时,通过调节部11推动夹板26沿导轨22滑动;此时夹板26途经的弹性限位件推挤进入夹板26与外壳21的接触面中,夹板26经过之后,弹性限位件则复原并抵住夹板26的上/下端面,使夹板26能够定位于该位置,能够避免夹板26在使用过程中上下晃动。其中,该弹性限位件可选用硅胶材料制成,其形状可选用长条形、椭圆形等形状。本实技术提供的的辅助工具使用改造“E”字型固定夹的绝缘操作头20,通过螺旋结构紧固断路器开关操作把手,从而实现了断路器的分合操作。该辅助工具能够实现保持一定安全距离操作0.4kV外壳21式断路器,降低登梯高度及潜在的作业安全风险;通过该辅助工具实现0.4kV线路的故障抢修后的送电操作,大大减少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操作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杆和操作头,所述绝缘杆和所述操作头均绝缘;所述操作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形状为内凹的“匚”形;所述外壳的内侧壁沿外壳的高度方向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设置有夹板,所述外壳与所述夹板形成“E”形操作头;所述外壳的顶部与所述夹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为工作槽;所述外壳的底面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绝缘杆包括握把,所述握把的顶部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的外侧壁设有螺纹;所述调节部与所述调节孔螺纹连接,且所述调节部的顶端与所述夹板抵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操作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杆和操作头,所述绝缘杆和所述操作头均绝缘;所述操作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形状为内凹的“匚”形;所述外壳的内侧壁沿外壳的高度方向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设置有夹板,所述外壳与所述夹板形成“E”形操作头;所述外壳的顶部与所述夹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为工作槽;所述外壳的底面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绝缘杆包括握把,所述握把的顶部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的外侧壁设有螺纹;所述调节部与所述调节孔螺纹连接,且所述调节部的顶端与所述夹板抵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操作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赵伟华邱诗旭廖晓义郭晓锋吴茂武连润杰郑辉鹏方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